包曉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做出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和卓越的理論貢獻。新理念是整個理論體系的根和魂,決定著治國理政的總體方向和最終成效,主要體現在執政、治黨、治國、發展、全球治理五個方面;新思想是新理念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外交和國防等領域的展開和具體化;新戰略從戰略目標、戰略布局、戰略保障等層面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實踐進行了總體謀劃和宏觀布局。
[關鍵詞] 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中圖分類號] D09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12-0043-07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奮斗的行動指南,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歷史選擇。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強大戰略定力,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這一科學理論的創立進行了充分的理論準備,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內涵,對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治國理政新理念的科學內涵
新理念屬于根本價值取向和根本原則的范疇,是整個理論體系的根和魂,決定著治國理政的總體方向和最終成效。
(一)執政新理念
執政新理念集中表現為“為民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7日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明確指出:“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它反映出我們黨作為執政主體的核心價值取向和政治責任,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根本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把握“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緊緊圍繞人民根本利益來治國理政。他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等等,都極其鮮明地表明黨中央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同時,他躬身踐行“鐵一般擔當”,要求甘于奉獻、不怕犧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明確把“敢于擔當”列為“好干部”的重要標準,在執政目標、執政方略、執政體制、執政方式等方方面面融入“為民擔當”執政理念,使之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治黨新理念
治黨新理念集中表現為“全面從嚴”。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他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一是主體全覆蓋,上至黨中央,下到基層黨支部,各級黨組織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二是客體全覆蓋,涵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三是內容全覆蓋,涵蓋管黨治黨的各方面、各環節[1]。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習近平一再強調:“管黨治黨,必須嚴字當頭,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關鍵就在一個“嚴”字。抓思想從嚴,著力教育引導全黨堅定理想、堅定信念,增強“四個自信”;抓管黨從嚴,引導全黨增強“四個意識”,不斷提升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抓執紀從嚴,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尤其以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抓治吏從嚴,著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優化選人用人環境;抓反腐從嚴,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抓作風從嚴,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推動黨風政風不斷好轉。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治黨從嚴貫穿于黨的建設全過程,貫通于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反腐倡廉各領域。
(三)治國新理念
治國新理念集中表現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人民幸福安康。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習近平同志再三強調要完善制度建設,要堅定制度自信,“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通過不失時機地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體系,增強制度自信,這是當前黨中央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鮮明特征。
(四)發展新理念
發展新理念集中表現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針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完整提出了五大發展新理念,體現了發展始終是黨治國理政第一要務的地位和作用,也體現了黨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這五大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創新著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著力解決發展平衡問題,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著力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著力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著力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共同構筑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發展導向。endprint
(五)全球治理新理念
全球治理新理念集中表現為“合作共贏”。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的必然要求和大勢所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踐行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等。這些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多年來,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針對全球經濟治理,習近平發表了題為《堅持開放包容推動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強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掘增長新動力,實現更加包容增長,推動聯動增長,促進共同繁榮等。這些都是我們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體現。努力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既是中國的責任,也是中國的擔當。
二、治國理政新思想的科學內涵
新思想是治國理政主體的治理主張和思路,是新理念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國防和外交等領域的具體體現。
(一)經濟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必須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也就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符合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符合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又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努力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等。
(二)政治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包括: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必須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做好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工作,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要堅持原則、講究方法,善于聯誼交友,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做好民族工作,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深入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等等。
(三)文化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包括: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造導向;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依法加強網絡管理,理直氣壯唱響網上主旋律,建設清朗的網絡空間;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等等。
(四)社會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包括:切實加強和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實現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環;努力解決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民健康、人口均衡發展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精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平安中國;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等。
(五)生態文明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包括: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等。
(六)黨的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包括: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必須始終堅持黨領導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堅定理想信念,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標準,培養和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抓作風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扎密制度的籠子;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特別是政治紀律,在全黨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無禁區懲治腐敗,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敢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負責的干部負責;領導干部必須提高政治能力,要堅持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要求,等等。endprint
(七)外交新思想
主要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合作共贏為核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樹立綜合安全觀,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推動與各方關系全面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決不放棄正當權益,決不會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等等。
(八)國防和軍隊建設新思想
主要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包括:緊緊圍繞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持新形勢下的軍事戰略方針,貫徹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政治建軍方略,實現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圍繞能打仗、打勝仗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等等。
三、治國理政新戰略的科學內涵
新戰略是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治國理政實施方略,是新理念新思想落到實處的總體謀劃和宏觀布局。
(一)戰略目標
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們13億多人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我們所做出的所有探索實踐都是圍繞這一核心目標而展開的。在中國夢這一總體目標下,又涵蓋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來支撐。實現中國夢,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堅持走中國道路,而不是其他任何道路;堅持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凝聚中國力量,即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習總書記講“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前景光明,任重道遠,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只有付出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才能做出無愧于歷史、時代和人民的偉大業績。
(二)戰略布局
就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來的,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抓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科學體系,戰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相互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到 2020 年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就難以實現國家和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因此,要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戰略保障
就是總體國家安全戰略。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重大戰略思想,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確立了重要遵循。他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所謂國家總體安全,就是把國家安全視為一個超巨復雜的體系,是一個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等所有安全因素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當前,要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2]”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發展空間,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極大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話語權。要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戰略構想,積極建立伙伴關系,構建安全格局,創新發展前景,開展文明交流,構筑生態體系,既展現中國“大國擔當”, 又致力中外合作共贏,匯聚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英偉.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理念新思想新特色述略[J].中國紀檢監察,2017,(12).
[2]畢京京.全面把握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基本內涵[N].光明日報,2016-03-21.
[責任編輯:譚曉影,李利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