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六歲的時候,生產隊分配給我家一頭牛,父親就讓我去放牛。
記得那頭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體較瘦,卻很高,大家叫它“老黑”。父親把牛牽出來,把牛韁繩遞到我手中,又給我一節青竹條,指了指遠處的山,說,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現在想起來仍覺得有些害怕,把一個六歲的小孩交給一頭牛,交給荒蠻的野山,父親竟那樣放心。
上山的時候,我人小爬得慢,遠遠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會迷路,很著急,汗很快就濕透了衣服。我看見老黑在山路轉彎的地方把頭轉向后面,見我離它很遠,就停下來等我。
這時候我發現老黑對我這個小孩是體貼的。我有點喜歡和信任它了。
聽大人說,牛生氣的時候,會用蹄子踢人。我可千萬不能讓老黑生氣,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輕輕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懸崖,踢進大人們說的“陰間”。
可我覺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動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氣,生怕嚇著了我。
我的小腦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概覺得我就是一個還沒有學會四蹄走路的小牛兒,需要大牛的照顧,它會可憐我這個小牛兒的吧。
在上陡坡的時候,我試著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氣爬坡,牛沒有拒絕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氣。它顯然是幫助我,拉著我爬坡。
很快地,我與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節選自李漢榮《放牛》,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我”對老黑的感情從一開始的“有些害怕”到“有點喜歡和信任”,到最后“有了感情”,感情的變化是通過老黑的幾個細節逐漸改變的,老黑會停下來等“我”,行動和神色慢悠悠的,生怕嚇著了“我”,上坡時“我”拉著它的尾巴,它也沒有拒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