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啟
打開《山林詩草》,首先想到了作者徐山林。我們曾在一棟大樓工作,經常碰面。他曾經是陜西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陜西現代慈善事業的創始人。今年八十二歲的徐老先生,身體硬朗,為人和藹,至今仍然堅持學習,堅持做事,這種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非常值得我等學習。
最近,我拜讀了他的新作《山林詩草》,讀后掩卷深思,回味悠長,那些詩詞總在我的大腦中縈回環繞,盤旋往復。《農業改革》一詩,使我體會最深。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但在改革開放前,農民最窮,農業最窘,全國人民連飯都吃不飽。改革開放,包產到戶,五業并舉,全面發展,效果大顯,農業快速增長,不僅很快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還出現了一批富裕戶,富裕村。人還是那些農民,地還是那些土地,怎么就發生了這么大的神奇變化呢?徐山林在《農業改革》一詩中道出了個中秘密:“五業并舉一盤棋,十字縱橫定高低。亦工亦農致富路,窮困窮在單打一。多年一本糊涂賬,不解綱目本相依。斯人斯地皆如舊,起飛全在破此題。”其中的“五業”指農、林、牧、副、漁,以此為橫,再以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服務業為縱,這就是新的農業發展模式,被作者形象地喻為“十字架形”模式。早時,極“左”橫行,以糧為綱,死守一業,只準舉“綱”,不許張“目”,否則便被視為“資本主義”。橫加討伐。一概剿滅。這種違犯自然法則的搞法,當然無法擺脫貧窮。
《理財》一詩,揭示了作為管家人的徐山林,當時面臨的艱難和他果斷的為政精神。二十七年前,陜西財政特別吃緊,常常連公務員的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作為當時負責財政的常務副省長,真是煎熬萬分。他決心勵行增產節約,不惜得罪許多部門和地方領導人。他在1990年寫的《理財》一詩中描述了當時的處境:“八方申報請撥錢,四處籌措費周旋。當家方知理財苦,條條不解塊塊難。斥奢罪人客漸稀,開源節流路正寬。想起戶部翁同酥,只重做事不重官。”徐先生提到的翁同酥,曾歷任清朝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清同洽、光緒兩代帝師。這個典故說,當繼任他的戶部尚書(即現在的財政部長)閻敬銘(陜西朝邑人)向他請教理財經驗時,翁回答:你想做官還是想做事?想做官,就去討好慈禧太后和皇帝,他們要花多少錢,你就給多少錢,你的宮一定能當好。若要做事,則只能從實際出發,開源節流,堅持把錢用到最急需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把急需辦的事情辦好。在這首詩中作者直述胸臆,決心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用好手中的權力,分清輕重緩急,即使得罪了人,也要花好每一分錢,辦好急需辦好的事。
《打擊拐賣婦女兒童》一詩。體現了作者除暴安良的意志,讀來令人肅然起敬。當時在陜南山區,人口販子以介紹工作等謊言為誘餌,將一些無知婦女兒童騙往外省拐賣,禍害了許多家庭妻離子散,慘景觸目驚心。作為當時分管政法的徐山林得知這些情況后,十分氣憤,拍案而起,立即組織公安干警,四出營救,連續幾年,解救被拐婦女兒童一萬三千余人。他在隨后的詩篇中寫道:“驚聞民女陷倒懸,縈耳哀聲動關山。斷腸慈母啼血淚,悲憤鰥夫顧影單。揮警千里馳營救,忍看百家哭團圓。十惡不赦人販罪,不誅此賊枉為官!”好一個“不誅此賊枉為宮”!為民除害,斬釘截鐵!
作為公務人員,我們大家深受文山會海之苦。徐山林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在“登文山”和“泅會海”兩首詩中,辛辣地諷刺了這兩種頑疾:“文山長路恨無頭,晨登暮攀苦難休。枯草泛濫荒十里,鮮花稀疏掛三秋。越溪臨澗覓甘露。登峰觀天看云流。日讀一尺嘆疲倦,夜半三更思所收。”文山是何等的累人苦人。再看會海:“似水車流十里長,無邊會海浪正狂。萬言文字人生畏,八股陳詞似苦湯。空話高吹人欲睡,饑腸低鳴嘆斜陽。逃出苦海歸宅第,又見通知到案旁。”何等形象,何等辛辣,又是何等無奈!
徐山林是一位一心為民。敢于擔當的領導人。在漢江洪水淹沒安康城的危難時刻;在寶雞大堤被沖毀危及寶雞市區的緊要時刻;在商洛柞水因山洪暴發,山體滑塌掩埋27人,急需救援的緊急時刻;在西延鐵路藺家川隧道突起大火,危及群眾生命安全的告急時刻;在西北民航飛機在長安鳴犢鎮不幸墜毀,發生空難的時刻……,他都是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沖鋒在前,指揮在前。“倒山亂石匍匐過”,“狂濤惡水戰汪洋”。他的這種一心為民,果敢擔當,不懼安危的精神,成為贏得百姓廣泛贊譽的一位省級領導人。
一個人當官總是暫時的,但名聲卻是長久的。陜西不會忘記這位老省長,三秦詩壇應該記載這位老詩人。
2017年2月22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