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發
羅炳輝,鐵血驍將的情懷
劉順發

羅炳輝在淮寶地區留影
1897年出生的羅炳輝,今年恰逢120周年誕辰.上世紀一部《從奴隸到將軍》電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這位人物原型就是高大魁梧的羅炳輝將軍.幾十年來,隨著新四軍歷史研究的深入和新四軍人物宣傳的形式多樣,人們對羅炳輝將軍的輝煌戰績和突出貢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位鐵骨硬漢的傳奇已深入人心.可是,人們對這位鐵血驍將的溫馨情懷則知之甚少.筆者特擇幾則奉獻給讀者,以紀念這位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新四軍副軍長.
由于日偽軍的嚴密封鎖,國民黨頑固派的助紂為虐,原本就比較落后的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更加嚴重的困難.羅炳輝一貫心系民眾,此時深感壓力沉重,必須帶領軍民改變現狀,遂決心開展大生產運動,把津浦鐵路東、西兩側的荒地變成第二個"南泥灣",要讓土中生白玉,地里出黃金,一切生活物資向荒山去要.
羅炳輝首先帶領師司令部的警衛戰士開荒種地,挖池塘種藕、種菱角、養魚.他種的蔬菜品種多,產量高,其中有他喜歡吃的茼蒿,還有當時的"先進"蔬菜品種番茄.
部隊在羅炳輝的指揮帶領下,一面打仗,一面生產.在戰斗間隙,不僅開荒種糧種菜、養豬、養雞、捕魚、磨粉、做豆腐,還辦軍工廠、修械所,自制槍榴彈、平射炮、迫擊炮彈、手榴彈等大批武器彈藥,保證軍需物資供應;此外又開辦織布廠、榨油廠、鑄鍋廠、煙廠、紙廠,生產被服、軍裝、皮帶、繃腿、毛巾、水壺等生活用品.羅炳輝關心軍民生產生活,被根據地人民稱為老百姓的"管家婆婆".
羅炳輝領導的2師在大生產運動中成了新四軍全軍的生產模范.1943年度,2師和淮南軍區對敵作戰2109次,同時,生產總額也高達2000萬元,收獲糧食200多萬斤,大大減輕了根據地人民的負擔,粉碎了日偽軍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經濟封鎖.
農民出身的羅炳輝,最了解農民.逢到農忙時節,他就集合部隊去幫助農民收獲,他常說:"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人民的兒子,我們應該為人民盡孝,為革命盡忠.我請同志們到人民那里去,去盡孝道,一邊勞動,一邊了解民情."有個別地方干部作風不好,假公濟私,欺壓群眾.羅炳輝知道了,親自出面請地方政府嚴肅查處,他說:"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權,如果不全心全意為勞苦大眾謀幸福,不為老百姓主持公道,就和舊政權沒有了差別,人民就不擁護我們,我們就沒有立足之地!欺壓群眾就是敗壞共產黨的名聲,就是幫助了敵人,絕對不能允許!"
羅炳輝愛民親民的許多故事,至今依然在淮南大地廣為流傳,充分彰顯著羅將軍與淮南人民的濃濃深情.
羅炳輝對屬下干部、戰士的生命珍愛異常,每一仗打完之后,他都要認真總結得失.他要求指揮員既要完成任務打勝仗,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若哪個部隊在戰斗中傷亡過大了,他必定要找來指揮這次戰斗的團、營、連長狠狠批評,告誡他們愛惜兵源,愛惜戰士.長期的戰地生涯,他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通過嚴格的訓練,均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戰士們.新四軍七個師各有特點,而羅炳輝的2師則以出干部而聞名,這是和羅炳輝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
羅炳輝由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名將軍,深知士兵的甘苦、士兵的愿望.他愛士兵愛得深沉而實在,體貼士兵溫暖又細致.每次到連隊,他會突然來到炊事班,揭開鍋蓋,檢查伙食好不好,然后關照炊事員:"要記著給傷病員開小灶,他們應該吃得更好一些.他們為革命負了傷,理應受到照顧."到開飯時間,他與戰士們一起席地而坐,吃同樣的飯菜.干部們也都知道他的脾氣,若是特意為他準備好飯好菜,肯定會挨批:"不準給我特殊待遇!"夜晚住宿,查哨查鋪是他在紅軍時就養成的習慣,戰士們的被子薄不薄,他總要親自摸一摸,看一看.天氣還沒轉寒,他就關照供給部長,早早準備好冬衣冬被,不能把戰士們凍著了.
他和戰士們一起在河里洗澡,見戰士們穿的襯衣已很破爛,就找供給部長,要他給戰士們置辦新襯衣.而他自己那件襯衣,袖子、領子、胳膊肘到處都破了,補了又補,卻不提要為自己換一件新襯衣.寒冷的冬天里,他只穿一件破舊軍棉衣,政治部主任方毅特意給他做了一件大衣,他執意不要.方毅懇切地說:"你若不穿,凍壞了身體,如何指揮戰斗?鳥無頭不飛,群龍不可無首."他這才勉強收下.
他對部屬非常嚴格,批評人很嚴厲,但有一點深得大家尊敬:他從不以官大壓人,更不訓斥人.他常常向旅、團、營長們說:"我們做指揮員的,要時時事事處處注意愛護我們的士兵.舊軍隊里好說'愛兵如子',把士兵當作兒子,自己以老子自居,是封建意識,但同生死共甘苦還是對的.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指揮員只不過是掌管一方面的事務,責任更重而已."
他還說:"我們都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是階級兄弟.指揮員要像對自己的親骨肉、親手足一樣地愛護自己的戰士,和戰士同心共命,只有同心了才能共命.我們要知道他們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幫助解決.只有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同心共命,部隊才能打勝仗,才能無往而不勝!"
何培做羅炳輝的警衛員多年了.有一天,羅炳輝叫何培在他面前坐下,定定地看著何培半天,沉吟著欲言又止.何培奇怪了:羅師長是個爽快人,怎么今天吞吞吐吐了?嘴里催道:"羅師長,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做,你盡管吩咐,我保證完成任務!"
羅炳輝擺了擺手,語氣柔和:"何培啊,你是塊好料子,老跟著我可惜了.從內心來說,我真是舍不得你走.但想到你還年輕,我不能耽擱你的前程.我決定送你到抗大八分校去學習,系統學習革命理論,準備為革命承擔重要的工作."
何培沒想到首長為自己考慮得這么周到,感動和不愿離開的情緒交織著,脫口說道:"首長,我還是留在你身邊吧!我愿意做你的警衛員!"
"小鬼!不能一直做警衛員嘛!"羅炳輝拍拍何培的肩:"要在戰爭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將來抗戰勝利了,承擔更多的革命工作!"
羅炳輝親手給何培寫了介紹信,臨別那天,將何培送出老遠,叮囑他好好學習,踏實工作:"以后有機會來2師,一定要到我這里來,好讓我看看你,要不然我可是會罵你的!"
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八分校設在天長縣,有一次羅炳輝去學校檢查工作,打老遠就看見了一個人,高興地大聲喊:"嘿呀!那不是何培嗎?快過來!快過來!"何培也看見了羅炳輝,急步跑上前,兩腳后跟一并,"叭"的一聲,向羅炳輝行了一個軍禮.
羅炳輝一下子把何培攬在懷里,連聲說:"小何培,小何培,可把我想壞嘍!"接著又拍肩,又拉手,把何培端詳了又端詳,問長問短.兩個剛強的漢子,此時都熱淚盈眶,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送走了何培,羅炳輝新來的警衛員柴挺凱是個非常機靈的小鬼.他早就聽說羅炳輝只用一發子彈就打死三個半鬼子的事.能被挑選上做師長的警衛員,自然是欣喜不已,只幾天工夫就和首長熟了,對羅炳輝是敬而不畏,有時機靈勁上來還會耍點小聰明.
春末夏初的季節,大家換發新帽子.羅炳輝因身材魁梧,頭圍尺寸也大,換了幾頂新帽子都顯得太小.供給部的同志要柴挺凱去鎮上找個裁縫,量了尺寸定做.柴挺凱去鎮上,找到一個從上海回家探親的裁縫.這個裁縫對新四軍不太了解,一路上,小柴向師傅繪聲繪色地說:"我們師長還是司令員,膀大腰圓塊頭大,統領千軍萬馬,打起槍來百發百中,說他是神槍手可不是吹牛噢."見師傅聽得一愣一愣,說得更帶勁了:"大師傅,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一小隊日本兵侵犯根據地,排著縱隊過小橋,我們師長在橋頭伏擊點迎頭就是一槍.那么巧,子彈穿透了前兩個日本兵咽喉,又掀掉了第三個矮個子日本兵的天靈蓋,鉆進第四個日本兵的胳膊里,三死一傷!"
裁縫師傅來到司令部,看到羅炳輝身材魁梧,果然名不虛傳,眼見為實;又見門外有哨兵,周圍有背著駁殼槍的警衛員,進進出出地叫著"報告師長""報告司令員";聯想到國民黨大官的一些作派,心里發怵,腿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不敢走近量尺寸.
羅炳輝和氣地說:"來量吧!不量,帽子怎么做?"那個裁縫師傅還是不敢上前,只站著不動.
羅炳輝又繼續說:"我們是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打日本鬼子的,和國民黨的軍隊根本不同,不會欺壓老百姓.我有什么可怕的?司令員也是人,怕什么?"師傅見司令員說話和氣,也就不緊張了.那師傅量完尺寸走了以后,羅炳輝風趣地對柴挺凱說:"你為什么要說我是司令員呢?就說我是馬夫,那師傅不就不緊張了嗎?看把人家嚇的."小柴縮縮脖子,吐吐舌頭.羅炳輝嗔道:"小鬼,盡耍小聰明,差點讓我沒帽子戴."
第二天,大師傅送來了帽子,羅炳輝戴上很合適.他請師傅吃了飯,當即付了錢,師傅怎么也不肯收,后來向他講明這是新四軍的紀律,才勉強收下.事后,師傅逢人就說:"我可開了眼界了!新四軍的羅司令官不小,架子不大,天下少有.他待人和氣,就像同一個莊子上住的鄰居,不像那些國民黨的官."
羅炳輝的妻子張明秀,四川廣元人,是紅四方面軍的戰士,17歲時參加長征.來新四軍工作后,先后任淮南根據地西高廟區區委書記和2師司令部機關指導員.她去地方工作回到司令部,十分疲累,警衛員見張大姐走得滿頭大汗,主動為她打了盆洗臉水,羅炳輝發現了及時制止.張明秀溫和地對警衛員說:"同志哥,我們共產黨員可不興舊軍隊那一套,官兵一致,官兵平等,都是革命同志嘛.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有時間你們多學點文化."
羅炳輝對妻子很敬重,兩人感情融洽.有時羅炳輝性子急了會發脾氣,說話就重,張明秀時常批評他,如果批評不見效,張明秀會很嚴肅地說:"炳輝同志,別以為你是師長,我就批評你不得.你是黨員,我是機關指導員,你得接受我們支部的監督."羅炳輝黨性很強,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就會主動自我批評.
1941年底,張明秀生了個女兒,但由于醫生器械消毒不嚴,造成臍帶感染,發高燒幾天后嬰兒夭亡了.醫生們知道羅師長盼孩子心切,心中緊張得要命,生怕羅炳輝怪罪下來吃不消.
羅炳輝打完勝仗,從前線興沖沖地趕回來看孩子,張明秀忍住傷心,平靜地告訴羅炳輝:"孩子生下來就是死的.醫生盡了最大的努力搶救,非常辛苦……"直到1943年12月,張明秀又生了一個男孩,才將前一個女兒夭亡的事告訴羅炳輝,說:"我擔心你當時一聽孩子沒了,會著急又發脾氣,傷害了醫生同志.所以瞞了你兩年,請你諒解."羅炳輝感動地說:"當時你做得很對,我知道了實情也許會沖動發脾氣,傷了醫生同志的自尊心,那樣的話就太糟糕了.俗話說:槍傷好治,心傷難醫.我得感謝你!"
夫妻倆給兒子取名羅新安,意思是爸爸媽媽都是新四軍,他生于安徽.羅炳輝忙于工作,平時極少照顧孩子,但只要出征打仗歸來,第二天清晨部隊出操前,他必定抱著小新安在村中散步.清風晨霧中,裊裊炊煙處,一個身著灰布軍裝、鐵塔般高大魁梧的軍人,懷里抱著白白胖胖稚嫩的嬰兒,好一幅將軍愛子圖!
進入1945年夏季后,抗日戰爭捷報頻傳,勝利在望.舊歷6月15日,夜幕降臨,一輪滿月徐徐上升,天地間銀輝彌漫,來安2師司令部旁,羅炳輝帶領警衛班挖的池塘內,荷花菱角清香隨風飄散.羅炳輝心境極佳,與妻明秀、子新安三人在塘邊掛帳露宿,點亮馬燈提筆寫下:"這夜月,特光輝,如晝樣,滿天一看,毫無點云,突然感想,回憶過去未來時,書成十言:
正酷暑夜露樹下荷塘邊,
逢明秀安兒同我共帳眠.
巧滿天無云皓月風清爽,
憶暴動成紅軍周戰九載,
在敵后抗日屈指已八年.
身經數千次戰陣今余生,
反省服務人民心如日月.
犧牲一切忠貞共產主義,
尚希子繼余正義立志行,
求共產主義社會早實現.
詩中流露出羅炳輝將軍的真情和實感,豪邁與柔情盡現無余,讀來令人感動.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