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車聯網的智能路徑推薦協議
傳統的離線地圖只是依據數字地圖上的靜態信息為駕駛員規劃最短或最快捷的行車路線,而卻沒有考慮真實的路況信息,比如道路擁擠度、天氣狀況、道路寬度和突發狀況等信息。因此,距離最短的行車路線不一定是最快捷的路線。如果要獲取實時的路況信息,則需要及時進行數據傳輸,數據傳遞速度依托于無線網絡覆蓋的范圍和信號強度。針對道路實時信息變化繁多的情況,先進的導航軟件應該實時改變規劃的路線(如早晚上下班高峰的路線和夜間行車路線),理論上應該是有差別的路線。
導航信息的實時優化是導航系統的發展方向,采用分布式處理方式,每輛車都是一個處理單元,根據與基站傳遞的實時道路信息,在每個十字路口都可以提出新的道路優化路線,即智能路徑推薦協議。目前,道路選擇主要采用3種原則:①最小擁擠度原則,即選擇平均車速最高的道路作為目標路線;②最經濟原則,綜合行駛距離、車輛排放及油耗情況,選定油耗最小的路線;③駕駛員喜好原則,也是服務最便利的原則,考慮車輛沿途的基礎設施,包括醫院、商場、學校等。
智能路徑推薦協議是對道路網絡實行分段式管理,給每段道路網規劃最優路線,然后將路線串接起來。而這首先需要對道路網絡的單元進行標號,然后由處理器接收每個單元的實時路況信息。在行車距離與行車時間之間進行選擇時,需根據數據庫樣本中的權重計算確定,然后給出路線的最終結果。在確定了目標參數、權重和網格單元后,可以進行仿真驗證。在進行路徑規劃時,需要對比不同路徑選擇原則下的結果,包括道路的平均擁擠度數值、車輛的運行時間和排放水平等,不斷優化路由選擇算法。
網址:http://www.sciencedirect. com/science/article/pii/ S138912861400067X
作者:Maram Bani Younes et al
編譯: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