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鋁合金板件在沖裁過程中產生毛刺的原因分析
汽車輕量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采用輕量化材料是實現汽車輕量化的主要方式。鋁合金板件具有體積質量比小、耐腐蝕、比剛度高以及散熱性能好等優點,成為了汽車行業關注的替代材料。鋁合金材料由于自身的材料特性,使其成形特點及工藝參數與傳統車用鋼板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包含修邊、落料和沖孔在內的沖裁工藝是汽車覆蓋件成形工藝中的重要工藝。對鋁合金板件進行沖裁,需要注意沖裁后產生的毛刺。毛刺的產生將會伴隨生產過程,一直延續到裝配完整的整車上,其嚴重影響汽車的外觀質量。因而,必須對鋁合金板件沖裁過程中毛刺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鋁合金板件在沖裁過程中,從凸模接觸板料開始到沖裁結束,可將整個過程分為彈性變形階段、塑性變形階段和斷裂分離階段。毛刺主要產生于塑性變形階段,此時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鋁合金板件中,刃口正面材料被壓縮,刃尖部分為高水壓狀態,這就使裂紋的起點不在刃口尖部,而在距離刃尖附近的模具側面。這樣,在拉應力的作用下,裂紋加長,材料斷裂而產生毛刺。毛刺的產生與材料本身的性能參數、凸凹模刃口間隙、刃口幾何形狀、潤滑條件和剪切線曲率、溫度、壓料力、剪切角度等多種因素相關。以6111-T4鋁合金板件為例,通過單因素影響分析,確定了汽車覆蓋件模具與修邊刃口之間的間隙必須小于0.1mm,剪切角度必須控制在30°~-15°之間,這樣才能保證產生的毛刺不會引起汽車外觀質量明顯下降。
Sergey Golovashchenko et al.
SAE 2016-01-0348.
編譯: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