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武


今年隨著《親愛的客棧》(上圖)《中餐廳》《青春旅社》等慢綜藝持續刷屏,中國綜藝儼然進入“慢時代”。《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豆瓣評分頻頻超過9分,成為國產良心綜藝代名詞。不過隨著大量慢綜藝集中上線,他們也面臨成長的煩惱:一批像《漂亮的房子》這樣制作嚴謹、明星陣容不弱的慢綜藝接連遭受收視和口碑雙重滑鐵盧。慢綜藝怎樣才能更有文化生命力?海外成熟慢綜藝也許能提供一些秘笈。
收視口碑都變“慢”了
目前中國慢綜藝節目主要分為三類:《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的文化類,《花兒與少年》《旅途的花樣》等明星結伴旅行的旅游類,以及《向往的生活》《青春旅社》等以明星經營民宿為內容的民宿類。國產慢綜藝為什么迅速崛起為熒屏主力?有業內人士指出,在《跑男》《極限挑戰》這種游戲類的節目新鮮感逐漸褪去,而明星不撕、畫風清新、節奏不快的慢綜藝切中觀眾向往慢生活和文化審美的需求,因此迅速崛起。
其實快綜藝經過幾年的發展,制作已經很成熟,而慢綜藝尚處于摸索階段,原創能力有待提升,大量節目集中出現,制作水準和創意沒有跟上,因此又迅速遭遇一股收視和口碑寒潮。
慢綜藝也能出爆款
為什么那些成功的海外慢綜藝能經受住收視和口碑的持續考驗?英國《見信如晤》背后是英國文化中的朗讀傳統。這款讀信綜藝,朗讀的信件跨度從文學歷史到名人軼事、再到普通人的故事。為了保持神秘感和避免過度強調明星,節目中的朗讀順序事先不會對外公布,觀眾不會提前知道下個朗讀者是誰,朗讀的又是誰的信,現場的氣氛和節目效果全靠信件內容和朗讀者帶動。節目中,“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朗讀英國作家杰拉爾德·達雷爾寫給妻子的情書,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甘道夫”伊恩爵爺朗讀過一個少年寫給母親的出柜信,中途數度哽咽。
在旅行文化盛行的法國,《相約未知地帶》曾創下29.5%的超高收視率。每一期節目中,主持人都會邀請一位知名人物與他一同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與一些陌生人相遇相處。節目曾前往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十多個國家進行過錄制。比起打明星牌,節目更重視的其實是介紹當地的人文風情和社會現狀,借此反思人類生存處境。
2013年之前,韓國也以快綜藝為主。在此之后,KBS電視臺王牌制作人羅英錫帶領整個團隊集體加盟有線電視臺TVN,開啟韓國慢綜藝時代。2013年的《花樣爺爺》,由4個平均年齡為76歲,有著50年演藝生涯的老藝人和“挑夫”李瑞鎮去世界各地旅游。這款事先不被看好的綜藝因幾位爺爺的逗趣性格和有趣互動,收視取得巨大成功。這樣的成功又催生出《花樣姐姐》《三時三餐》等熱門慢綜藝。《三時三餐》(下圖)為一檔脫離城市生活、讓明星擁抱大自然的體驗類真人秀,節目從2014年開播到現在已播出5季,其中包括農村篇、漁村篇、高敞篇、旌善篇和海洋牧場篇,展現出不同類型的鄉下生活。
“哪家餐廳門前會掛洗潔精牌子?”
慢綜藝之所以區別于戶外競技、燒腦任務、明星互撕的快綜藝,就在于節目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多數國產慢綜藝目前停留于心靈雞湯,或是對中華文化浮光掠影的呈現——如果無法提升節目內涵,便無法打動更多觀眾。
收視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慢綜藝收視群體是以年輕人和女性觀眾比較多,情感訴求比較大,而目前許多國產慢綜藝其實是打著慢綜藝的旗號,延續快綜藝的套路,商業化明顯。例如《親愛的客棧》將客棧經營業績考核納入節目中,《青春旅社》采取分組對抗搶客的模式……歸根到底,還是國產綜藝對“慢”缺乏足夠的信心,因此會不由自主地往慢綜藝中加入快基因,同時也依然使用快綜藝人為設置腳本、制造戲劇沖突的制作模式。
有觀眾吐槽,“哪家餐廳門前會掛著洗潔精牌子?哪個民宿老板會一邊做飯,一邊自言自語地夸抽油煙機?”這些商業化元素的過度植入,本質上正是與慢綜藝的內涵背道而馳。慢綜藝的本質是對文化、對內心的回歸,比拼到最后,慢綜藝還得靠文化內力。▲
環球時報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