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穿越法國“懸空之城”羅卡馬杜爾的公路只有一條,無論從哪個方向進峽谷,在汽車拐彎的剎那,初來者都會驚異地睜大了眼睛、張大嘴巴:“房屋臨著小河、教堂俯視著房屋、巖石盤踞教堂頂端、城堡又建在巖石之上”,當地人用來形容地勢的這個繞口令,形象地表達了羅卡馬杜爾城建筑錯落層疊,仿佛緊鉤于峭壁之上的險峻。
長久以來,“鑲嵌在懸崖之上,絕世于峽谷之間”令古城羅卡馬杜爾成為重要的避難和修隱圣地。12世紀,人們在這兒的巖石中發現了圣徒阿馬杜爾的不朽之身,于是在巖壁中修建教堂,將他的遺骨供奉于其中。巖石(法語:羅卡)加阿馬杜爾便成為小城的名字羅卡馬杜爾。除了圣徒的遺骨,小城的圣母教堂內還有一座十分神圣的黑圣母像。
黑圣母多次顯靈的故事令這兒成為基督徒前往圣地亞哥—德孔波斯拉特朝圣路上的重要一站,法王路易九世、路易十一世、查理四世、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等人也曾專程來此參拜。至今,從山腳到圣母教堂的路上仍舊不乏前來朝圣的四海信徒,他們跪拜著登上216級臺階,那種虔誠頗為震撼。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圣城羅卡馬杜爾兩次登上法國特種郵票,是法蘭西第五大名勝。如今,被譽為“氣球芭 蕾”的年度熱氣球節又為這個莊嚴神圣之地增添了唯美的童話味道。9月底的一個清晨,薄霧繚繞的山谷中緩緩騰起30只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熱氣球,目不轉睛的觀眾和記者爆發出驚嘆與歡呼。在受初陽鍍上金光的懸空圣城巨幅背景前,熱氣球為大家跳起一場優雅的芭蕾。藍的、粉的、金的、七彩的,鴨子、大象或者袋鼠造型,一個個美麗的熱氣球從低到高,由遠及近,沖出樹林,飄過客棧,跟教堂說聲“你早”,與巖石擦肩而過……
傳統熱氣球節選擇平地放飛,氣球隨風朝同一個方向飄去,觀眾昂首仰望,是一場“你飛我看”的秀。羅卡馬杜爾熱氣球節之所以被譽為“氣球芭蕾”,是因為山谷的氣流條件可讓熱氣球在飛出視野前,上下盤旋,繞出美麗的弧圈,為觀眾奉獻時長接近一小時的“童話式”演出。最關鍵的是,居高臨下的地形,讓觀眾有了俯瞰和平視熱氣球的視角,并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參與感。雄渾壯麗的自然舞臺加上獨特的氣象和觀賞條件,使羅卡馬杜爾的熱氣球節成為世界唯一的“氣球芭蕾舞會”。
1985年,美國迪士尼樂園來羅卡馬杜爾拍攝一部熱氣球宣傳片,為當地人播下飛翔之夢的種子。志愿者們自發成立了熱氣球俱樂部,特別邀請不能上臺階的殘疾人登上熱氣球,以滿足他們進行朝圣或者欣賞風光的愿望。這項善舉最終變成享譽歐洲的熱氣球節。羅卡馬杜爾熱氣球俱樂部告訴記者,熱氣球節每年9月末舉辦,每屆都有外國熱氣球參加,今年已是第32屆。
近幾年來,熱氣球節推出了火車機頭、大教堂、馬戲小丑、七星瓢蟲、高盧英雄奧貝利克斯等作為年度主題氣球。2015年的熱氣球節還有法國空軍飛行表演隊的壓軸演出,所以每年來都有新看點。游客若想登臨熱氣球來一場“空中芭蕾”也沒有問題。提前數月預訂,花200歐元就可拿到一張門票。▲
環球時報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