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蓮
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類菜肴取名新穎,寓意深刻,令人拍案叫奇。
如以數字命名的菜肴有:一品豆腐、二度梅開、三鮮魚餃、四喜丸子、五味果羹、六福糕點、七星脆豆、八寶烤鴨、九轉肥腸、十味魚翅。
蘊含軼聞掌故的菜名有:金箱藏八寶(豆腐類)、群龍抱珠、桃園三結義、佛跳墻、霸王別姬、龍配鳳、貴姬鳳翅、老蚌懷珠、玉石青松、草船借箭、鴻門宴、日月星辰、彩蝶紛飛、一掌定山河、太史五蛇羹、孔雀東南飛、霸王披金甲、宮保雞丁等。
用雞作原料的菜肴很豐富,如竹筍炒雞片名為“鳳入竹林”,菜花炒雞塊叫“鳳穿牡丹”,雞腳燉白蘑菇丁叫“雪泥鳳爪”,雞腳燉鵪鶉蛋稱為“明月映翡翠”,香腸燉雞塊取名“玉樹掛金錢”,公雞與母雞同鍋便是“鸞鳳和鳴”,一只雞加上一條蛇燒出來的就是“龍鳳呈祥”,再加一尾鰻就變成“海陸空”。
暗喻祝賀或象征吉兆的菜名,如竹筍炒豬天梯(排骨)是“步步高升”,發菜燉豬蹄便是“發財到手”,冬茹擺在青菜上是“金錢滿地”。
有些菜名直接套用成語,如魷魚炒雞片“游龍戲鳳”,蝦仁鴿蛋“花好月圓”,菠蘿炒番茄“翠柳啼紅”。
很多菜名設計非常巧妙,黃豆上面放置豬血或鴨血即“碧血黃沙”;白蘿卜絲上放置鮮紅辣椒是“踏雪尋梅”;將七片蓮藕灌入江米,再切五片紅蘿卜刻成梅花型,便成了“梅花歡喜漫天雪”;青菜豆腐湯叫“翡翠白玉湯”;炸粉條上撒幾粒肉末,叫“螞蟻上樹”;甲魚配上仔雞,放在砂鍋里燉,叫“霸王別姬”;在龍蝦片上撒上一點蝦皮,名為“雪山飛狐”;豬舌頭炒豬耳朵,叫“悄悄話”;紅燒豬蹄下面放一點香菜,叫“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西紅杮炒雞蛋,因為顏色一紅一黃,有人叫它“關公戰秦瓊”;用燜爛的黃豆炒黃豆芽,叫“母子情深”。
有些菜名充滿著挑逗的意味。傳統菜名“清蒸鳊魚”,有人叫“玉體橫陳”。油炸過的山藥或蘋果,放到熬滾的糖鍋里煎上糖漿后裝盤,吃時糖漿就可以拔成絲狀,成了“如膠似漆”。菊黃蟹肥時節,一雄一雌兩個河蟹裝盆,命名為“男歡女愛”。
還有些菜名十分注意緊跟形勢。比如,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東窗事發,中原某餐館立即推出老母雞燉蘑菇,并取名“克林頓——萊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