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領+金志勇
千山腳下、衍水河畔,屹立著一座因歷史文化而名,因石化產業而興的城市——她,就是遼寧省遼陽市。遼陽,歷史悠久。她,有2300多年的歷史。這里,是遼國的都城;這里,是滿清的龍興之地。這里有比敦煌壁畫早300年的漢魏古墓壁畫、獨具特色的古錢幣襄平布、千年的古塔……這里,也是偉大共產主義戰士雷鋒走向軍營的地方,雷鋒精神在這里孕育。現在,又有一個家庭在遼陽被人口口相傳。這個家庭就是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唐革軍家庭。
唐革軍家住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南門街道青年街社區,家庭成員5人。唐革軍家庭是熱心公益的家庭。夫妻二人為社會活動和困難戶累計捐款25.7萬元。唐革軍的家庭是遵德守禮的家庭。在社會講公德,每位家庭成員都是社區衛生管理員;在崗位講道德,每位家庭成員都是崗位技術員;在家庭講美德,每位家庭成員都是家庭勤務員;個人講品德,每位家庭成員都是家庭監督員。唐革軍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唐革軍相夫教子,夫賢子孝。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謙讓,多一點友愛,多一點真誠,多一點奉獻”,家庭成員平等和諧。唐革軍家庭的的家訓是“勤儉持家,報效祖國”。
唐革軍的丈夫韓德仁是她的同學,韓德仁為人正直,踏實能干,多才多藝。唐革軍經常鼓勵丈夫說:“家里有我,你好好干工作,爭取當上市勞模,這是我的心愿。”在唐革軍的支持下,韓德仁埋頭苦干、刻苦鉆研,很快就成為了單位的業務骨干、技術專家。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開始,要求打破大鍋飯,這時韓德仁才30歲,他自告奮勇當起了廠長,在他的管理下,企業效益很好,為社會安置了近千個待業青年,他為遼陽市市場經濟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1983~1985年韓德仁當選為遼陽市黨代表、市人大代表,被評為省勞模、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百名優秀青年廠長等,3次受到胡耀邦、習仲勛、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唐革軍有3個孩子,兩兒一女。長大后,他們面臨畢業擇業、復員退役的人生十字路口時,帶著情緒說:“你看別人的家長都給孩子鋪好了路,有工作有房,他們的兒女不用努力就很風光了。我們家就沒有這待遇。”唐革軍夫婦對孩子講:“生長在中國要跟隨國情,不和別人攀比,塔尖小塔座大,我們當塔座更結實。我們是共產黨員,雖然退休了但也決不能為你們的事去東奔西走,托人情說好話,只要你們身體健康、與人友善、勤勞樸實,無論走到哪,都會受歡迎的,你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他們的3個孩子,全在外地工作,憑著自己的雙手,房子、汽車都有了,每當節假日全家人團聚時,唐革軍總會對孩子說:“孩子們是最棒的!”
唐革軍和韓德仁結婚43載,夫妻互敬互愛,既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扶持者,共同的默契是先做人后做事。為了支持唐革軍的工作,韓德仁發揮書畫技藝特長,自費為社區寫板報、繪制24孝圖等各類宣傳畫,配合開展各種宣傳,隨叫隨到,被社區干部稱為“義務宣傳工作者”。當白塔區成立孔子學校時,唐革軍捐出4000余元錢用來做案板和購買筆、墨、紙、硯,讓能寫會畫的老伴親手彩繪了24孝圖,他們倆備完課后還到社區給居民和孩子們講傳統孝文化。
看到寒暑假時一些困難家庭孩子無力參加特長學習班學習時,唐革軍很著急,于是她和丈夫出資3萬余元購買了服裝和小朋友喜歡的各種玩具、學習用品等,同雷鋒戰友以及許多有愛心的“五老”連續為孩子們免費舉辦了11屆“學習雷鋒點亮人生”為主題的冬(夏)令營。
在漢藏一家親結對活動中,唐革軍家庭先后與10位西藏班孩子結對子。每逢節假日唐革軍就把這些孩子接到家中給他們包餃子、做小吃、講故事、買衣物、發紅包,帶他們春游。孩子的父母從西藏打來電話說:“感謝遼陽,感謝唐阿姨。”
唐革軍與雷鋒戰友、遼陽道德模范、好人標兵等20多名“五老”人員先后幫扶了40名弱勢兒童。唐革軍與這20多名“五老”人員現已被高城子小學、遼陽八中、師范附小聘為校外輔導員,還被大連理工學校、東北育才學校認定為道德模范進校園典型人物。
唐革軍看到貧困群眾就想幫。她常年幫助社區一位孤寡老人宋阿姨,14年來為她送衣送藥,捐贈錢物,干家務活,交水電費,換四季衣服,感動得宋阿姨直稱唐革軍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襖。唐革軍還幫助了一位農村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并帶動大家為她捐贈了近萬元,還為患者的媽媽買了保險,讓她老有所養。多年來唐革軍一直在照顧一位55歲、患有嚴重腦血栓和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李某,她和遼陽雷鋒標兵葉雙民每月幫他剪頭、買藥、交電費、取低保金等,幫助患者提供生活便利,鼓勵他樹立生活的信心。唐革軍每周都去他家,把和老伴一同包的各種餡料的餃子、烙餅,以及自己拌的小菜帶過去,李某吃著、喝著,唐革軍在一邊為他洗衣服,整理衛生和被褥。李某總是感激地說:“唐大姐像電視上演的好人一樣”。2015年夏天,當唐革軍去送飯敲門時,李某哭著說:“唐姐,我摔倒了,躺在地上已經三天三夜了,不行了,要死了……”。聽到這,唐革軍的淚水奪眶而出,她立即通知120、社區工作者、紅十字會,撬開門一看,李某光著屁股,被滿地屎尿包圍著,大家七手八腳送他住了院。唐革軍又先后為他捐款近萬元,當他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唐大姐和這些好人,我死在家里也沒人知道,唐大姐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為了更好地開展志愿活動,唐革軍把退休在家的一些老領導、共產黨員、工作骨干和許多有愛心的老朋友組織到紅十字會、禁止吸煙、文明交通、游人自治、拔豚草、創建文明城等志愿者隊伍中,哪里有需要,這些人就去哪里,集體發揮正能量。2015年,唐革軍被遼陽市文明辦推選為遼陽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她的任務是每天都為中國文明網和遼陽文明網寫微博、轉博文,報道發生在身邊的感人事件,傳播正能量。
面對家里失火的鄰居,唐革軍毫不猶豫地拿出新棉被去慰問。在汶川、雅安地震后舉辦的慈善一日捐活動中,她共捐出了3000元的特殊黨費。
唐革軍先后出資4萬元組織成立了南門街道豐樂社區圓夢藝術團。后來又成立了夕陽紅文明交通宣傳隊、學雷鋒愛心團隊、太極拳隊、健身操隊等18支文體隊伍。她先后舉辦了“起舞冬的節日”“唱響和諧之春慶五一文藝匯演”等文藝活動,弘揚主旋律,唱響中國夢。她多次組織文藝團隊參加慈善頒獎大會、道德模范頒獎大會、創城宣傳等各類活動,配合各單位政策宣傳等。
唐革軍家庭先后被評為第九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遼寧省最美家庭、遼陽市最美家庭。唐革軍本人也榮獲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遼寧省道德模范、遼寧省實名結對幫扶特困兒童活動先進個人標兵、遼寧省關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標兵、遼陽市道德模范、遼陽市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當有人問唐革軍:“你自己拿出這么多錢做好事,值嗎?”她說:“值!再多錢也換不來健康和生命,因為我奉獻,所以我快樂,我的身體很健康,我的家庭更幸福。”
(摘自遼陽文明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