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玉+金方倫
摘 要:為了探討桃不同果實單果質量與品質變化的關系,以期為科學選果提供依據,以‘新川中島桃品種為試驗材料,連續3年(2014—2016)進行桃不同果實單果質量與品質變化的灰色關聯度分析。結果顯示:(1)X4、X1和X3三個質量區間桃果實單果質量與果實品質變化之間的關聯度均在0.80以上,說明三個質量區間對果實品質變化的影響程度較大,其次是單果質量X5和X2,關聯度為0.72~0.77,再次是單果質量X8、X7、X6和X10,關聯度為0.65~0.67;(2)如果將灰色關聯度分析作為分析桃果實單果質量與果實品質變化的一種方法,關聯度越大,果實品質的綜合性狀越好,在進行選果時,果實單果質量以200.0~220.0 g為宜,其中又以205.0~210.0 g最佳。
關鍵詞:桃;果實;單果質量;品質;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11.015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weight and quality of peac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sorting, the peach varieties - 'Xin Chuanzhongdao'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weight and quality change of different peach fruit by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2014—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rst group, including X4, X1 and X3, whic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each weight and quality were all above 0.80, indicating that the three treatments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fruit quality change than the others;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d X5 and X2,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72 ~ 0.77; and the last group were X8, X7, X6 and X10,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65 ~ 0.67. (2) If we use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s a method to analyze the fruit weight and quality, 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fruit quality was better follow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optimal fruit weight of peach was 200.0 ~ 220.0 g, and the best was 205.0 ~ 210.0 g.
Key words: peach;fruit;weight; quality;correlation
中國是桃的原產地和演化中心,有極為豐富的種質資源。桃樹的適應性強,抗逆能力較強,且在農業種植業中比較效益較高,是開發荒山、荒地、灘地,發展山區經濟的優良果樹之一[1-3]。
貴州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省山地,丘陵面積大,土壤呈微酸性占多數[4],這樣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為桃樹在內的落葉果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桃在貴州各地均有栽培。近年來,貴州省桃種植發展較快,隨著種植面積的迅速發展總產量雖有所上升,但栽培管理水平并未得到相應的提高,導致單位面積高低懸殊、豐歉波動不定和單位面積經濟效益低下,嚴重挫傷了果農的栽培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存在管理粗放等問題,品種不優良、肥培管理不當等技術問題急待需要解決。因此,只有及時解決桃生產上存在的栽培管理問題,才能提高桃的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推動貴州桃產業的發展。韋小平等對一部分桃新品種進行了栽培試驗研究,已經篩選出一部分較好的品種,但還遠遠不能滿足桃生產上對新品種的要求[5-13]。灰色關聯分析法在桃果實研究方面的運用目前還未見有報道。為了解決桃果實單果質量大小與果實品質的關系,筆者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連續3年(2014—2016年)對桃果實單果質量、果實縱徑、果實橫徑、果形指數、果實可食率、果汁含糖量、種子質量、種子長度、種子寬度、種子厚度和種形指數等性狀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以期篩選出最佳桃果實品質的單果質量,為科學選果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在貴州省蠶業辣椒所內進行,東經27°43′,北緯106°55′,海拔880 m。年均溫14.9 ℃ ,夏季最高溫38.4 ℃,最熱月(7月)平均溫25.8 ℃;冬季最低溫-3.0 ℃,最熱月(1月)平均溫3.0 ℃,≥10℃的有效積溫4 938 ℃;年降雨l 040 mm,主要分布在夏季。土壤為南方典型黃壤,pH 值6.2,堿解氮93.0 mg·kg-1,速效磷67.9 mg·kg-1,速效鉀165.0 mg·kg-1,有機質含量6.2%,土層深厚,一般都在1.0 m以上,灌溉水源主要靠雨水。endprint
桃樹品種新川中島由貴州省貴陽市引進,具有早實、豐產、風味佳和耐貯運等特點[7]。
試驗桃品種,樹齡9~11年生樹,各引進品種均于2001年春定植,株行距3.0 m×4.0 m,每667 m2定植55株, 并采用高標準的建園方法進行合理定植苗木,即挖好定植溝,施足底肥,在定植前1~2個月內先挖好定植溝和填好土,挖定植溝深0.8 m,寬0.8 m,挖出的表土與深層土分別堆放,回填時先把表土填入底層,再把中層土與底肥混合填入,最后把深層土粹細填在表面,并高出地表25 cm。所有品種的管理按照桃樹高水平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重點是加強土肥水管理和果實套袋管理。桃樹在2003年以后相繼投產。
1.2 試驗設計
設置10個處理,詳見表1。
試驗設計和數據調查。選擇有代表性的桃樹,單株小區,3次重復,每株樹上按試驗要求合理地疏花疏果工作,即每枝按試驗要求進行留果1~3個,一般枝條每枝留果2個,較旺枝條每枝留果3個,較弱枝條每枝留果1個,在樹體的中上部每株隨機調查20個果。連續3年(2014—2016)進行各項指標的調查。每年8月中下旬調查果實的經濟性狀,即果實單果質量、果實縱徑、果實橫徑、果汁含糖量(用手持糖量計測量,泉州光學儀器廠生產的WYr-4型)、果實可食率(果實可食率=果肉可食質量÷果實單果質量×100%)、種子質量、種子長度、種子寬度和種子厚度等內容。
1.3 統計分析
(1) 果形指數=果實縱徑÷果實橫徑;種形指數=種子縱徑÷種子橫徑。
(2) 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14-17]對所測定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主要經濟性狀的比較數列、計算灰色關聯系數和關聯度等內容。
(3) 對桃采果時果實單果質量與其果實品質變化之間的關聯度之間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考果實單果質量的確定及主要性狀的比較數列
建立參考桃果實單果質量,需確定參考果實單果質量的各相應性狀值,建構一個參考數列X0。對其他各果實單果質量的相應性狀值計算出平均值,構成10個果實單果質量的各相應性狀值的比較數列X1~X10[15]。結果如表2所示。
2.2 比較數列中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及極差計算
由于系統中各性狀計量單位不同,為了保證分析中X0與Xi的單位的一致性,在關聯分析前必須進行無綱化處理,然后用X0數列去除Xi數列就會得到一個新數列(表3)。
極差計算:求出新數列中X0與Xi各對應點的絕對值,這就是極差,得到的△min二級最小差為0,△max二級最大差為0.21,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2.3 灰色關聯系數
灰色系統理論提出了灰色關聯度的概念,它是系統中兩個因素關聯性大小的量度,灰色關聯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系統中的各因素對目標值的影響程度。根據關聯分析原則,主要是用關聯度的大小次序描述,而不僅是關聯度的大小。將11個子序列對同一母序列的關聯度按大小順序排列起來,便組成了關聯序列。
單果質量由表6 可知,根據不同單果質量與品質變化之間的關聯度可以將桃采果時的10個單果質量分為4組:第1組果實單果質量為X4、X1和X3時,關聯度0.8以上,與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和果實品質均高于其他組,其中X4 >X1 >X3,但組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第2組,果實單果質量為X5和X2時,關聯度0.7~0.8,與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和果實品質均顯著低于第1組中的X4,同時顯著高于其第3組和第4組;第3組,果實單果質量為X8、X7、X6和X10時,關聯度0.6~0.7,與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和果實品質均顯著低于第1組和第2組,同時顯著高于第4組,;第4組,果實單果質量為X9時,關聯度低于0.6,與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最小,果實品質最差。桃采果時果實單果質量與其果實品質變化之間的關聯度,就是果實單果質量與其果實品質變化之間的貼近程度,也是對果實品質變化的影響程度,單果質量即桃果實單果質量與其果實品質變化之間關聯度越大,則越接近于參考果實單果質量,果實品質的綜合性狀越好,就本試驗而言,當單果質量200.0~220.0 g時,桃果實品質為好,其中又以205.0~210.0 g為最好。
3 結論與討論
果實單果質量是衡量果實的重要指標之一,除品種外,影響桃果實品質的因素還有果實生長發育的質量,栽培的營養環境和環境條件即樹齡、環境條件、結果量、肥水管理、樹體管理和采收期等[5-13]。灰色關聯度分析[4-17]結果表明,桃采果時的果實單果質量大小直接影響其與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果實單果質量較大,與其果實品質變化的關聯度大,對果實品質變化的影響程度也大,說明桃果實成熟時不同單果質量直接影響果實品質。若將桃果實單果質量作為區分桃果實品質的重要依據之一,以‘新川中島桃品種為例,建議在選擇桃鮮果實時,果實單果質量以200.0~220.0 g為宜,其中又以205.0~210.0最佳,能夠保證較好的果實品質。
參考文獻:
[1]陳蘋,劉錦秀.我國桃新品種選育現狀[J].河北果樹,1993(3):8-9.
[2]汪祖華,陸振翔,胡征令.我國桃育種栽培技術的進展與成就[J].中國果樹,1989(4):1-5.
[3]蘇明申,葉正文,李勝源,等.桃的栽培價值和發展概況[J].現代農業科學,2008,15(3):16-18.
[4]歐茂華. 貴州省核桃品種資源與種植區劃[J].安徽農業科學, 2014(29):10187-10189.
[5]熊元,朱明,甘順,等.貴陽地區優質艷紅桃規范化栽培技術[J]. 貴州農業科學,2008,36(3):47-48.
[6]彭文云,揚邦模,陳貴虎,皮球高產栽培技術[J]. 四川農業科技,2003(6):20-20.
[7]金方倫,徐瓊,韓成敏.艷紅桃在黔北地區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2009(12):196-198.
[8]金方倫,徐瓊,韓成敏,等.新川中島桃在黔北地區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 貴州農業科學,2009,37(2):138-140.
[9]金方倫,黎明,徐瓊,等.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新川中島桃營養生長及果實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0(24):30-33.
[10]金方倫,徐瓊,韓成敏,等.新川中島桃新梢與果實的生長發育動態及相關性[J]. 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1):95-98.
[11]金方倫,周光萍,黎明,等.艷紅桃果實新梢的生長發育動態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5):3577-3580.
[12]呂平.不同磷肥施入量對實施桃品質的影響研究[J]. 新疆農墾科技,2013(6):44-45.
[13]張勝珍.不同結果部位對‘秋紅晚蜜果實品質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3,26(3):1175-1177.
[14]史根生,史關燕,楊成元,等.谷子雜交種主要農藝性狀的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綜合評價[J]. 農學學報,2016,6(6):1-5.
[15]金成山,李曉燕.灰色關聯度分析在普洱市玉米新品種評價中的應用[J]. 農學黨報,2016(2):33-35.
[16]何二良,郭天順,王延杰,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評價馬鈴薯品種[J].甘肅農業科技,2011(3):30-33.
[17]胡艷平,吳海云,伍壯生,等.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白菜品種耐熱性品比試驗中的應用[J]. 北方園藝,2016(4):42-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