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
就算在鄉下,現在找一塊洗衣板似乎也不太容易了。不過,在二三十年前,洗衣板是尋常百姓家過日子的必備品。前些天,舅舅家搬家,收拾東西時,91歲的外祖母把一個很舊但很干凈的洗衣板也裝到車子上,我笑著說:“姥姥,把它扔了吧?!崩牙岩贿厯崦匆掳逡贿呎f:“反正也不占地方,就留著吧。不然,只怕以前過的啥日子都忘了。”
洗衣板通常都用硬木材質制成,長方形,一面光,一面被鑿成一排排三角形的“波輪”,對揉搓其上的衣物十分有用。在電冰箱、洗衣機還是遙不可及的年代,洗衣板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日用品。
況且,鄉下人家還經常將洗衣板派作其他用場。例如可用它搓老玉米,這要比手搓快得多,有些農婦還用它曬一些干菜等。
或許是因為常用,洗衣板對于普通百姓顯得格外親近,那時人們常把洗衣板掛在嘴邊,并由此衍生出許多形象的比喻或笑話。有人常說這個人像個洗衣板,就是說某人很瘦,赤膊時,會露出一根根肋骨。濟公和尚就是這類人物的代表。一條爛泥路高低不平,特別是下雨干結后會留下不少車轍和腳印,鄉下人就說:“唉,這路磕磕絆絆的,簡直像洗衣板一樣!”
洗衣板還和男人怕老婆有關。那時,人們譏笑丈夫怕老婆,也常常用“跪搓板”作比喻。哪個男人做錯了事,比如在外面很晚才回家,推開房門想爬到床上一躺了之時,黑暗里卻猛然響起一聲吆喝:“你死到哪里去了,給我跪在搓板上講清楚!”原來那老婆正候著呢。男人哆哆嗦嗦打開燈一看,發現那搓衣板就平放在床前,而且棱面朝上,好厲害啊。就是在現在,朋友和同學間互相打趣,也還常常要提到跪搓衣板。
不過,到底哪個男人真正跪了洗衣板,這是夫妻倆之間的私事,至于有沒有這回事,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所以,不論說到哪個男人頭上,都知道無非圖個嘴上熱鬧,也就一笑而過。倒是當事的女人們大呼冤枉:“你們不知道,這家伙不知有多兇多懶,不要說跪搓板,平日里連碰也不碰,那洗衣的活都是我干的?!?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09/xfjt201711xfjt20171121-1-l.jpg" style=""/>
這話不假,那時在鄉下,洗衣服這樣的活計基本是由女人們包攬下來的。這活又苦又累,特別是在寒冬臘月里,一大盆的臟衣物泡在水里,全靠女人一件件地搽上堿制的肥皂,放到洗衣板上揉搓,隨后用清水一遍又一遍地過濾干凈,等晾到外面的繩桿上時,一雙手早已是又紅又腫,寒風一吹,皮膚便常常會皸裂開來。但鄉里的女人們并不因此叫苦。記得洗衣機剛在鄉下露面時,村里有個木匠外出干活賺了點錢,便想買一臺回來,結果被他老婆一頓臭罵:“別說村里還沒裝自來水,就算裝了,也是費水費電的,你昏了頭不想過了嗎?”
不過,這樣的糾結早已煙消云散,如今,鄉下人家幾乎家家都用上了洗衣機,那些與洗衣板有關的日子分明是漸行漸遠了。
(摘自《泉州晚報》2017年9月4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