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仁
故鄉的蘆葦,請你聽我說
張守仁
我離開崇明島已有六十七年了。長期生活在城市水泥叢林里,我一直像俄羅斯人贊美白樺樹、荷蘭人欣賞郁金香那樣,熱愛、思念著古宅小河邊茂密、茁壯、碧綠的蘆葦叢。
在童年,當光禿禿的河沿上、清粼粼的水邊,一支支紫紅的葦錐子——蘆芽,拱出黑泥地面的時候,我的歡欣就隨著一片片嫩葦葉同時生長。到了金黃的油菜花開放之際,蘆葦挺秀聳翠,點綴了家鄉的風景。這時我折下青嫩的蘆桿,做一支蘆笛,坐在小河邊柳樹枝杈上,吹出嗚嗚的笛音,給飛舞在蠶豆花叢里的彩蝶伴奏。或者遙望遠方,一道蘆葦屏障后面,幾篷白帆緩緩移動,像是貼著水面低飛的云。于是,我童稚的內心,插上幻想的翅膀,向著云帆追逐而去。
夏天,我背離父母偷偷到小河里洗澡、游泳,鉆到茂密的蘆葦從里,讓細長的葦葉輕拂我的脊梁,逮螃蟹,摸鯽魚,捕捉點水的蜻蜓。蘆葦清涼的碧蔭,實在是我幽靜的樂園。渴了,就吃那潔白如玉的蘆根。那閃著潔白光澤、淡泊味甘的蘆根,吃起來比甘蔗還爽呢。在蚊陣嗡嗡、焚點艾蒿的夜晚,家鄉人常常提盞擋風燈,沿河走去,捕捉那在葦叢邊窸窸窣窣作響、驚慌逃竄的蟛蜞。
秋天蘆花泛白的時候,我和伙伴們常常爬到蘆葦叢簇擁的烏桕樹上,折枝捋下那白珍珠似的烏桕籽兒。把烏桕籽兒賣給廟鎮街上的中藥店,就可以買回我們急需的練習簿、橡皮和鉛筆。然后到廟鎮小學里聽彈風琴的女音樂老師教我們唱《蘆花白,蘆花美》的歌:“蘆花白,蘆花美,蘆花開放秋風吹。秋風吹,雁南歸。雁南歸,冬相隨……”聆聽女教師的美妙歌聲,是我上小學時最大的娛樂。而當初冬到來的時候,我和小朋友們把干枯的蘆花收集起來,請鄰居老爺爺給我們編織毛絨絨、形如刺猬的蘆花靴。穿上暖融融的蘆花靴,就可度過滴水成冰的寒冬,腳趾頭、腳后跟就可免受凍瘡之苦。現在回想,從春到冬,蘆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實惠。
蘆葦渾身是寶。嫩葉富含蛋白質,可做飼料。葉子長修長以后,可包粽子。葦桿可編席子、織魚簍、打簾子。葦簾插在菜田周圍可作阻擋家禽的柵欄。蘆柴更是農家灶膛里上等的燃料。蘆根性寒,味甘,可做清熱解毒的中藥。蘆葦纖維含量高,更是造紙的優質原料。待我在外地長大成人,有了較多閱歷之后,我變得更加熱愛普普通通的蘆葦了。它平凡質樸、虛心正直;出淤泥而不染,處澤畔以護岸;生性淡泊,自謙自讓,隨遇而安,默默奉獻。使我感到驚異的是,東鄰日本有一位名叫德富健次郎(1868—1927)的作家,比我更愛蘆葦,尤其是蘆花。他竟以蘆花自比,取了個他唯一的筆名——德富蘆花,終身使用,名聞世界。由此可見,凡品質樸素之物,中外皆愛。
八年前,我的慈母張汪氏以101歲高齡辭世。她老人家之所以長壽,一是她終身勤勞,二是因為崇明生存環境美好。我回崇奔喪,發現家鄉大變:河道如網,馬路寬闊,從前蓋著草棚的地方,砌起了一幢幢二層樓房;新建了森林公園,疏浚了池塘湖泊。1950年初,當我離開崇明時,島上人口僅有三十多萬。據說現已增至七十萬。崇明島的面積更由于東灘漲地,年年擴大。辦完喪事,我東去陳家鎮,又往前乘車走了幾十里,才到達年年增大面積的東灘濕地。站在高處,極目遠眺,面前是茫茫蒼蒼、無邊無際的蘆葦蕩。初夏的風,從密集的桿梢上掠過,掀起波濤般的綠浪,一直滾涌到天的盡頭。這禾本植物,成千成萬成億株長在一起,孕育成一股浩瀚壯闊的氣勢,形成一大塊被國際有關組織于2002年編定為1144號的重要自然保護區——崇明東灘濕地。
一條潮汐沖刷出來的水溝,把濃密如墻的葦叢分開,彎彎曲曲通向我腳下。沿著潮向,一條奔跑的水牛拉動的、木板向上翹起的爬犁,貼著淺灘,飛濺著水花,由遠而近。抵岸時我看見爬犁上站著一個身穿雨衣、腳套長筒靴的漁民,手里拎著滿滿一簍小魚小蝦——我想它們可能就是百萬洲際遷徙候鳥路過這里東海灘休息時愛吃的美食。
考察崇明建島史,蘆葦功莫大焉。崇明島是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那年江都兵變,隋煬帝被叛軍縊殺),由長江中夾帶的泥沙長期淤積在長江口而形成,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即唐女皇武則天被迫退位、“駕崩”那年,始設崇明鎮。至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永樂帝朱棣北征韃靼、大獲全勝之際,開始建縣制。后至1644年,明世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部攻進北京,崇禎帝吊死于故宮后景山那年,這里已形成長約150里、寬約30里、中國最大的河口沖擊島。積以漫長歲月,島上長滿了蘆葦、竹木、野草;溪河里游動著魚蝦、鰻鱺,爬行著螃蟹、蛸蜞。于是江南、江北兩岸漁民早在千年前就駕舟遷居到島上生活。他們就地取材,割下蘆葦蓋起簡陋的棚屋,用葦桿編成魚簍,捕捉魚蝦、螃蟹;細心剖蘆成片,編成可供睡眠的席子;還用干枯的蘆柴作為鍋中煑食、寒夜烤火的燃料。故鄉的蘆葦,對于那些篳路藍縷、千辛萬苦墾荒建島的先民來說,他們一日也離不開蘆葦啊!
崇明島的地形,酷似一條碧水上伏波游動的桑蠶。由于每年都在漲地,仿佛這條大桑蠶欲掙脫長江口,向汪洋無邊的東海蠕動、蠕動、蠕動……
我這輩子已走遍了世上數十個國家,迄今沒有發現比崇明這塊東海瀛洲更美的地方。在我眼中,即使是紐約郊區的長島(Long lsland)、加拿大西邊的溫哥華島(Vancouver lsland)、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島(Scilyi),都不能和崇明生態島媲美。我生于斯,長于斯,往后還將和祖父母、父母親一起長眠于斯,長眠于這鳥語花香、葦綠魚翔的桑梓寶地,此乃上蒼特賜予我的大幸。
故鄉的蘆葦,是我童年親密的伴侶!我這輩子雖以寫作為業,但請原諒我沒有足夠豐富的詞匯,來描繪它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