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李欽波
小麥新品種孟麥023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
孟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李欽波
小麥新品種孟麥023是孟州市農豐種子科技有限公司本著培育高產、穩產、早熟、多抗、廣適的育種目標,2003年選用半冬性、綜合性狀優良、適應性廣的周麥13作為母本,選用弱春性、早熟、綜合抗性好的偃科956作為父本雜交,當年雜交4穗,共收種子52粒,全部點播,組合代號2003(023)。2004年F1雜種優勢強,2005年加大群體點播,表現分離廣泛,從中選擇弱春性,早熟,株高適中,穗子大,分蘗成穗多的單株50株,通過室內考種后保留42株。2006年播種株系,通過田間觀察鑒定和室內考種,保留10個優良株系。2007—2008年度進一步進行株系選擇,并選擇穗子大,株高適中,早熟,落黃好的類型,同時進行產量比較試驗。經過兩年品比鑒定,2003(023)-0-19-8-6-1株系表現突出,定名為偃科023,后改名為孟麥023。2011—2012年度孟麥023參加了河南省小麥新品種春水組預備試驗,表現較好,推薦參加河南省小麥新品種春水組區域試驗,2012—2013年度參加春水組區域試驗,2013—2014年度繼續春水組區域試驗,2014—2015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新品種春水組生產試驗,完成試驗程序,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麥2015021。
孟麥023屬弱春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6.7d。幼苗直立,苗期葉色青綠,葉片寬長,苗勢壯,冬季耐寒性較好,分蘗力一般,成穗率高,穗層整齊。春季返青早,起身拔節快,兩極分化快,苗腳利索,株型松緊適中,葉片偏寬上舉,穗下節短,株高77.5cm,紡錘形,穗大均勻,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千粒質量高,飽滿度較好,產量三要素協調:畝穗數36.8萬穗,穗粒數34.2粒,千粒質量52.2g。
2013年和2014年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6地(鄭州、漯河、南陽、西華、溫縣、內黃)病圃內進行的成株期綜合抗病性鑒定試驗中,孟麥023表現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2013年區試混合樣分析結果(鄭州):容質量789g/L,粗蛋白(干基)14.94%,濕面筋30.6%,降落值342s,吸水量59.4mL/100g,面團形成時間2.5min,穩定時間2.4min,弱化度155F.U,沉淀指數62mL,硬度59HI,白度74.4%,出粉率73.3%。
2014年區試混合樣分析結果(鄭州):容質量790g/L,粗蛋白(干基)14.26%,濕面筋含量26.6%,降落值447s,吸水量61mL/100g,面團形成時間2.3min,穩定時間1.4min,弱化度190F.U,沉淀指數56mL,硬度55HI,白度73.8%,出粉率69.7%。
2012—2013年度參加河南省水地春水A組小麥區域試驗,15點匯總,15點增產,增長點率100%,平均每667m2產量492.9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長9.74%,達極顯著水平,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
2013—2014年度參加河南省水地春水B組區域試驗,13點匯總、13點增產,增長點率100%,平均每667m2產量為576.2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長13.42%,達極顯著水平,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
2014—2015年度參加河南省春水組生產試驗,14點匯總,14點增產,平均每667m2產量為525.5kg,比同組對照偃展4110增長10.0%,居8個參試品種第2位。
參加河南省品種試驗3年平均每667m2產量為531.53kg,平均比對照增長11.05%;產量三要素:平均畝穗數為37.40萬穗,平均穗粒數33.97粒,平均千粒質量50.27g(見下表)。
孟麥023適宜河南省中高肥水地中晚茬種植。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適宜播種期為10月15—30日。每667m2播種量8~10kg,早播和足墑播種時宜低于播種量,晚播和底墑不足時適當增加播種量。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2d增加0.5kg播種量為宜。
結合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有機肥與化學肥料配合施用,根據土壤肥力墑情適量追冬肥,適時灌水,拔節后每667m2追施尿素7~10kg。
2月中下旬到3月初,每667m2用43%戊唑醇20g,或12.5%烯唑醇30g,或25%丙環唑乳油30~35g對水40kg噴霧,防治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白粉病等。4月中旬開始到5月初,每667m2用43%戊唑醇20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20g,或10%吡蟲啉10~30g,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40mL,對水40kg噴霧,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蚜蟲、紅蜘蛛等。
蠟熟期末期適時收獲,確保豐產豐收。

孟麥023參加河南省小麥品種區試和生產試驗產量三要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