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度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跟中韓經濟
李度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對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文中從第四次工業革命本質出發,分析了中韓兩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以期能夠更好的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變化,促進經濟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韓國;經濟
通過2016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冬季達沃斯,World Economic Forum)強調如今全球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因此未來世界經濟迎接創新變化。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世界各個國家包括中韓兩國也是積極準備對應戰略。
韓國是外向型經濟,和世界經濟互相緊密聯系在一起,尤其是鄰近的中國依賴性比較強的國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中國制造業開始變化帶來一系列連鎖變化。這變化引起中國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跟韓國產業結構同調化,中韓兩國貿易結構的變化等。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創新性的變化,政府、企業、個人等各個經濟主體都要認識新市場定位,需要準備戰略性的靈活對策。除了發達國家,還中韓兩國也積極地準備對應策略。對韓國來說,政府發表9大新增長產業,為了支持新增長產業韓國政府制定政策戰略,培養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對中國來說,自動在線測試儀(ICT)產業為國家藍圖的重點,活用自動在線測試儀(ICT)產業,中國甩掉制造大國家的帽子向制造強國家騰飛,甩掉國際新興國家的帽子向強大國家騰飛。所以需要關注第四次工業革命引起各個國家新增長產業的貿易趨勢與結構。還要分析中韓兩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和對應的政策方案。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我們所站的這塊“蛋糕”是巨大的。所以這一些研究過程將中韓兩國摸索戰略,更強建立伙伴關系。
第四次工業革命打破數碼、物理、生物學的境界融合各領域的技術,可以加速產業發展速度。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能(AI)、機器人、3D打印機、生命工程科學、納米技術等以主要技術為實現世界連接性自動化的效率最大化。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打破了現有的制造企業和IT企業之間傳統領域境界,引起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搶先占領平臺中心市場的速度戰。全世界的各個企業需要快速的產業重組、早期開發新產品、制造有效率的試制品、準備優化大量生產系統等核心力量。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社會的技術·產業結構、雇傭機構和貿易結構會很快調整和變化。未來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有銅錢的兩面。比如技術的發展等正面的和減少工作職位等負面的,利弊都存在。因而,我們應該仔細準備未來社會多樣性變化的對策方案。
預計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技術進步帶來產業重組、全面性的系統變化等趨勢將給社會經濟全領域帶來不小的變化。由于產業結構上的供給需求鏈接的技術平臺發展將崛起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ic)①和隨叫經濟(On Demand Economy)②。從而,這種經濟時代增加多樣服務及產業模型將增多技術基礎創業。這種新興企業活用平臺可以改善品質和價格,將會超越大型企業。(見表1)
韓國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應戰略為“制造業創新3.0”。為了企業當創新制造業的主導者,韓國政府造成產業環境基礎設施。所以“制造業創新3.0”的基本方向是指通過IT和SW融合,創造出新的附加值及確保競爭優勢。因此,韓國政府指定四大戰略和七大課題,摸索第四次工業革命變化對應的制造業進化。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中國要從數量增長‘制造大國’邁向質量增長‘制造強國’,促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是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為了實現中國制造2025,中國政府表明五大重點計劃、九大課題、十大培養產業。
“互聯網+”是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政策。互聯網+的基本目標是融合互聯網和制造業、提高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為了先到未來產業韓國先擴大朝陽新增長產業的原創技術研究開發投資。只有這樣,韓國才能扶植以利潤高的知識基礎產業為出口產業。個別國家通過針對性出口營銷,開拓國內市場確保國際市場。不是大型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型,而是加強中小企業的國際力量和確保國際競爭能力。這樣可以靈活地對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快速變化。而且,還需要造成新增長產業生態各個部門需要有機的配合,發展跟海外相關機關交流和各國之間加強合作。

表1 各時期別第四次工業革命影響
注釋:
①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ic) : 通過個人物資、空間、檢驗、才能等因素合作,跟別人一起使用的網絡基礎開放性經濟模式
②隨叫經濟(On Demand Economy): 通過手機技術,IT基礎設備及時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
[1]徐夢陽.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邁入工業4.0時代的路徑探尋[J/OL].商業經濟研究,2017,(21):164-167
[2]杜傳忠,郭美晨.第四次工業革命與要素生產率提升[J].廣東社會科學,2017,(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