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偉
天津市普迅電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售電側改革形勢下我國電網企業發展研究
魏 偉
天津市普迅電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售電側改革”是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售電側改革”的核心業務是放開售電業務。通過系統研究售電側改革內涵、國外售電側改革模式,分析售電側市場放開的發展趨勢及影響,結合國外經驗,提出未來我國電網企業發展建議。
新電改;售電側改革;電網企業;發展建議
售電側改革是指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框架下,通過逐步放開售電業務,進一步引入競爭,完善電力市場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售電市場,形成“多賣方”的售電格局;賦予用戶更多的選擇權,允許用戶自由選擇售電公司,提升售電服務質量和用戶用能水平,形成“多買方”的購電格局。
售電側改革是新電改的重要內容之一,核心是用戶能夠自由選擇售電主體購電;途徑是全方位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關鍵是保證電力市場公平開放,建立規范的購售電交易機制;最終目標是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消納水平,提高供電安全可靠性。
縱觀目前電力市場完善的英、美、日等國的電力市場改革,其售電側改革實踐遵循著“壟斷——批發——零售”的規律。電網公司在售電市場開展售電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分離模式”;二是“兼營模式”。
“分離模式”是指將競爭性售電業務從電網公司完全分離出去,在售電側僅保留電網公司的“兜底”售電職能。這種模式下,將社會資本引入售電市場中,理論上即可實現售電市場的競爭。因為從電網公司分離而出的售電企業沒有電網資產,不具備原有的壟斷優勢,其功能與其他新進售電公司相同。而電網企業的競爭性售電業務被剝離,只負責“兜底”售電,完全回歸公共事業單位屬性。
“兼營模式”主要是指售電側改革過程中,保留電網企業的競爭性售電業務,同時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實現同一平臺上的競爭。這種模式下,由于電網企業同時被賦予了公共事業單位屬性(負責輸電和“兜底”售電)和市場化企業屬性(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的雙重屬性,容易造成不公平競爭。但是,這種模式下,電網企業可以在市場建設初期發揮他們在管理經驗、客戶服務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優勢,樹立標桿,從而帶動市場新進售電公司降本增效,增強市場活力。事實上,國外多數進行了售電側改革的國家,都允許電網企業參與,它們通過完善的監管機制來抑制不公平競爭,如英國、法國等。
國外發達國家的電力市場比較完善,主要原因在于它們有一套相對健全的監管體系。競爭與監管并不矛盾,促進競爭并不等于放松監管。引入競爭是電力改革基本取向,而監管是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提高競爭效率的重要手段。
美國、英國、巴西、俄羅斯等國電力監管體系均有以下特點:一是實行綜合監管。除巴西、印度等個別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都設置綜合性的能源監管機構,如美國的FERC、英國的OFGEM、俄羅斯的FTS等。二是監管相對獨立。在保證監管機構與政府行業管理部門信息互通的前提下,保持監管的獨立性,實現監管目標與行業政策目標協調一致,且在實施上保持相互配合又獨立運行。三是明確界定中央與地方的監管事權。
以“分離模式”和“兼營模式”兩種模式為例,由于電網企業的定位不同,對它的監管性質也發生了變化?!胺蛛x模式”下電網企業主要承擔公共事業單位的職責,監管性質側重于社會性監管,監管重點是安全和服務;而在“兼營模式”下,電網公司具有雙屬性,此時的監管性質應該是社會性監管和經濟性監管并舉,監管重點除了安全和服務外,還包括電網業務和售電業務的關聯性、業務界面、信息公開、利益輸送等,防止市場操縱、市場“串謀”和歧視性交易等行為的出現。
“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的改革路徑,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企業獨家壟斷配售電的體制被徹底打破。與法國等國類似,在我國,民營資本也將能夠投資新增配電網及成立售電公司。
新電改《意見》提及有5類企業可以逐步培育為新的售電主體,分別是符合條件的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的主體;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等。如果考慮到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將有6類企業參與在售電業務中。未來對電網企業如何在售電市場中確保競爭優勢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圖1 未來售電主體
電網企業可以在市場建設初期發揮其在管理經驗、客戶服務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優勢,樹立標桿,從而帶動市場新進售電公司降本增效,增強市場活力。
作為國有壟斷企業,電網企業發展受政策影響較大,對于運營中制度的變革,相對缺乏經驗。新電改對電網企業盈利模式的改變、以及未來培育售電市場是否會出臺新的限制價格政策,都將是電網企業的劣勢所在。
在新電改的背景下,盈利模式不再是賺取發電側、用電側的差價,而是收取過網費。新的盈利將更多地通過輸配電線路的通道費來盈利,這將有望加快國家電網建設跨區輸送通道的步伐,對特高壓及智能電網建設帶來發展機遇。
售電側市場的逐步放開,將降低售電市場的進入壁壘,相應的售電公司將隨著政策的完善進入市場,與電網企業售電業務展開競爭。電網企業除了要面對新進入的競爭者,還要面臨服務對象的變化,同時還將面對各獨立的售電公司以及各發電企業,對售電側新客戶的操作模式和偏好未充分了解,為電網企業供電服務帶來一定威脅。
在分析國外售電側改革模式之后,進一步分析售電側市場放開對電網企業的影響,提出電網企業在應對售電側改革及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新電改《意見》提出改革和規范電網企業運營模式,電網企業將主要承擔輸電和配電業務,對其輸送電能的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將承擔更大的責任。質量無保證,勢必牽扯到違約及賠償的相關問題,影響收益,事故的發生對電網設備本身也存在著沖擊及損害。隨著電力負荷的不斷增長、新能源的接入以及智能設備的應用,給電網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電網企業必須保證電力輸配的安全穩定運行和電能質量。
按照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公布的《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網源協調發展和運營機制,全面提升電源側智能化水平;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積極接納新能源;加強能源互聯,促進多種能源優化互補;構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撐平臺;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確保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在智能電網中實現電能質量改進、設備智能維護功能等都是未來電力設備領域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升級的重要方面。
應加強信息技術在現代電力市場的運用,建立符合電力市場化改革要求的電力市場交易管理支持系統。此外,應重視發展電力通信產業,在滿足本系統生產、經營等任務的同時,積極開拓面向社會的服務,參與競爭;發揮電力系統的通信資源優勢,開辟新的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新建的通信設備,積極開拓增值業務,通過對內對外的優質服務,形成高增值的品牌,為今后電力通信的更大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隨著新電改的逐步深入,供電企業不再直接面對原營銷部門所接待的客戶,更多面對的可能是銷售的中間商以及各發電企業。主動應對電力客戶的轉變,通過建立檔案庫,了解發電、用電端的情況,熟悉不同客戶的操作模式和習慣,為客戶提出更好的節能配送方案,提高服務水平,提升企業形象。
積極探索和創新服務方式,開發服務項目。除了對電力設備實施維護外,還應減少客戶的購電成本,提高客戶設備利用率。在服務客戶的同時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包括用電服務的使用渠道也在與時俱進。因此,服務渠道的創新也是未來供電服務創新的重點。
面對售電側市場放開對電網企業的沖擊,電網企業應找準市場定位,充分發揮原有優勢,對自身的經營和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依托能源互聯網制定積極的應對措施,努力探索出一條更符合電網企業發展的規劃路線,以應對競爭日趨激烈的電力市場。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R].2015.
[2]黃孝容,華國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應對新電改措施研究[J].吉林水利,2016(11):4-7.
[3]張曉萱,薛松,楊素,屠俊明,魏哲,馬莉.售電側市場放開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6,9(40):1-7.
[4]喬麗華.新電改對電網及其現有營銷模式的影響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
[5]劉躍.新電改形勢下電網企業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廣西電業,2015(11):43-44.
魏偉,從事專業:高級項目經理和技術專家,從事多年電力行業咨詢與培訓工作,具有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