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廣州銀行再次啟動增資擴股,為推動股權多元化,清除上市障礙邁出了第一步。但大股東股權集中、中小股東分散以及盈利壓力等諸多阻礙上市的關鍵問題,并非短期內能一蹴而就地解決
近日,上市公司南方傳媒(601900.SH)一則公告將廣州銀行的增資擴股事宜公之于眾,令市場對廣州銀行上市再起猜想。
南方傳媒稱,其控股子公司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自有資金購買廣州銀行不超過1.33億股的股份,交易額不超過4.17億元,價格為3.132元/股,數量比例不超過廣州銀行總股本的1%。《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雖然僅有1%的持股比例,但交易完成后南方傳媒將躋身廣州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
根據公告,廣州銀行此番啟動的增資擴股規模確定為50億股。如以3.132元的入股價格計算,廣州銀行增資完成后可募得156億元資金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對于此輪增資擴股還有哪些投資者參與、目前是否已有上市計劃等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致電廣州銀行方面,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沒有對外公布的計劃。”
不過,該行上市的意圖早見端倪。廣州銀行在2016年年報中曾表示,其將加速推動資本與股權結構優化進程,通過“減持股份+增資擴股”引入合適的投資者,為上市做好準備。
股權結構之困
官方信息顯示,廣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9月,在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而成。2009年9月,該行完成重組后,獲準更名為“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當年,時任廣州銀行董事長的姚建軍公開表明上市意圖。
然而,時至今日,廣州銀行仍未能如愿上市,而同在一線城市的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均已登陸資本市場。阻礙廣州銀行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股權結構問題。
該行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底,公司股東總數高達1.2萬戶,其中,法人股股東923戶,集體股股東1戶,個人股股東超過1.1萬戶。
某大型證券公司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分析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講,監管層對IPO企業的股東數量要求在200人以下,廣州銀行想上市就要解決股東分散的問題,但很難在短期內實現。
此外,該行2016年底時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了93%,其中前三大股東廣州金控、廣永國資公司、廣州金駿投資控股分別持有廣州銀行50.01%、27.96%、9.99%股份,而此三家股東的實際控制人為廣州市政府,即廣州銀行有近88%的股權集中在廣州市政府手中。
這位分析師表示,根據銀監會對商業銀行上市的要求,原則上單一法人持股比例不得超過30%,因此需要對廣州金控減持提上議程。而此次增資擴股無疑就是要解決股權過于集中的問題。
廣州銀行曾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該行已經啟動了股權結構優化工作,通過“減持股份+增資擴股”雙管齊下,盡快引入綜合實力雄厚、業務協同性較強的優質投資者,早日落實監管要求,降低股權集中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綜合發展實力,為其安全穩健運行與今后上市夯實基礎。
今年1月,廣州銀行官網發布的股權結構優化招標公告稱,為優化廣州銀行股權結構,充實資本金,廣州銀行、廣州金控聯合啟動廣州銀行股權結構優化項目,即廣州銀行增資擴股,廣州金控同步轉讓所持廣州銀行股份。
曾遭外資爽約
可以說,為了增資,廣州銀行一直在努力,雖歷經諸多失敗仍舊沒有放棄。有媒體報道稱,早在2004年,廣州銀行先后與匯豐、東亞、國開行、中國平安等內外資銀行傳出過引資計劃,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2010年,廣州銀行改組之后,將19.9%的股權在重慶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法國大眾儲蓄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臺灣富邦金控分別進駐廣州銀行進行了盡職調查。2011年,加拿大豐業銀行以每股2.8元的價格摘牌,但在2013年7月,該行發布公告宣布收回股權要約,放棄收購廣州銀行股權的計劃。
近年來,中小銀行股權轉讓遇冷,掛牌后數年無人問津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經營壓力之下,銀行分紅減少,對股東回報減弱是其主要原因。廣州銀行在此后的其他掛牌轉讓中,也始終未能引入新鮮“血液”,因此也就未能按照預期實現股權多元化,而是在廣州市政府旗下的國資背景企業手中兜兜轉轉,致使上市之路擱淺。
直至去年,廣州銀行高管變動,曾任廣州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黃子勵接替姚建軍出任廣州銀行董事長一職,而后在今年成功推動了廣州銀行的增資擴股計劃。
事實上,黃子勵的上任也被外界解讀為圖謀上市的信號。據悉,黃在赴任廣州金控前,曾任廣州農商行董事長并主導其股改,而廣州農商行在今年6月20日登陸港交所,正式成為繼重慶農商銀行、吉林九臺農商行之后,國內第三家赴港上市的農商行。
不過除了新掌門的努力,廣州銀行股權的交易價格開始回歸市場恐怕也是此番成功招募投資人的因素之一。
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廣州銀行總股本83.02億股,每股凈資產2.61元,每股收益0.38元,凈資產收益率15.25%。相比2014年兩次股權轉讓掛牌價格3.81元/股、3.432元/股,前述分析師表示,南方傳媒此次收購價格為3.132元/股,1.2倍市盈率是相對更合理的交易價格。
資產質量承壓
此外,加快銀行轉型、緩解盈利壓力、嚴控不良等諸多經營問題也是廣州銀行為上市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廣州銀行營收為70億元,同比下降1.7%,凈利潤為31.6億元,僅比上年增加0.01億元。
值得欣慰的是,廣州銀行在今年止住了營收下滑的趨勢。根據南方傳媒在隨后的公告中披露的業績可見:2017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7.76億元,實現凈利潤16.36億元,均已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
從此前中小銀行IPO過會情況來看,不良資產為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廣州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惡化,不良“雙升”壓力增大。截至去年年底,廣州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18.5 億元,增長 50.7%;不良貸款率 1.35%,同比提升0.45 個百分點。此外,關注類貸款也從2015年的0.7%上升到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