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詠煤詩
中國煤炭詩寫作史,先得簡要介紹中國煤炭詩的歷史礦藏——中國古代詠煤詩。
吳曉煜先生在《中國古代詠煤詩》一書中,收錄了古體詠煤詩近百首,最早的一首詠煤詩是南北朝徐陵的《春情》。從南北朝到清代,中國古代詠煤詩歷史長達一千四五百年。吳曉煜先生對詠煤詩的定義是:所謂詠煤詩,是以煤炭為題材進行詠煤的詩歌,或者與煤炭有直接關系,或者反映了煤炭內容的詩歌。中國古代詠煤詩作者八十余人,其中,有宋代蘇軾(《石炭》),南朝宮體詩人徐陵(《春情》),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經火山》)等著名文豪、詩人;有南宋的朱弁(《炕寢》),金代的趙秉文(《夜臥炕暖》),清代的趙翼(《儒餐》)、紀曉嵐(《烏魯木齊雜詩》)等著名文人;有唐代的貫休(《寄懷楚和尚(之二)》)等著名僧人;有明代的于謙(《詠煤炭》《云中即事》),清代的黃恩錫(《炭山夜照》《中衛竹枝詞》)等地方官吏。以煤(炭)入題的詩有《石炭》(蘇軾),《賣炭圖》(宋·劉克莊),《詠煤炭》(于謙),《祭告開鑿煤洞》(明·潘庭楠),《煤爐》《煤球》(清·李光庭),《詠煤球》(清·吳養原),《煤駱駝》《煤球》(清·李虹若),《運煤駝》(清·余煌),《石炭》(清·白象顥),《炭貴謠》(清·魏謙升),《煤爐》(清·何耳),《采煤》(清·程虞卿),《煤黑子》(清·吳之振),《煤黑子嘆》(清·祝維誥),《煤黑謠》(清·金玉崗),《采煤嘆》(清·王鳴盛),《掘煤炭》(清·程夢湘),《采煤曲》(清·鈕琇),《哀山中采煤者》(清·姚椿),《煤窯民》(清·英和),《挖煤嘆》(清·奕繪),《馱炭道》(清·徐松龕)等。
從創作者看,中國古代詠煤詩無一首出自挖煤者。再者,吳曉煜先生對中國古代詠煤詩總結歸納了五大特點:第一,中國古代詠煤詩是隨著中國古代煤炭開發利用的演進與發展而前進和不斷成熟的;第二,中國古代詠煤詩的歷史跨度大,且沿著從間接到直接,從涉及到煤炭到專門以煤炭為題,從內容單一到內容豐富這樣一條路徑發展的;第三,從古代詠煤詩的作者而言,其隊伍不可謂不大;第四,詠煤詩的內容十分豐富;第五,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不少詩作遣詞用字比較嚴謹,講究對仗,有的善用典故,有的善于比喻,有的用擬人化手法。
從寫作史考察,中國古代詠煤詩為中國現當代煤炭詩的寫作在潛意識中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中國現代煤炭詩
自新詩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誕生開始,中國詩人就涉及到“煤”。中國新詩開創者之一的郭沫若于1920年一二月間創作了《爐中煤》:
…… ……
啊,我年輕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魯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 ……
此詩最初發表在1920年2月3日上?!稌r事新報·學燈》上,后被收入詩集《女神》。《爐中煤》以煤為意象,抒寫了郭沫若“眷念祖國的情緒”。郭沫若還寫過一首《無煙煤》。詩歌大師艾青于1937年春創作了《煤的對話》。這首詩寫于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是寫給一位名叫“Y·R”的朋友的。在煤的真實中,蘊蓄著“善”的光熱。煤是一個象征性的形象。也許是象征我們沉睡多年的祖國。“請給我以火,給我以火!”它一旦燃燒,便會發出熊熊的火光和巨大的熱能!
一位被忽視的重要詩人朱大枏創作了一首《加煤》,此詩被譽為與《死水》同等重要的作品。全詩如下:
在傾壺狂飲的時候,
像車頭里加進黑煤,
叫停滯的變為活躍,
叫感情掣思想狂飛。
——《加煤》
唐祈的《挖煤工人》,寫于1946年。這首詩描寫了舊社會煤礦情景、礦工在井下的遭遇,最后發出憤怒:
清算他們的日子該到了!
聽!地下已經有了火種,
深沉的礦穴底層,
鐵錘將響起雷霆的聲音……
這最后的憤怒帶有寓意性,它明示了煤礦的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就要到來了。
中國現代煤炭詩,都使用了一種新的語言——白話文,表現手段也不再使用嚴謹的格律體,而是追求更為自由、活潑奔放的形式。除《挖煤工人》一詩外,其它詩,“煤”非書寫主體,而是采用借喻或象征的手法,借以表達某種情感。《挖煤工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直接涉及礦工、煤層、礦穴和挖煤機的煤炭詩,它的指向為煤炭詩后來的寫作寓示了更為明確的方向。
中國現代煤炭詩,盡管其數量不多,但由于寫作者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顯示了這些煤炭詩的分量,也為當代煤炭詩創作作了啟萌教育。
中國當代煤炭詩
中國當代煤炭詩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煤炭詩人創作的煤炭詩,二是非煤詩人創作的煤炭詩。
中國當代煤炭詩大規模、大范圍的書寫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
何為煤炭詩?廣義的概念是:凡涉及到“煤”的詩。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煤炭詩并不僅僅是指寫煤的詩。它應以“煤”為“詞根”(即詞之根系,詩之生發之根源),從而生發出對煤礦這片黑土地上生存的黑色生命群體的心靈歌唱,并形成一種詩歌文本。它具有獨特的表現對象、思想內容、情感傾向和美學特征。煤炭詩人是指創作了具有相當藝術水準的煤炭詩作品并在一定范圍得到社會或文學界認可的寫作者。他們大多是礦工出身或長期生活在煤礦,或身處煤礦之外而以創作煤礦詩歌為主并產生較大影響的詩人。
廣義而言,可以把所有煤礦題材的詩歌統稱為煤炭詩,因其最核心的詞是“煤炭”。而嚴格地說,把所有煤礦題材的詩歌都稱為煤炭詩的提法是不準確的。廣義的煤炭詩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煤礦詩,其主要是對煤礦和煤礦生活的“再現”,對煤礦事象及礦工的思想情感(情緒)表層的詩意歌唱;另一類是煤炭詩,是對煤礦深層次的挖掘,是對煤、礦工以及在這片黑土地上生存的其他生命和物的內心世界、生命、精神和靈魂狀態的“表現”。endprint
煤礦詩主要是對煤礦表層的詩意處理。具體而言,從煤礦地表上的各種生活場景和人物及礦笛、涼亭、雕塑、鑼鼓、洗煤廠、礦區小河、井架、車場、礦車、煤倉等等物象,沿著井口(或罐籠)向地表下延伸,到礦燈、巷道、巖壁、機車、支柱、煤壁等等,通過想象、聯想,賦予它們一種情感或擬人化處理,直抒胸臆,從而詩意地描寫煤礦五彩繽紛而又火熱的生活;謳歌礦工開采烏金,默默為祖國奉獻光和熱的博大情懷和特別能戰斗的崇高精神;歌唱礦工的美好愛情。這些煤礦詩給當時人們一種情感上的沖擊。這是以孫友田為代表的第一代煤礦詩人對煤炭詩的歷史性貢獻,使煤炭詩立足于中國詩壇。孫友田1960年寫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大山歡笑》?!拔沂敲海乙紵?,被譽為“當代礦工宣言”,成為煤礦詩經典。他出版了《煤海短歌》《礦山鑼鼓》《煤城春早》《石炭歌》和《金色的星》等多部詩集,《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結集了他主要的煤礦詩。孫友田四十余年創作了近千首詩,代表作有《大山歡笑》《腳印》《礦工與?!贰段⑿Α贰段依斫饽恪o改革大潮中的青年礦工》等。1994年,孫友田飛越三大洋赴南美,帶著《大山歡笑》和《礦工與?!贰剁辍返攘自娙ギ悋收b,把煤炭詩傳向了世界。
以周志友為代表的第二代煤炭詩人沿著第一代煤炭詩人的方向繼續前行。其間仍有一定數量同題材的詩作僅是對煤礦生活的表象詩化(但其層次、視野和表現手法已明顯區別于第一代詩人的作品),這部分詩歌仍屬煤礦詩。煤炭詩人已明顯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他們的作品有繼承有發展,有突破有創新。周志友融入時代的煤炭歌吟;秦嶺獻給祖國的煤炭禮贊;劉欣煤炭敘事詩的藝術感染力;聶鑫森人生理想與生活激情的歌唱;柯愈勛生存抗爭的詩歌意志;王黎明青春激情的印證;厲克的悠悠抒懷;劉玉龍的浪漫情懷和詩意礦山的建構;吳春英色彩與旋律的情感歌唱;陳鈞葉以記述者的身份抒寫礦山,表現出煤礦生活的詩趣和詩味;張守濱是一只貼著煤壁飛翔的黑鳥;這些豐富了煤炭詩寫作的色彩和層次。秦嶺、劉欣等煤炭詩人大膽探索,敘事手法的介入,神話的引用,表現手法的變化,語言的翻新,透過表層向地層深處開拓,關注礦工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大量詩作已具有煤炭詩的意味和詩歌美學價值,并澄明了煤炭詩創作道路,促進了煤炭詩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突破之歌》《我是礦工,我歌唱陽光》《我奔跑》(周志友),《地球深處的旋律》(聶鑫森),《日月,環繞天輪運行》(王黎明),《燃燒的愛》(秦嶺),《陽臺上的愛情》(劉欣)等。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周志友、聶鑫森、秦嶺、柯愈勛、王黎明、劉欣、厲克、李建華、陳萬鵬、吳春英、??〗?、姚作軍、中流、劉玉龍、梁志宏、李劍、李長伯、陳鈞葉、張維良、陳文野、劉玉珠、張守濱、徐延平、浦學坤、蕭通湖等。主要作品有詩集《燃燒的愛》《沉重的陽光》(秦嶺),《地面和地底的開拓》(聶鑫森),《男子漢的五月》(王黎明),《太陽從地心升起》《命運之河》《男人世界》(柯愈勛),《深情》(劉欣),《黑郁金香》(吳春英),《手中那一片云》(姚作軍),《一方熱土》《燃燒的心》(劉玉龍),《燃燒的星群》(劉玉珠),《燃燒的愛》(中流),《石炭魂》(桑俊杰),《生活五彩虹》(陳萬鵬),《我的太陽》(陳鈞葉),《黑瀑布》《愛魂》(梁志宏),《湖山情》(徐延平、浦學坤),《黑太陽部落》(李劍)等。其中,周志友、劉欣、王黎明參加過中國詩壇的“黃埔軍?!薄扒啻涸姇?。正是這些詩人掀起了中國煤炭詩的第二次高潮。
以葉臻為代表的第三代煤炭詩人,用詩人的生命、精神和靈魂去觀照煤、礦工及煤礦這片黑土地上生存的其他生命和物的生命、精神和靈魂狀態。煤不是一種物,也非物象,而是有著千萬年生命力的一種生命體。詩人們挺進地心深處,直達光明的核心地帶。20世紀90年代發表于《人民文學》《詩刊》《人民日報·大地》《民族文學》《星星》詩刊、《詩歌報月刊》《詩神》《詩林》《作品》《綠風》《飛天》《中國煤炭報》《安徽文學》《廣西文學》《山西文學》《揚子江詩刊》和《陽光》(原《中國煤礦文藝》)等報刊上大量的煤炭詩,其表現領域的拓展,表現層面的提升,對世界現代詩歌和當代現代詩的有益借鑒,藝術手法的創新,足以實證。這一時期的煤炭詩是更為恢宏的多聲部合唱,音域更加寬廣,音色更加明亮,其藝術層次更加豐富多彩。主要詩人有:葉臻、張勤詠、溫古、非默、葛平、鹿強、麥沙、楊志廣、郭傳火、綠島、齊鳳池、麗人、張彬、黃中文、陳偉、潮汐、郭安文、張智、肖峰、鐘傳耀、陶嘉平、樊永煒、蕭習華、甘谷列、高偉、師榕、冉軍、江耶、東籬、喬光偉、王文海、張克良、唐恒、寒玉等。主要作品有詩集《溫柔的想象》(麥沙),《荒原之夢》(綠島),《鴿子與鷹》(蕭習華),《心弦五重奏》(楊志廣),《開春大典》(葉臻),《靈魂在高處》(麗人),《城市與山水之間》(張彬),《曾經如此》(甘谷列),《大地之光》《神圣的煤》(肖峰),《紅與黑的頌辭》(冉軍),《唱歌的煤》(唐恒),《時間里的砂》(寒玉),《海在山外》(師榕)等等。其中,葉臻成就最大,他的主要作品有組詩《眼中的煤開始走動》《煤的真善美》《煤或咳出的黑血》《煤的一生都在路上》《憂患的煤炭》《鐵血煤炭》《大風亂不飛心上的煤炭》等,社會性和時代性更顯突出,思想性和藝術性幾近完美統一,既秉承了言志抒情的詩歌傳統,又注重詩本身的美學價值,從而使煤炭詩更具詩的本質特征,把煤炭詩推至一個高峰,使中國煤炭詩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的煤炭詩主要表現為對煤和礦工的生命(生存)、精神和靈魂狀態的當下關懷和終極關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淮北電廠的詩人江峰1993年3月發表于《星星》詩刊的《黑花朵》,是一首煤炭詩力作。江峰憑著詩人的敏銳和智慧,寫出了煤與礦工生存和生命的本質。
1998年6月,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和《詩刊》《陽光》雜志共同舉辦了“中國煤炭詩”研討會,這是中國煤炭詩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四十余位詩人、詩評家聚集一堂,研討中國煤炭詩創作,對煤炭詩的歷史、創作態勢、優勢與不足等問題,作了深入細致而又客觀冷靜的探討。《詩刊》《文學報》《作家報》《中國文化報》《工人日報》《詩神》《作家通訊》等十余家報刊刊發了相關報道或評論。在整個詩壇已沉入冬季之時,這里卻有著夏日的熾烈和沸騰。此外,《中國煤炭報》在建報二十余年時間刊發過三個詩歌專版?!蛾柟狻罚ㄔ吨袊旱V文藝》)1997年第六期推出了15位煤炭詩人的四十余首達一千二百多行詩作,2003年第九期整刊推出了76位詩人、詩作者的270首近六千行詩作的“詩歌作品專號”,是詩人(尤其是煤炭詩人)在21世紀的一次大集結,在礦區及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從某種意義上講,《陽光》和《中國煤炭報》為培養一批批煤炭詩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endprint
非煤詩人創作的煤炭詩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馮至《煤礦區》,流沙河《煤和壺》,邵燕祥《姑娘們,愛礦工吧》,雁翼《在電瓶列車上》《在運煤場》,郭小川《煤都夜景》《別煤都》,張志民《每當我從這兒走過……》《礦工的語言》,劉鎮《上井》,李松濤《晃晃膀子,哈下腰》、葉延濱《唐山,復興的太陽》,李瑛《送煤工》,邊國政《沒有晝夜的交替》,萬方《刨》《叫吧,叫我們“煤黑”》,王遼生《我要做一名編外礦工》《那個人》《神曲》,張學夢《采煤》,王恩宇《唱給天輪》,王燕生《露天煤礦的浪漫曲》《矸子山》,宮璽《夜班》,蘇金傘《礦工》,莫文征《煤》,桑恒昌《煤種》《陽光不會變質》,程寶林《地球斷代史》,雷霆《兒子想對父親說》,葉文?!蹲鎳?,我要燃燒》,何首烏《礦山風景線》,孫建軍《8000大卡》《我的煤》,嚴陣長詩《中國礦工》,韓作榮《火焰》,曉雪《金子和煤炭》,屠岸《煤礦抒情十四行二首》,公劉《煤炭們》《紅與黑》,毛翰《煤之吟》等等,這些作品不僅是煤炭詩中的優秀之作,且大多是詩人的代表性作品。張志民《礦工的語言》、蘇金傘《礦工》、莫文征《煤》、桑恒昌《煤種》等四首被收入《當代抒情詩拔萃》中。《礦工的語言》表面寫礦工的語言,實則是對礦工熱愛本職工作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的高度概括?!兜V工》從“紅日……升起”到“看鋼爐又噴出無數太陽”,通過寫礦工一天的勞動來表現礦工的樂觀情緒?!睹骸肥且皇自佄镌?,但也有對人性的折光。《煤種》從發現“煤種”和掘進煤層的喜悅來歌頌生命力,抒發了“煤種”的理想。其它大部分煤炭詩被選入《當代中國煤炭詩選》。詩人雷抒雁的英雄抒情詩《煤啊,你是萬木之魂》是以煤為象征體來謳歌英雄的,但它不是以情節來描繪英雄,而是以對英雄的理解和情緒來表現英雄,以獨創的形象和獨創的方式表現英雄的氣質和個性?!睹喊?,你是萬木之魂》已載入中國當代文學史。詩人韓作榮在20世紀90年代末寫出了有別于其他非煤詩人的煤炭詩《火焰》,道出了更為冷靜、客觀、真實的存在。
非煤詩人書寫的煤炭詩是直接以煤礦生活、礦工為對象而抒寫的,但煤礦生活并不是他們的主要寫作主題或內容。這些作品為煤炭詩人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支持和外部呼應。
中國煤炭詩的四大抒寫主體
煤炭詩的抒寫對象有四大主體:煤、礦工、煤礦和煤礦這片黑土地上生息的其他生命和物。
煤是主要的有機質固體燃料和化學工業原料,由地質歷史時期中生長繁茂的植物,在適宜環境中,逐漸堆積成層,并埋沒在水底或泥沙中,經過漫長年代的煤化作用而成。在世界各地質時期中,石炭紀、二疊紀、侏羅紀和第三紀是重要的成煤時代。根據煤化程度的不同分泥煤、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煤的含碳量一般為百分之四十六至百分之九十七,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剛光澤。礦工即采礦(煤)的工人。煤礦即生產煤炭的礦山。狹義指礦井或露天礦場,廣義指有完整獨立的生產系統,在經營管理上相對獨立的煤炭生產單位,它包括不同地域、不同場景的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象。煤礦的其他生命及物包含一是礦工的父母、妻子、兒女及其他與煤、礦工和煤礦有“血緣關系”的人;二是煤礦的建筑、標志和物體,如地面的工業廣場、機關辦公樓、醫院、學校、家屬區、俱樂部、影劇院等,還有井架、天輪、鋼繩、鋼軌、煤倉、井口、巷道、硐室、割煤機、綜采機、掘進機、溜子、支柱、風鉆、手鎬等等。
煤炭詩自有其廣大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這里包括煤炭詩的抒寫對象和煤炭詩創作者兩個層面。
煤的生存背景是巖石,巖石堅硬、冷酷、內蓄鋒刃,注定煤的堅強和冷峻;煤的生命背景是大地和大地上葳蕤的森林、地殼運動、火山爆發、沸騰的巖漿、侏羅紀和石炭紀等地質年代及漫長的黑暗,寓示煤之廣大,情感之熾烈,生命之長遠和不屈的隱忍;煤的精神背景是太陽,意味著煤燃燒之燦爛和光輝;煤的文化背景是地球的生長、人的誕生、人類的繁衍、人類文明史的進程,寓意煤之綿延和靜穆的端莊;煤的哲學背景是生命,煤始終以一種生命形態而存在著。礦工的生存背景是煤,煤是礦工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礦工的生命背景一是黑色,黑色深藏苦難和死亡;二是水、火、巖石、瓦斯和煤塵,它們使礦工在“死亡地帶”行走或勞作;三是他們相依為命的父母、妻子、兒女,這些構成他們的血肉之源、生命之依與之衍;四是龐大的工業,這使他們的生命有著鋼質的支撐和挺立的脊梁。礦工的精神背景是太陽般光輝的境界,他們長年在地層深處開采煤炭的行為給他們的精神賦予了天地的高度,博大而輝煌。礦工的文化背景是工業文化和工業文明。礦工的哲學背景是存在,生存或死亡。煤礦的生存背景是大地和煤;煤礦的生命背景是工業和礦工;煤礦的文化背景是工業文化和工業文明;煤礦的精神背景是太陽和月亮;煤礦的哲學背景是存在和消亡。而煤礦這片黑土地上除礦工之外的其他生息的生命的生存背景是以煤、礦工和機器為主體而建構的煤礦;其生命背景是煤和礦工;其精神背景是機器轟鳴、汗水揮灑、陽光普照、燈光閃亮而涌現的生活的光環;其文化背景是煤礦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日積月累建構起的煤炭文化的形式和內涵;其哲學背景是依戀和生活。煤礦其他物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是由煤、礦工和煤礦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的意義而衍生出來的。
由此可見煤炭詩抒寫的四大主體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煤炭詩的詞之根系是“煤”,煤炭詩關注的是生命,是地球上生存著的人類的一部分,在中國有七百萬甚至千萬之眾的黑色群體。
煤炭詩創作者即煤炭詩人的生存背景是煤礦、煤、礦工和煤礦這片黑土地上除礦工以外的其他生命和物;煤炭詩人的生命背景是沉重、苦難、死亡;煤炭詩人的精神背景是地獄和天堂;煤炭詩人的文化背景是時代、地域和社會;煤炭詩人的哲學背景是求索,不斷探索抒寫對象的本質,存在即歌唱。
正是由于煤炭詩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使煤炭詩有了存在的根本,煤炭詩人的創作才有了十足的意義。endprint
中國煤炭詩創作的時代和詩歌背景
縱觀整個中國煤炭詩寫作史,煤炭詩并非孤立無源,其創作歷程與中國的時代和詩歌有著難以割舍的“血緣”關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詩歌是文學感應生活最敏感的神經,因此,新中國火熱的現實生活的脈搏總是首先在詩歌中反映出來。不論是老詩人還是新歌手,都以強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歌頌充滿活力、充滿希望、日新月異的生活,唱出新時代人民的心聲。生活每前進一步都產生詩,從熱火朝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城鎮、工礦、海港直至遙遠的邊疆,不斷傳來詩人的歌唱。一些勞動在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業余詩人開始登上詩壇,孫友田就是其中一位。
祖國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糧食”(煤炭是工業的糧食),礦山沸騰了。1954年孫友田考入淮南煤礦學校。去大通煤礦實習,他初涉煤海,即被感染而詩情激發,開始歌唱。1960年孫友田寫出了他的代表詩《大山歡笑》。孫詩與同時代詩歌普遍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
第二代煤炭詩人出現在新時期十年。
1976年“四五”詩歌運動是恢復詩歌傳統的序曲。粉碎“四人幫”后,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中國詩壇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的恢復,推動詩的鳳凰沖破“左”的桎梏,從“假、大、空”的框框里解脫出來,恢復了詩歌的現實主義。艾青率先提出“詩人必須說真話”,詩歌又緊緊與現實生活擁抱在一起。一批對社會現實具有強烈參與意識的作品產生了廣泛影響。1980年前后“朦朧詩”的出現,詩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一元走向多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批批青年詩人大膽探索,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詩歌藝術的基礎上,向世界詩歌學習借鑒。1981年3月,周志友在淮北煤城創作了《我是礦工,我歌唱陽光》,發表在當年《詩刊》十月號,在詩壇產生了一定影響。20世紀80年代,秦嶺、劉欣等詩人對煤炭詩的探索和創新,是同時期中國詩歌的映照。這一時期,在建構煤炭文化的良好氛圍中,中國煤礦文化宣傳基金會和中國煤礦文化藝術聯合會的成立,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的評選,掀起煤炭詩創作的第二次波濤。文學作品受人青睞,作家、詩人受人尊敬,詩歌創作空前活躍。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有企業不斷轉換經營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構建并逐步完善,中央把“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也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同時,中國詩歌不再浮躁和騷動,而更加清醒和冷靜?,F實主義精神的光輝輻照詩歌創作的廣闊道路,主旋律與多樣化相統一,唱響時代的最強音。詩歌更注重藝術規律的大膽探索。
國家的形勢和煤炭行業內外環境都為進一步繁榮煤礦文學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時機。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和全國統配煤炭企業文聯和文學創作協會的相繼組建,《開拓》《銀河》《黑海潮》《烏金潮》《熱流》《同煤文藝》《潞安文藝》《晉煤文藝》《詠梅》《雛燕》等煤炭系統文藝期刊相繼創辦,大同、平朔、軒崗、兗礦、平莊等文學創作基地和創作中心相繼建立,文學筆會等活動熱鬧非凡。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但就煤炭行業內部,也面臨著許多困難、風險、嚴峻的挑戰和自身的困惑與局限,觀念與機制的根本性轉變。20世紀90年代后期,煤炭過剩,關井壓產,結構調整,煤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以葉臻為代表的青年詩人對煤礦當下景況和終極狀態予以關注。這一時期的煤炭詩清晰地呈現多彩之景觀,中國煤炭詩進入了一個更為自覺的創作時期。
跨入21世紀,新的時代賦予了新的語境,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詩歌清醒地回歸到它自己的位置。煤炭產業調整后的復蘇,“大集團,大戰略,大基地”的構建,響亮提出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打造文化品牌。中國煤礦雙十佳文藝期刊的評選,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的舉辦,《陽光》雜志重點開設了“煤炭詩”專欄,促進了中國煤炭詩的創作。江耶等詩人直抵煤礦現實的深層書寫,王文海“煤之春”的歌唱,黑馬的煤炭詩寫作,足以明證。
中國煤炭詩存在的問題和
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
靜思整個中國煤炭詩,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三個時期,煤炭詩創作在客觀上還存在許多弱點和問題。一是煤炭詩比同時期的中國詩歌普遍慢半拍。確切地說,中國煤炭詩在主流詩歌的引導帶動下,隨中國詩歌的浪潮而涌動;二是煤炭詩人在思想、文化、科學和人格修養上,缺乏大師的睿智、博學和敏銳;三是煤炭詩人的創作思維不夠開闊,心靈的視野局限于煤礦,缺乏對“煤炭詩”本身作更深層次思考,未能在更大的生存、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展開抒寫,難以寫出代表一個時代精神高度的“大詩”。故而,煤炭詩人群體一直處于中國詩人的“外圍”,煤炭詩難以傲立中國詩歌浪頭,而置于邊緣地帶。
跨越兩個世紀的中國煤炭詩,煤炭詩人們已為此默默奉獻了青春、激情,耗費了大量的元氣和精血,他們是值得崇敬的一個詩歌群體。那么是否到了應該樹起一座“紀念豐碑”,嵌刻下所有煤炭詩人的名字?
盡管煤不再是工業的唯一糧食,昔日的榮光已被昨天封存,但中國煤炭詩仍然面臨新的機遇。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煤炭行業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以煤為生,到以煤為主發展第三產業,部分煤礦資源枯竭,不得不關閉破產,改制重組或轉產。一些煤礦或煤炭企業逐漸融入區域經濟。一些煤炭企業由原礦務局改制為集團公司,實行大規模的集團軍作戰,發展建材、冶煉、旅游、電力、煤炭等產業鏈,煤炭行業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煤炭行業努力提高科技含量,開拓新型工業化道路,在一個嶄新的層面去求生存謀發展。信息化網絡時代的到來必定給煤炭企業注入新的東西,加入國際世貿組織,一些外來的信息必將對煤炭人的習慣思維和思想觀念產生強烈的震撼和沖擊。新的時代同時也不斷豐富和拓展了煤炭詩的生存、生命、精神、文化和哲學背景的內涵和外延。Internet、WTO、電子商務、手機短信……為煤炭詩提供了新的語詞和語境。新的時代為煤炭詩提供了新的言說方式。這實為中國煤炭詩之大幸。endprint
當然,中國煤炭詩也面臨新的挑戰。隨著20世紀的終結和進入21世紀,純文學和嚴肅文學隨文學報刊的銳減而難受人們青睞,通俗文學、時尚刊物、暢銷書也給純文學以狠狠一擊。煤炭詩同其它詩歌一樣也遭此厄運。能發表煤炭詩的報刊越來越少。社會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讀詩的人越來越少,寫詩的人也東奔西走了,剩下的還有幾位?他們還能堅持多久?
當今時代,快餐文化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的精神食糧。電視文化、網絡文化、手機短信占據了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旅游、娛樂、麻將、歌舞廳、電子游戲、網吧、迪吧的普及,有多少人還能靜坐讀書?人們是否還需要詩?這個時代是否還真正需要詩?詩人成了這個時代的“精神貴族”,讀詩成為少數人高尚的精神生活。在煤礦這個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黑色領地,曾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詩,現在又有多少人還讀詩呢?
其實,面對機遇與挑戰,煤炭詩人的態度是:冷靜、理智和清醒。曾有許多詩人并非因為讀詩人多,寫詩成為時尚而去寫詩。他們就是喜歡詩,每天工作、生活、學習、寫作,寫詩是純粹個人化的事情,寫詩成為一種生活、精神方式或生存狀態,寫詩是他們最感愉悅的事情。他們不求名利,以詩歌的特殊方式去體驗生活、認識世界、感受生命、感悟人生。他們每創作一首詩,內心歡暢;每發表一首詩,是為了尋求心靈的共鳴,共享精神的幸福。許多煤炭詩人便是如此。
煤炭詩發現和探索的歷程,與煤的開采極其相似。他們來到這片黑土地,鑿開地殼,掘進,穿越巖石,采掘煤。不同點是,礦工采煤,詩人發現詩。廣而言之,煤炭詩的寫作史與人類的生命史有相通之處,從蹣跚學步到漸漸行走、奔跑,煤炭詩人只有透過煤與礦工這一黑色群體的生命(生存)、精神和靈魂狀態,折射出人類的生命(生存)、精神和靈魂狀態,表現歡樂、存在、生命、幸福、痛苦、災難、死亡、永生等重大主題,寫出與大地、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生命存在等等有著難以割舍的血肉聯系的真正的恢宏的“煤炭史詩”和大詩,煤炭詩才能由此照亮文學史。
冉 軍:中國煤礦作家協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星星》《詩歌月刊》《陽光》《中國煤炭報》《四川日報》等全國30余家報刊發表煤炭詩近400首,散文隨筆、文學評論、報告文學數十篇。著有詩集《紅與黑的頌辭》、煤炭詩歌評論專著《中國煤炭詩史論》,獲第五、六屆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陽光文學獎”、全國煤礦文藝作品成果展首屆優秀圖書獎等多項文學獎?,F供職于四川煤炭產業集團廣旺公司電力分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