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凌
接下來各大品牌影院App間可以“跨行”售票、結算,更便利于消費者。如此,第三方票務平臺似乎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每逢年底,各行業難免溫故知新,筆者也借此機會展望一下即將到來的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
放映。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影院管理公司、院線公司推出自己品牌下票務和綜合服務的App。影院自主品牌App的作用比第三方票務平臺的目的要單純,主要是為提高效率、提高服務品質和增加消費者的便利,以及增加用戶忠誠度等,基本不會有在資本市場砸錢沖業績的動機。這種從傳統人工售票、服務、推廣,轉為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的方式,和各大銀行推出的ATM業務、網銀業務、手機銀行業務很類似,一方面可以明顯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一方面更為方便消費者。從長遠來看、后臺數據的沉淀更為安全,可直接指導影院的營銷。
和銀行業同理,接下來各大品牌影院App間可以“跨行”售票、結算,更便利于消費者。如此,第三方票務平臺似乎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發行。期待基于細分市場原則的各種發行方式的出現、成長并常態化。2017年,以大象點映為代表的類似眾籌的發行方式,為一批品質高卻小眾的文藝片提供了上映面世的機會。隨著大象點映的逐步穩定,全國從哈爾濱到昆明到蘭州到海南,幾乎都有一批相對穩定的發起人和觀眾。這種現象本身就是標準的電影(cinema)定義——社交功能。電影從誕生起就是一種集體觀影,這個“集體”終歸是某種具有共同興趣的人群。基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小眾”仍可能是龐大的數字,至少是值得尊重的數字。
當然,眾籌點映的方式依然比較“臨時”,頻率比較低,片源也比較有限。相信接下來類似的松散或定位清晰的文藝片院線會出現,抑或是作為分院線發行的一種呈現方式。
制作。期待有真正現實主義、關注時代和生活的精彩電影作品出現。過去幾年,中國電影內容里有一定數量的玄幻、奇幻、狗血青春類型等IP片。應該說,這些來源于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的IP,某種程度上是以脫離現實甚至遠離現實為特色,他們的想象力因脫離現實而不受約束。然而是否現實生活就成為約束創作者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必然束縛呢?未必。
2017年的三部引進片《摔跤吧!爸爸》《看不見的客人》《天才槍手》從某種角度給創作者們一個提示——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精彩的人物就在我們之間,我們缺乏的只是耐心地關注和觀察、發現。IP熱某種程度不過是助長了“摘果子”走捷徑的心態。不到3年時間,很多IP電影都是口碑票房雙輸,相信有智慧的投資人已經從“唯IP”轉向尋找更多其他的方向了。
電影人。2017年的現象之一是大量著名電影人宣布轉戰網劇、網大。同時,高分熱播網劇如《無證之罪》等則讓一批年輕的電影學院畢業生成功亮相。數年來,當我們探討互聯網視頻網站對電影的影響時,更多只探討了其對受眾的分流和細分,或是為電影帶來新的發行渠道。接下來,將會有更多有電影夢想卻暫時還不夠經驗的年輕人,通過網大或網劇來證實自己的潛力,進而贏得機會。他們在拍攝網大或網劇過程中所歷練出的更快的節奏、更精彩的情節、更強的懸念等習慣,相信多少會影響到他們未來拍攝的電影。這也許會間接提高國產片品質——不再過度依賴明星,更注重故事的講述方式和可看性。此外,姜文、張藝謀等著名電影人在缺席了幾年以后,也將在新年里有新作品上映。
期待2018年中國電影人能留下一些可以計入世界電影史的作品,而不只是增長的市場數據和被刷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