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
【摘要】本文論述貴港市石羊塘小學“石羊文化”的探尋、建構、豐富和發展歷程。校長建構與發展學校文化,首先要對學校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準確診斷學校文化短板;其次要以身作則,積極引領校園生活新常態;最后要以文化人,以研促教,規劃學校文化的內涵發展,促使教育目標在教育實踐中落地。
【關鍵詞】文化立校 石羊文化 全面調研 以身作則 以文化人 以研促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A-0050-02
我們熱談學校管理的“校園文化”和“文化校園”,是因為文化已然成為現代校園生活的一種習慣與一種常態。當優秀的學校文化成為校園師生的精神引領和內在驅動力時,學校教育定會給師生留下難忘而美好的校園生活記憶——情感記憶、細節記憶和成長記憶……而這樣的學校文化所散發的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將會引領學校從制度管理、權力管理走向學校管理的理想境界——文化管理。
“教育就是把校園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踏實做好,小事就會變成大事,變成讓孩子終身受益的好事。”(高峰語)我一直行走在文化管理、文化立校、文化興校的路上,始終堅信,把平凡的教育行為做得出色,把出色的行為變成一以貫之的常態,就是一種文化;校長本身的文化氣場,就是學校重要的文化名片。
一、全面調研,準確診斷學校文化短板
2014年9月底,在貴港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校長教師交流的大背景下,我從工作了十年的貴港市港北區新世紀小學調到貴港市港北區石羊塘小學。石羊塘小學是一所有著22年建校歷史的學校,2013年之前,這所學校既有初中又有小學,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因此小學應有的教育管理特征并不明顯,學校辦學的口碑、質量和聲譽在貴港城區中并不算好。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考驗與挑戰。于是,在接下來的國慶七天假期中,我對自己即將工作的學校進行了調研、了解與診斷。我向學校的前幾任校長、學區主任、教育局相關部門的領導等請教,對學校的現狀作出了基本判斷:1.教師的教育思想長期得不到積極引領,導致工作消極、教風懈怠、紀律松散,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2.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業務提升長期缺乏來自學校行政的有效支持與指導,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較低。為了解決這兩個制約學校發展的核心問題,我開始了在新的教育管理崗位上的文化征程。
二、以身作則,積極引領校園生活新常態
在與全體教師的第一次見面之時,我就表達了自己工作的基本格調——努力、負責任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我對老師們說:“我們或許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們可以把每天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小事就變成大事,變成了讓孩子受益的、能給予他們積極影響的好事,這就是教育,作為教師,我們就盡到了教育的職責。”
我給自己立下工作的規矩:1.要身體力行做表率。早到晚走,勤勉工作;2.腿勤眼明常巡校,到老師們中間去聊工作和生活,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及時給老師們需要的幫助;3.以誠待人,引領成長,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
到任第三周,我為老師們解決了辦公喝水問題、教師中餐開飯和午休問題,積極解決教師后顧之憂;又調用已有資源,為學校多方籌集辦學資金和物資,到任第二個月,先后解決了教學樓維護、民族教育文化活動經費和教學儀器設備等約20萬元的經費和物資;在日常管理中,注重規范管理與人本關懷的藝術結合,利用教師例會和學生晨會,及時肯定和表揚優秀的教師和學生,讓身邊的榜樣帶動向上的氛圍;建立了學校教師工作QQ群,隨時發現并及時發布師生中的好人好事和先進典型,營造了實干、和諧的工作氛圍。一個學期下來,學校開始呈現出踏實工作、扎實教學的工作局面。怪話、牢騷話少了,遲到早退現象沒了,優秀教師干得更有勁兒了。
三、以文化人,規劃“石羊文化”的內涵發展
到石羊塘小學工作后,我發現“石羊”在電腦錄入時,是以一個名詞形式存在的。以此為線索,我和我的行政團隊查找了關于“石羊”的系列資料。石羊是有故事的:相傳遠古時期,洛河河水經常泛濫,百姓苦不堪言。有一次暴雨突襲,洛河大漲,淹沒了周邊村落,有一只勇猛的“神羊”奮不顧身地在驚濤駭浪中挽救了村民們的生命。人們為了紀念這只羊,用石頭造了塑像,代代供奉,從此洛河沿岸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廣州“五羊城”的來歷也有著一個關于“石羊”的美好傳說,而作為貴港市最早的經濟開發區,石羊塘社區在推土動工時,發現了一尊石羊,加上周圍水塘較多,“石羊塘”的名字由此而來。學校因發展需要隨后建立,“石羊塘小學”因此而得名。
“羊大為美”,跪羊圖的善與孝,對“石羊”的尊崇,這眾多元素與信息,充分表達了老百姓以羊言志、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我們根據“石羊”的故事、寓意和精神內核,結合學校的歷史淵源,更傳承了原來校訓的精神內涵,整理和提煉了學校辦學核心理念:“務實、揚善、尚美”,重整了學校的三風表述,設計了學校形象標識,向孩子們征集了學校吉祥物“美羊羊”的形象和名字。“石羊文化”建設開始從心中走到紙上,再從紙上呈現于校園。
如何將學校理念與辦學主張變成具體的教育行為,通過校園生活細節再去達成目標,這成了我們接下來的“石羊文化”建構最重要也是最難辦的事情。那就從小事做起,我們確定了工作方向。
于是,我們開設了感恩教育“美時美刻”每天五分鐘演講,讓孩子們積極發現生活中“美”的人和事。每周開展“尚美班級”與“尚美少年”的評選,從多角度、以多形式去樹立好榜樣,帶動正能量。此外,開展主題為“好習慣、善品德、美人生”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從此校園里問好聲多了,隨地扔垃圾的現象少了,上下樓梯安靜有序了……
一天天、一點一滴地積累,向上生長的力量正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師生的精神面貌。“石羊文化”的構建,讓師生有了更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使校園迸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endprint
學校是用今天的文化造就明天的人才。學校的文化積淀越深厚,她的思維越是開放;學校的辦學精神越是進取,她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就越深遠。
四、以研促教,打造合作自主的課堂文化
教學研討和師資培訓一直是石羊塘小學的短板,而育人的目標只有落腳于課堂教學中,才能擁有持續而長久的生命力。我深知,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成長。基于此,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教學管理當中,通過抓常規、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努力推動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以此帶動教師改變觀念、習得方法、改進課堂,打造富有文化品味的高效課堂。
第一,抓實教學過程的管理常規。我和班子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參與年級學科的常規教研活動,檢查教師的教案撰寫、作業批改、學生輔導等教學常規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落實改進方法,認真地抓實教學過程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
第二,大量組織與開展校際教研活動,為教師業務提升提供幫助。學校基于形成“自主合作”課堂的目標,專門外請學區、城區、省內外在合作課堂方面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為學校教師做講座、上研討課,多次組織全校性的“合作課堂”教學研究與論壇活動。
第三,大規模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教育強調的是場域的感知與體驗。我們先后三次共計89人次組織教師赴南寧、柳州、崇左等地名校參觀學習,聽課研討。讓老師們親歷名校風采,感受名師教學,讓大家改變觀念,打破了固步自封的局面,在外出學習活動中開眼界、長見識、得方法。
現在的石羊塘小學課堂已悄然改變,老師們開始嘗到依靠學生、相信學生的甜頭,不斷主動地為孩子們參與課堂和展示個性創設機會和條件。孩子們也在創造成功、體驗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目前,學校已經規劃了“合作高效”課堂實踐的方案和步驟,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人人參與、個個展示、自主學習、激發活力”的教學指導思想,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打造“教師成為策劃者的課堂”。教師教研風氣熱烈而濃厚,每周都在不同年級、學科中開展研究課,教師培訓新開設了“每周一講”,進行合作課堂經驗交流。老師們強化了質量意識,學校教學質量穩中有升,重振了師生的信心和熱情。
高水平的學校管理就是學校文化管理。只有文化立校,才能文化強校,這也要求校長在強化管理執行力的同時,還要滲透親和力,讓執行力充滿人情味。這樣才能使學校的管理在活潑、生動、和諧和高效中運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實現文化興校。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