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排氣燃油噴射器噴油品質的可視化研究
柴油機因其具有較高的熱效率、有助于進一步減少CO2排放而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柴油機的顆粒物排放較高,需要采用柴油微粒過濾器(DPF)對排放中的顆粒物進行吸附。隨著DPF使用時間的增加,需要定期除去DPF內部吸附的顆粒物,使DPF恢復到原來的工作狀態,即DPF再生。通常,要氧化DPF中吸附的顆粒物,需要滿足高溫、富氧的條件。實際上,柴油機排氣溫度一般低于500℃,不能滿足氧化顆粒物的溫度要求。通過在柴油機排氣沖程時向缸內噴射燃油,將形成的燃油噴霧帶入排氣管中。燃油噴霧在排氣管中燃燒,提高排氣溫度。但是,這種噴射策略往往造成發動機噴霧濕壁和機油稀釋,從而導致發動機的磨損。因此,采用專門的排氣燃油噴射器,向排氣管中直接噴射燃油。由于排氣管幾何形狀等限制,因此需要對形成燃油噴霧的品質進行研究,以確保形成的燃油噴霧完全蒸發及燃油噴霧與廢氣最佳混合,從而在保證DPF再生的同時,減少燃油消耗。
分析排氣燃油噴射器所形成燃油噴霧的品質時,若能將所形成的燃油噴霧和排氣實現可視化,則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影響燃油噴霧品質的因素,從而進行可視化研究。研究前需要確定兩個約束:一是研究場景需要能夠反映出柴油機真實的工作環境;二是進行可視化研究時不能改變排氣管的幾何形狀。因而,選擇進行發動機的臺架試驗。試驗時,采用一臺6缸渦輪增壓柴油機,該發動機采用高壓柴油共軌噴射系統,且在排氣管中安裝專門的排氣燃油噴射器。在排氣管中布置可以發射激光的激光發射器,并利用光纖與外部接收器相連。發動機運行時,利用激光誘導分子熒光光譜法獲得燃油噴霧和混合氣的光譜圖。改變排氣流量、排氣溫度等因素,進行重復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當排氣燃油噴射器置于距離DPF較遠時,形成的柴油噴霧可以完全蒸發并和排氣形成良好的混合氣;增加排氣流量可顯著改善燃油噴霧的品質;排氣溫度對燃油噴霧品質沒有產生較大影響。
Matthieu Lecompte et al. SAE 2015-01-1647.
編譯: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