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價格要上漲了嗎
最近,有關飼料漲價的消息鋪天蓋地地傳開,充斥了整個市場以及各大媒體平臺,更何況2017年豬價持續低迷,養殖戶雖不至于賠本賺吆喝,但養殖利潤明顯縮水,飼料漲價無疑令養殖業雪上加霜。據了解,此次飼料調整主要針對豬預混料及濃縮料,分別每噸上調200~500元以及每噸100~300元,個別企業全價料調漲每噸僅在50~100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飼料價格意外暴漲?
一、維生素大漲帶動飼料漲價。據數據監測顯示:2017年5、6月維生素價格開始呈現高位反彈趨勢,目前已達到歷史高點;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B1的價格分別飆漲至每噸350~400元、每噸480~580元,同比去年最大漲幅已經超過5倍之多;此外,氨基酸、礦物質等價格同樣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這些作為預混料及濃縮料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其漲價直接帶動飼料生產成本的增加。

二、飼料漲價“雷聲大雨點小”?乍一看,此次飼料漲價似乎給養殖業帶來不小的打擊,不過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預混、濃縮飼料出現大幅上漲的同時,豬全價料也有明顯上漲。如果就此判斷后期飼料將有更大上漲是否言之尚早?
對此,業界專家們可以說是自成兩派:一方認為,一些原材料在市場上甚至已停止供應,維生素等原料的漲價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此次維生素原料價格的暴漲,導致飼料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上千元,前期預混、濃縮料的漲價勢必會帶動全價料跟漲,不排除后期企業全面漲價的可能。另一方則認為,維生素在飼料應用上占比較低,特別是需求最大的全價料。從目前最為重要的兩種大宗原料玉米、豆粕價格情況來看,均處于歷史偏低水平;而且秋玉米上市,價格不會太高。如果和幾年前原料價格相比,按理說2017年的飼料價格本應下調。近期預混料突發性上漲,由于占飼料成本比重比較低,對整體飼料價格影響很小,飼料應該不會漲價。不過我們要認清一點:春節前的集中出欄勢必帶動未來幾個月的生豬養殖高峰期,而蛋價的上漲鼓舞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將持續支撐飼料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