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江 捷,敖卓鵠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34)
城市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功能布局規劃研究
——以深圳市為例
李 鋒,江 捷,敖卓鵠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34)
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確定軌道交通發展的基本框架,是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與發展協調決策的重要基礎。實際規劃中亟須加強對其重視程度及編制規范性。以城市與多層次軌道交通互動發展為主線,結合相關規范要求,提出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的基本思路,包含制定總體目標、構思聯系走廊、擬出概念架構、協調層次布局、形成功能方案等五個方面。以深圳市為例,說明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功能布局規劃要點,歸納總結具有推廣意義的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模式。
軌道交通;功能布局;概念規劃;網絡;樞紐;深圳市
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軌道交通體系,通常包含國家、區域、城市不同層級管轄的軌道交通,從功能上可分為4個層級:國家鐵路干線網、城市群城際鐵路與區域快速軌道交通、都市圈快速軌道交通、城市中心城及二級城鎮城市軌道交通[1]。《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綜合交通規范》)基于時空服務目標,按聯系功能及運送速度,將城市軌道交通劃分為快線和干線兩大功能層次和四小類(快線A、快線B、干線A、干線B)[2]。
由于上層次的軌道交通系統對下層次具有兼容與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全局性影響,城市規劃建設部門應當全面研究城市中的軌道交通體系,而不僅僅規劃自己建設的軌道交通體系。對超出城市范圍的區域軌道交通,城市應當積極參與和溝通協調,應當更加關注快線的規劃建設。然而,如何實現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區域與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是一大難題。
通過軌道交通各層次功能布局規劃,可以有效保障軌道交通發展,實現總體功能目標和合理布局,從而指導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同時功能布局方案易于理解和判斷,可以有力幫助溝通協調和決策。
近期編制的相關國家規范和標準,對軌道交通層次功能目標和線路布局等做出一定要求,可作為開展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的基本依據。
《綜合交通規范》提出的各層次軌道交通聯系功能是:快線A聯系城市群主要城鎮節點,快線B聯系都市區主、次中心及新城等城市節點。干線A聯系城市集中建設區多個組團節點,一般布設于高、大客流走廊;干線B聯系城市集中建設區鄰近組團或組團內部節點,一般布設于中客流走廊。同時要求高峰期軌道交通內部出行時間控制在45 min內(全程出行1 h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市級中心、副中心之間軌道交通系統內部出行時間不宜大于30 min。《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范(征求意見稿)》做出近似要求[3]。
《綜合交通規范》要求:1)快線宜進入城市中心區,并加強與干線的換乘銜接;干線宜布局在城市集中建設區內;2)城市軌道交通主要換乘站應與城市各級中心區結合布局,并方便乘客的換乘需求和軌道交通的組織,城市高密度地區應提高軌道交通車站的密度;3)根據客流走廊的客流特征和運量等要求,可在同一客流走廊內布設多條軌道交通線路。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范(征求意見稿)》要求,快線網絡宜進入中心城區,鐵路旅客發送量、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一定規模應提供軌道交通接駁;中心城區普線(即干線)網絡結構應與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形態、主要公共服務中心布局、主要客流走廊分布相吻合,線網控制節點應由換乘樞紐構成[3]。
《綜合交通規范》對不同規模城市的軌道交通車站800 m范圍空間覆蓋提出具體的指標要求,以促進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協調發展,引導人口和就業崗位在軌道交通車站周邊集聚。在功能布局規劃層面,空間覆蓋要求較為宏觀,主要考慮對空間區塊的覆蓋。
在編的相關規范主要面向軌道交通網絡和線路規劃。進行功能布局規劃時,需在利用上述總體功能目標和規劃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全面的通道與樞紐功能布局思路,明確通道的基本需求,協調不同層次功能布局等。
軌道交通各層次功能布局規劃,以區域與城市空間結構的合理組織和構成聯系的時空目標為基礎,結合空間覆蓋和樞紐布局要求,明確軌道交通通道,形成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概念方案。相應的,多層次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技術路線(見圖1)可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軌道交通層次總體功能目標主要體現兩個方面要求:1)對利用軌道交通進行空間結構的組織和聯系提出要求,體現協調城市發展的目標,發揮對相應層級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和引導作用;2)對主要聯系的軌道交通出行時間提出要求,體現滿足居民出行服務的目標,使軌道交通成為可靠性、時效性高的機動化方式。具體確定可參考相關規范要求,作為控制和評價功能規劃的重要指標。
當前中國大城市普遍進入城市群、都市圈發展階段,空間組織要求更加多元化,城市空間結構面臨新一輪調整[4]。把握空間發展要求和規律,是做好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的重要前提。解讀相應層次的空間結構,主要是識別中心體系和劃分空間區塊,掌握區塊人口和就業崗位規模與分布特征。同時要分析上層次的樞紐分布、本層次應當構建的樞紐節點。
分析各中心實現功能聯系的走廊方向,首先構建空間結構核心之間聯系走廊,同時兼顧其他聯系要求;其次構建核心與次中心及其他空間結構組成間的聯系走廊;最后考慮其他功能聯系走廊。結合走廊和樞紐分布,構建軌道交通走廊功能布局。
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法,分析各走廊區塊空間聯系及交通需求特征,識別主、次客運走廊,確定基本通道(即概念線路)需求。從案例情況看,核心之間聯系走廊一般需要2個聯系通道,同時每個核心需要建立多向的聯系通道。
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現功能空間聯系和基本覆蓋要求,以及樞紐節點與相應空間中心體系布局結合等要求,構建軌道交通通道功能布局架構。
應注意到,滿足上述要求的方案并不唯一,特別是干線網絡的布局,初步架構階段應側重形成多種合理的功能布局方案,為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提供比選的基礎和彈性規劃空間。
軌道交通不同層次一般具有功能向下兼容特征,即上一層級軌道交通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可兼顧下一層級的功能。例如軌道交通快線在實現城市集中建設區內外快速聯系的同時,也有城市集中建設區內聯系的軌道交通車站,承擔了部分干線功能。提出軌道交通層次通道功能布局架構后,納入下一級別通道進行綜合協調。包括協調通道和層次功能需求,對于由上一層級通道提供的功能與需求能基本滿足,或以上層級與本層下層級結合能滿足需求的,原則上無需提供本層級通道或網絡;協調通道布局和綜合利用,在客運走廊內形成合理的多層次軌道交通布局方案;協調樞紐功能和布局,在相應的空間或區塊內形成合理的樞紐布局方案。
遵循逐層遞進原則,首先明確高等級軌道交通層次功能布局要求,逐步推演下一層級功能布局方案,經過綜合協調,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功能布局總體方案,指導軌道交通層次體系以及綜合體系網絡布局。
基于城市群、都市圈發展要求,深圳市軌道交通功能層次體系應包括國家鐵路、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快線、軌道交通干線等多個層次[5]。城市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一方面需要加強多層次軌道交通功能組織,另一方面也應處理好城市軌道交通與國家鐵路、城際鐵路之間的協調和銜接[6]。應用上述軌道交通功能布局的思路方法,逐層遞進提出各層次軌道交通線網及樞紐布局概念方案。
1)總體功能要求。
基于深圳市作為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經濟特區、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等城市定位,高速鐵路基本功能要求是,構建高效輻射的國家鐵路樞紐城市,直接聯系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實現8 h可達;直接聯系泛珠三角地區及周邊城市群主要城市,實現4 h可達;串聯省內、珠三角、都市圈主要城市,實現1~2 h可達;同時利用國家鐵路網絡高速連接全國其他主要城市群。
2)相關空間結構及聯系走廊。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從城市群角度分析,與深圳市關聯較大的城市群層次結構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國家三大核心城市群,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次之,海西、北部灣城市群相對較小。在構建鐵路聯系上,首先考慮深圳與北京、上海之間的高速走廊,該走廊同時聯系了長江中游、中原、海西等城市群,必要時增加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聯系走廊;再考慮與西南地區方向、西部沿海方向聯系走廊,連接成渝、北部灣城市群等主要城市。本文主要關注城市相關的高速鐵路走廊,關于構建鐵路網絡需要的區域空間區塊劃分不作討論。
3)通道需求及功能布局。
根據需求分析,2030年廣深港、廈深、贛深、深茂等4條鐵路通道均將達到飽和狀態,存在3~4條通道需求缺口。從走廊功能需求上,深圳與北京、上海之間應各形成兩個高速通道,這是核心城市之間交流合作多、兩端各自吸引力大的需要,也是沿線覆蓋長江中游、中原、海西等城市群主要城市的需要。目前聯系北京方向,已建京廣-廣深港高鐵,在建京九-贛深鐵路,有兩個高鐵通道;聯系上海方向,沿海通道已建廈深鐵路(非高速鐵路),應在沿海方向增加高鐵,同時應增加上海、杭州至珠三角北部沿海高鐵通道。考慮京廣深通道的巨大需求,與周邊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聯系,應增加至湖南方向的高速通道并可接成渝。西南地區方向、西部沿海方向,增加貴廣聯絡線,西部沿海方向擬建深茂鐵路,未來應考慮預留沿海高鐵通道。即在既有京廣深港高鐵、廈深鐵路,已規劃贛深客專、深茂鐵路等4條對外高快鐵路通道基礎上,功能布局上應增加沿海客專,湖南方向客專接成渝,貴廣聯絡線,上海、杭州北部通道等四大國鐵高速通道,構建“南北多線終到、東西雙線貫通”的國鐵通道新格局(見圖2)。
4)樞紐需求及功能布局。
國家鐵路樞紐應與城市中心體系耦合布局,引導多中心空間格局,構建都市中心區域位于福田—龍華、南山—前海、羅湖—布吉“三主兩輔”,都市西部中心(結合航空樞紐)、東部中心“兩主兩輔”,功能布局上共形成“五主四輔”的鐵路樞紐體系。
1)總體功能要求。
基于世界級灣區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3+2”經濟區核心等城市定位,提出強化深圳灣區中心和交通樞紐地位的發展要求。城際鐵路基本功能是快速連接廣州,繼續強化廣深港軸線,促進雙核聯動;打通東西方向沿海大通道,為珠江西岸培育第三極以及為粵東地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東北軸向聯系,快速聯系都市圈、“3+2”經濟區的惠州、河源,利用城際鐵路網絡快速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其他主要城市,實現珠江東岸都市圈城市中心間45~60 min可達,大灣區及經濟區其他城市中心1 h可達,珠三角其他城市2 h可達。
2)相關空間結構及聯系走廊。
《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2014—2020年)》提出廣州—深港雙核心、網絡型空間結構。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未來將形成依托灣區核心向外圈層輻射空間格局,與深圳相關的將主要形成三大走廊,包括廣深港主軸,兼顧走廊都市圈及與東莞聯系;東西向跨江與沿海走廊,聯系珠江西岸中山、江門、佛山、珠海等,東部沿海方向聯系惠陽、深汕合作區及汕尾等;東北軸向聯系惠州、河源走廊等(見圖3)。

圖2 高速鐵路深圳地區概念布局分析方案Fig.2 Suggestions for planning national high speed railway lines at conceptual-layout-level in Shenzhen
3)通道需求及功能布局。
根據需求分析,未來廣深港走廊客流規模最大,為跨珠江、莞惠、深惠等走廊客流2倍以上,東西向軸線需求增長最快。從走廊功能需求上,廣深港主走廊已形成兩條城際鐵路通道,包括既有的廣深鐵路(兼顧部分長途列車)和在建的穗莞深城際鐵路,另外根據需求增加1條莞深城際鐵路。既有規劃深惠城際鐵路預留延伸至河源,增加跨珠江口中部城際鐵路通道,增加沿海方向至深汕合作區城際鐵路。預留南部港深(機場)城際鐵路通道,預留跨珠江口南部(珠海方向)城際鐵路通道。此外,在深圳市以北部已規劃橫向輻射的中山—東莞—深圳東部線路。
4)樞紐需求及功能布局。
在鐵路樞紐體系基礎上,沿用引導多中心空間格局思路,規劃城際對外樞紐體系,重點構建中心城區、東部、西部三大集合樞紐。
高速鐵路及國鐵城際快線可以承擔相當重要的臨近地區城際交通功能。以廣深港走廊為例,目前廣深鐵路以承擔廣深城際交通功能為主,廣深港高鐵也有較大密度的廣深列車。由于本地區的城市集中建設和城鎮密集發展程度較高,在高鐵、國鐵城際快線基礎上,仍需要普通城際鐵路。如廣深港走廊上,綜合布設高速鐵路2條、國鐵城際快線1條、普通城際2條。

圖3 深圳市相關的城際鐵路走廊分析方案Fig.3 Functional layout of Shenzhen intercity railway corridors
1)總體功能目標。
基于深莞惠都市圈核心城市、創新型城市等定位,結合通勤圈擴大趨勢,提出軌道交通快線功能目標,利用軌道交通快線強化城市主要發展軸帶,提高城市中心的交通可達性,引導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結構,實現都市圈通勤出行時間控制在45~60 min,都市核心與城市副中心45 min軌道交通通達。
2)相關空間結構及聯系走廊。
近年來深莞惠一體化趨勢加快,結合《深圳2040城市發展策略》設想,預計深圳市中心城區形成都市圈中心城區,其中都市圈核心由羅湖—福田—南山—前海的中心所組成,鄰近深莞惠邊界地區以若干區部中心輻射與疊加形成外圍城區,包括以大空港、光明為核心構筑西部中心城,以龍華區中心為核心構建中部中心城,以龍崗、坪山為核心構建東部中心城,形成多中心組團大都市圈。預計深圳大都市圈的人口規模將超過3 000萬人,三大區部中心城人口規模均將超過500萬人。面向50 km通勤圈構建快線聯系走廊,主要走廊方向為各都市核心串聯及向西部中心的輻射,福田—羅湖兩個都市核心串聯向東部中心的輻射,羅湖—福田、前海—南山分別串聯后經中部向東部中心和西部中心的輻射,以及單個都市核心向次級中心的輻射,同時兼顧中心與外圍組團聯系,另外在合適位置提供串聯主方向的聯絡走廊(見圖4)。
3)通道需求及功能布局。
西部沿江走廊串聯都市各核心為主走廊,設2個通道,在既有11號線基礎上,增加1條快線通道;其他放射次級走廊各1個通道,在外圍集中城市間建立聯絡通道,形成多心多向放射的軌道交通快線網絡。
4)樞紐需求及功能布局。
串聯線與輻射線形成外圍快線樞紐,中心地區快線車站原則上構建快—干線樞紐。
5)走廊快線功能協調。
以西部沿江走廊為例,穗莞深城際鐵路兼顧中高端市域快線,港深西部快線兼顧高端市域快線,11號線為機場快線兼西部市域快線,規劃聯系大空港的新西部市域快線。
1)總體功能目標。
基于深圳超大城市、創新型城市等定位,以組團內核心片區為區塊,沿主次客運通道布設軌道交通干線,以干線為主體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引導城市功能沿公共交通走廊集聚,實現職住在地區和走廊上的總體平衡,主城區及區部中心城內部軌道交通30~45 min通達[7]。
2)相關空間結構及聯系走廊建立與空間覆蓋。
結合組團內及組團間(含樞紐)聯系要求進行全網干線功能布局。以下以深圳羅湖-福田中心進行組團范圍功能布局說明。該組團在空間結構上,已形成福田、羅湖中心區,華強北、車公廟大型就業中心,筍崗、清水河也將在改造后形成核心片區,其他基本為一般片區,另有羅湖、福田火車站兩大樞紐。組團間空間聯系走廊上,本組團中部東西向的羅湖、福田中心連接及其延伸為主走廊(特別是西向延伸),福田、羅湖中心北向輻射為主走廊;福田中心東北、西北向輻射,羅湖中心西北、東向輻射,組團南部、北部的西向輻射等均為次走廊(見圖5)。組團內部主走廊為福田、羅湖中心之間的連接,其他的次走廊、片區間聯系及空間覆蓋要求等結合組團間走廊的通道功能布局進行落實和補充。
3)通道功能布局。
組團中部東西向主走廊,及福田、羅湖中心北向輻射主走廊采用雙通道,其中1個通道根據市域實際對外聯系要求,設為跨組團的較長干線;其他次走廊原則為單通道布局。通道布設與組團內片區聯系及空間覆蓋相結合,應考慮至少聯系兩個以上組團核心片區,以及提供必要的覆蓋;另外組團內中心區之間聯系的主走廊也應考慮符合雙通道布局要求。在既有已建或在建線路基礎上,增加羅湖中心經福田北部西向輻射及羅湖中心北向輻射共2個通道后,達到干線基本功能布局要求。此外,需要落實上層級軌道交通的通道,并加以協調。如果是新規劃地區或既有線路較少情況,干線功能布局可有不同的通道構思方案,需做綜合比選或在線網規劃階段深化比較。
4)樞紐功能布局。
羅湖、福田火車站形成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快線車站構建多線(三線及以上)樞紐,羅湖、福田中心區應有2個以上多線樞紐(不含對外綜合交通樞紐),核心片區安排1個以上多線樞紐等。
5)客運走廊協調。
進一步從網絡密度及關鍵截面客流分析等,評價干線概念方案的合理性。

圖4 深圳都市圈軌道交通快線功能架構分析方案Fig.4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rail express lines in Shenzhen metropolitan area

圖5 深圳羅湖-福田中心區軌道交通干線與快線通道綜合功能布局分析方案Fig.5 Functional layout plan of trunk rail transit lines and express lines corridors in Shenzhen Luohu-Futian central district
城市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以滿足不同層次時空服務要求為基本前提,建立軌道交通和區域與城市空間結構布局的協同優化模式,是城市與交通協調發展和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重要基礎。功能布局規劃應注意不同層次通道、樞紐布局以及合理覆蓋的綜合,為整體與長遠發展提供指導。建議相關規范或管理文件,進一步明確在軌道交通網絡與樞紐規劃中,系統進行軌道交通功能布局規劃,作為整個規劃的組成部分。應以功能布局規劃為主,而非主要依靠交通需求預測確定長遠發展規模,對功能布局規劃的合理通道不應輕易否定,長遠規劃應列出一部分長期觀察協調的線路。軌道交通快線以上的功能布局規劃較為容易把握,干線網絡功能布局規劃相對復雜,不同類型城市的功能布局規劃特征也有待進一步的總結,以盡快形成一定規劃范式、適應范圍更廣的規劃方法。
[1]全永燊,劉劍鋒.區域軌道交通規劃若干問題與思考[J].城市交通,2017,15(1):12-19.Quan Yongshen,Liu Jianfeng.Issues and Thoughts on Regional Rail Transit Planning[J].Urban Transport of China,2017,15(1):12-19.
[2]規劃頭條君.國家標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規范》(修訂)征求意見稿開始征集意見![EB/OL].2016[2017-08-02].http://www.upnews.cn/archives/19931.
[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于征求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建標工征[2017]5號)[EB/OL].2017[2017-08-02].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703/t20170303_230841.html.
[4]林群,江捷.時空緊約束的大都市圈軌道交通規劃研究[J].城市交通,2017,15(1):31-37.Lin Qun,Jiang Jie.Metropolitan Area's Rail Transit Planning Unde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straints[J].Urban TransportofChina,2017,15(1):31-37.
[5]張曉春,宋家驊,邵源,楊宇星.都市圈背景下深圳軌道交通發展戰略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12,25(3):1-6.Zhang Xiaochun,Song Jiahua,Shao Yuan,Yang Yuxing.Study on the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enzhen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tropolitan Region[J].Urban Rapid Rail Transit,2012,25(3):1-6.
[6]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區域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中間報告)[R].深圳: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17.
[7]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R].深圳: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8.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Multi-Level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A Case Study in Shenzhen
Li Feng,Jiang Jie,Ao Zhuogu
(Shenzhen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Center Co.Ltd.,Shenzhen Guangdong 518034,China)
The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system determin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which is a critical issue in both planning process of rail transit network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Thus,the import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in urban rail planning is recommended to be highlighted.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evel rail transit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chniqu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including confirm objectives,design corridors,develop the framework,coordinate the hierarchy and layout,and propose the plan.Shenzhen is then taking as the case to better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multi-level rail transit system and summarizes the mode of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rail transit;functional layout;concept planning;network;terminal;Shenzhen
1672-5328(2017)05-0052-07
U491.1+2
A
10.13813/j.cn11-5141/u.2017.0508
2017-08-28
李鋒(1962—),男,福建莆田人,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技術總監,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規劃、交通工程。E-mail:lf@sutp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