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張彥
當豐臺五小把幸福作為學校價值追求以后,就不斷在追問自己、追問學生:學生、教師在學校是否真的幸福?是什么讓他們最有幸福感?循著這個思路,我們不斷地構建、調整“幸福教育”的行動體系。通過學生、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讓師生產生幸福感最多的地方是課堂。特別是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有80%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從效能的角度上來說,課堂才是學校有效落實“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是“幸福文化”的縮影,更是檢驗“幸福教育”的試煉場,只有幸福的課堂才能成就學生的幸福。
幸福課堂與自主課堂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幸福課堂?在實踐與反思中,我們總結出幸福課堂應該具有的五個特征。
幸福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師要始終銘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本體,要善于把課堂還給學生,變教為學,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建構和發展的推進者,教師則是課堂發展和學生發展的引路人。
幸福課堂是孕育健康生命的課堂。健康的生命是人類生活的根基,更是追尋幸福的保障,它不僅包括健康的體魄,還包括自由、樂觀、充滿愛的健康心靈。因此,幸福的課堂教學要始終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每個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讓身心健康成為幸福課堂的底色。
幸福課堂是自主學習的課堂。自主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幸福課堂要善于營造學生自主學習、善于學習、學會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情感、持續學習的動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幸福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因為收獲是幸福的需要,讓學生在愉悅中收獲是幸福課堂的追求,沒有收獲或低效收獲的課堂,師生都不會感受到幸福。
幸福課堂是實踐創新的課堂。實踐創新就是人類不斷探索與自我實現的過程,它是人類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徑,也是幸福課堂的實施路徑,教師要善于創設學生實踐探究的環節,保護學生好奇創新的勇氣,為學生一生實踐和創新奠定基礎。
可見,幸福課堂超越知識教育,著眼學生的未來,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其中,以學生為本、自主學習是幸福課堂的核心。因為課堂的本質是讓學生產生對世界、對他人、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當他的自主性和差異性得到充分肯定和發展,他才會有幸福的體驗。因此,成就幸福課堂,讓學生學會自主是關鍵。自主來源于兩個基礎,一個是對自我的了解,一個是對外在世界包括學生學習知識的本質的追問。因此,自主學習需要具備三個要件:一是強烈的學習動機,即課堂上,學生有參與的沖動、高漲的情緒、集中的精力;二是明確的學習思考路徑,針對要學習的內容,知道需要經歷的思考步驟和使用的方法;三是良好的心理體驗,即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愉悅地學習,有自我成就感。基于對幸福課堂及自主學習的認識,學校開展了幸福自主課堂的研究。
分段式研究讓“自主”不斷深入
在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幸福自主課堂的實踐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研究的模式。我們把“讓課堂有意義”作為檢驗幸福自主課堂的標準與階段性的目標,以發現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進行目標驅動式的階段研究,每年向前探索,逐步深入,目前研究經歷了五個階段。
階段一(2011-2012年):研究“核心概念”,就是讓教師明明白白進課堂,牢牢抓住學科本質。學校以改革備課為起點,讓教師在明確學科“核心概念”的基礎上研究教與學。
階段二(2012-2013年):聚焦“研學方式”,研究“怎么教、怎么學”,指明自主的路徑。
階段三(2013-2014年):落實“傾聽”培養,提高師生的傾聽能力,帶來真參與、深思維、真成長。學習聽什么、怎么聽,不斷夯實自主學習中溝通交流的基礎。
階段四(2014-2015年):探索“整合”與“穿越”,打開師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更加立體,各學科和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促使課堂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由生活進入,向生活延伸,解決生活問題,幫助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價值、意義和力量。
階段五(2015-2017年):邂逅“共同體”,讓自主學習真正發生。隨著階段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以學科本質為核心,構建以傾聽關系為基礎的協同學習,才能讓學生實現真思考、真學習,因此,走向了自主課堂的“學習共同體”時代。改變座位形式,細致劃分交流小組,打造靜悄悄的課堂,進一步促進了學生間自主學習、互幫互助、合作共進的發生,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打開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
“三個環節、四個強調”
讓自主課堂有效落地
通過五個階段的深入研究,我們形成了“聚焦核心概念—立足協同學習—分享實際獲得”的自主課堂學習模式,初步形成三大自主環節——自主發現并提出真問題,自主體驗探究解決問題,自主梳理延伸學以致用。在自主課堂的三個大環節中,我們努力實現教與學的翻轉,讓學生更自主不等于教師什么都不做,為了讓每個學生實現真自主,我們在分環節實施時提出了四個“強調”。
第一環節:教師要創設喚起學生學習需要的問題情境(提出真問題),強調研究的問題要來自學生的生活,是以學生為本的體現。研究的問題是學生的真正需要,從生活中來才能回到生活中去,因為生活最終才是學生人生的大課堂,一切都要在生活中進行檢驗,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學習的價值。
第二個環節:創設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強調讓學生獲得自主發現的體驗,強調讓學生自主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自主的探索空間需要教師退一退,讓學生有更充分的交流;需要教師等一等,讓學生思考的時間更多一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巧妙進退之中,就在學生思維的提升點、困惑點的串聯與反芻中得以展現。教師要設置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環節(真合作、真探究),要在關鍵處進行點撥提升(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激發學生的深刻思考和核心提問(回歸生活、回歸本質)。
第三個環節:在體驗與實踐中自主獲得學習的方法,再回歸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強調課堂要有和諧人際環境做保障,因為大膽的質疑、思辨,將知識學以致用就需要不斷地分享、溝通,會有沖突但也要去反思接受。因此,自主課堂需要一個平等、和諧、尊重、安全的課堂環境做保障,促使學生不斷體驗個人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悅,在獲得他人的肯定和欣賞的同時學會交往,形成支持、包容、思辨的課堂文化。
“自主課堂”成為落實“幸福教育”的紐帶
1.教師體驗自我價值,感受真課堂
以前教師上課特別期盼一切順利,現在則期盼課上有質疑,有不同意見,更感謝那些出錯的學生。教師由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到更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情緒、思維、創新發現、安全心理等),更加關注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培養“人”。如果說以前的課堂上學生是被動“自主”,今天的課堂就有了主動“自主”;以前是我們一廂情愿地“給學生幸福”,今天的課堂,教師、學生自己感受到了個人的價值和生命的成長。
2.學生發生主動學習,體驗真學習
學生從研究老師提出的問題,走向研究自己遇到的、提出的問題;從會聽講,走向會發問、會思考(會學習);從學會知識,走向學會方法、運用方法;從師生單向交流,走向師生、生生、與文本、與生活多向交流,這讓我們感到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幸福自主課堂的研究不僅讓我們的課堂、我們的師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還形成了干部學習、交流、培訓一體化的管理機制,打造了一支肯鉆研、有智慧、有凝聚力的教師團隊,更凝聚了學校發展的力量。幸福自主課堂就像一條主線貫穿起學校的各項工作,帶動“幸福教育”全面、有效落實。
編輯 _ 王雪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