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全國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上,與會者圍繞多個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進行了研討,在“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專題中,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何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王艷、浙江省杭州市特級教師張祖慶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想。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吳欣歆、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王云峰對三位老師的發言進行了總結,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方向。
語文的核心素養究竟是什么?課標開宗明義: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可以簡化為“學習表達”,所以,我認為,“表達素養”就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它包括表達的習慣、表達的方法、表達的能力。抓住了“表達”這個核心素養,語文學習就“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了。
影響表達能力的核心要素有什么?我認為有兩點,第一是表達的技巧,第二是精神世界。表達技巧是外形,精神世界是內核。層層剝進,顯而易見,要想提升語文素養,關鍵是開發與重建人的精神世界。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精神宇宙,它遼闊、深邃,讓人敬畏又脆弱無比。要想開發兒童的精神宇宙,先要開發教師的精神宇宙。精神宇宙豐富深邃的教師才可以培育出精神宇宙遼闊的學生。那么,教師的精神宇宙怎么開發?閱讀,豐盈精神世界;寫作,創造精神世界。
語文教師要做一個書生。飽讀詩書是作為語文教師的第一素養。回顧我的閱讀之路,經歷了聽書、看連環畫、讀武俠小說、讀文學名著、專業閱讀、超功利閱讀幾個階段。語文教師要讀得雜,認知心理學、哲學、文學、學科知識等不同類型的書都要閱讀,尤其是要閱讀需要深度閱讀和思考的書,這樣才可以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光讀書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寫作在文字中重構精神宇宙,通過多寫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寫什么?怎么寫?第一,寫我所做,做我所寫。寫自己正在研究的,寫出來之后再深入地做,再來“寫我所做、做我所寫”,如此循環往復就成了專家。第二,寫我所想,想我所寫。教師要寫自己正在思考的東西,寫好了之后放一放,反復推敲自己所寫的東西,這樣文字才經得起考究。第三,我寫文章,文章寫我。表面上是你在寫文章,其實是文章寫就了你。博爾赫斯說過:“作家在等待文字,文字也在等待著我們。”所以,我們要慎重地對待文字。
除了自己寫,語文教師還要在和學生共讀共寫中提升語文素養。共讀共寫有兩個關鍵:第一,閱讀課,要從指向理解的閱讀轉向指向寫作的閱讀。第二,課外閱讀要走課程化的路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