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蘭
探討企業集團內部控制核心內容
莫 蘭
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具有產權關系復雜性、組織結構多樣性、控制機制層級性等特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加強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準控制、財務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已成為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
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產權
隨著經營市場國際化和全球經濟網絡化進程的步步深入,企業規模不斷擴張,企業籌資渠道日益廣泛,企業的組織層級及管理鏈條呈現多樣化趨勢,企業集團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也日趨復雜,尤其是跨行業、跨地域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出現,迫切需要一套內部監督和控制機制,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如何建立一套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防范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研究亟待深入的一個問題。市場經濟是自主經營的經濟,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機制是實現企業自主經營的保證,而集團內部控制則是企業集團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加強集團內部控制,可以對母子公司及下屬企業或部門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避免管理失控的現象發生;加強集團內部控制與管理,能夠滿足集團組織層次多樣化、投資領域多元化以及集團產權關系復雜化的需要。目前,企業集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同程度存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組織虛位;預算制定缺乏科學性,費用指標失控;考核獎懲機制不健全,控制乏力;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等問題,企業集團在環境控制、業務控制、資金管理控制、電子信息系統控制和內部審計控制等方面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這不僅增加了企業集團管理當局的緊迫感,同時對集團內部控制的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網絡化的態勢下,加強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建設勢在必行。
1.產權關系的復雜性。
企業集團由于主要以控股形式進行經營管理,產權關系十分復雜。母公司制定并指揮整個集團的發展目標,以控股、參股、協議等形式參與企業的資本運作與日常經營管理。而資本及其所體現的產權關系是企業集團間保持協作關系的紐帶,維持著企業集團的形成與發展,使得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及其成員企業在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分離的基礎上,又產生了管理權界限的再劃分問題。而管理權本質是產權在管理上的延伸,因此,企業集團有權選擇對子公司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形式。但由于子公司具有法人的身份,享有法律規定的獨立法人財產權,導致企業集團形成了較為復雜的內部控制機制,這種管理權的獲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律的制約。
2.組織結構的多樣性。
隨著企業集團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籌資渠道日益拓寬,組織結構與管理鏈條多樣化,企業集團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也更趨復雜。可以說企業集團是資本社會化、風險社會化和收益社會化達成“三位一體”的功能耦合的結果。它實行的是“母公司——子公司——工廠”的金字塔式垂直控制的多層次的組織結構形式,企業集團一般包括核心企業、緊密層企業、半緊密層企業、松散協作層企業幾個層次。核心企業在企業集團中處于主導地位,也稱為企業集團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緊密層企業指的是核心企業的控股層或參股層,松散協作層企業通常指的是協作經營企業。組織結構的多樣性使得如何保證企業集團在不損害子公司的積極性同時,有效行使其對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權,成為企業集團內部控制機制研究的重要議題。
3.控制機制的層級性。
企業集團母公司、子公司和其他成員企業等具有法人資格,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責任,但企業集團自身不是法人實體,其只是建立在參股、控股或相互持股基礎上的企業集合體。企業集團多級法人制度決定了企業集團控制機制的層級性。
宏觀上看,企業控制機制應包括規范和設計企業集團與企業外部投資者之間的約束和激勵機制,處理投資者和受資者之間的產權界定和利益分配關系,這一層次受國家相關法律和制度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微觀上看,以投資控股或參股形成的企業集團,從產權上形成了母公司與子公司或下一級子公司間的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導致企業內部劃分投資者與受資者時出現相對性,即一個經濟組織相對于不同的經濟組織而言,可能是投資者也可能是受資者,進而形成委托人與代理人間的角色更替和投資者與經營者產權分配關系及控制機制的多層級性。
1.組織規劃控制。
企業集團組織控制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法人的治理結構問題,涉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的設置及相互關系;二是管理部門設置及其關系。企業集團應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財務管理組織機構的財務權限與職責劃分,保證其在各自規定范圍內獨立行使管理權限并承擔相應責任,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相互制衡的公司內部管理體制。經營決策權集中在股東會和董事會,企業集團在母公司董事會的領導下,制定、實施、控制、調整和實現集團整體發展戰略及發展規劃,并對集團母公司下各職能部門及各子公司貫徹落實集團發展戰略及發展規劃的具體工作情況進行指導、檢查與監督,有效發揮董事會對經營者財務約束的作用,真正做到維護股東及其他利益團體的合法利益。經營執行權由董事會授權于經理層行使,經理層以職能專門化授權體制授權職能化的管理部門負責日常經營活動,并以責任中心和責任制的形式細化到具體部門和崗位。監督權集中在監事會,由監事會直接負責內部審計控制。因此,建立集團財務管理戰略體制的核心是建立以專業化為基本特征的董事會制度,充分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對經營者的監督效力。
2.授權批準控制。
授權批準控制是指企業各級人員必須經過規定程序的授權和批準后才有權處理相關的經濟業務。授權批準控制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實現形式有一般授權與特殊授權之分。一般授權是指授予有關人員較長時效內辦理常規經濟業務的權利、條件與責任;特殊授權是指授予具體人員較短時效內辦理特殊經濟業務的權利、條件與責任。無論采用何種授權批準方式,企業集團都需以書面的授權通知書來明確授權審批的依據、范圍、事項、資金限額、接受監督檢查的方式與途徑、相關人員應承擔的審批責任與失責應受到的追究規定等,做到權限明晰、有章可循。以母公司對子公司授權投資、貸款項目為例,母公司在對子公司資金進行集中管理的前提下,授權子公司制定一定金額以下的投資、貸款項目計劃的權利,建立健全子公司對外投資、貸款項目的立項、審批、控制和檢查制度,并跟蹤管理子公司的投資、貸款項目,根據項目反饋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預警,督促子公司投資、貸款行為的規范運作。通過母公司對子公司有關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可提高集團內相關授權業務的工作效率,保證集團整體財務活動的高效運轉。
3.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體制的核心在于對集權與分權的有效選擇,其常見的模式主要有集權式財務控制模式、分權式財務控制模式和集團總部指導下的分散控制模式。在集權式財務控制模式下,企業集團在確保集團母公司主導性地位的前提下,明確各財務控制主體的職責和權限,合理設置財務領導機制,實施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包括上下兩個層次:(1)集團總部財務控制。集團財務總部屬于整個集團財務控制的最高層次,第二層次由總部委派的各財務分支機構組成,財務分支機構主要負責對下屬各子公司、分公司以及直屬部門實施財務控制。集團財務總部控制依照產權關系對持股、控股子公司實施出資人財務控制,對各分支機構實行法人授權財務控制;其職能主要包括:在集團全面預算的基礎上進行融資與投資的籌劃;組織制定集團內所有財務崗位的職責權限;制定各分支結構內部轉賬結算、貼現協議、貸款協議等規則規定;審核各分支機構經營計劃與資金占用額度;規定各分、子公司與財務分支機構、集團總部之間的內部結算票據及資金的流程等。概括言之,該層級負責整個集團統一貸款規則、統一結算規則、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稽核監管與考核,最終構成票據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終端,保證各財務分支機構與集團總部之間業務的發生與監控順利進行。(2)集團各財務分支機構的財務控制。集團各財務分支機構的財務控制是由各財務分支機構嚴格掌握在總部授權范圍內進行的。具體包括:負責制定分、子公司的年度經營和財務經營計劃;預測分、子公司未來現金流量與資金額度上報總部;負責所屬各分、子公司內部協議的簽訂;辦理日常的資金轉賬結算;按照批準的資金占用額度和信貸計劃辦理存、貸款手續;及時匯報各分、子公司的經營計劃執行情況。需要注意的是,該層級不同于集團總部財務控制,集團總部財務控制中業務的發生與監控只在分、子公司與財務總部之間進行,該層級所涉及的業務在分、子公司進行的同時,也可以在分、子公司與財務總部之間進行。
4.內部審計控制。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1)提出本集團內部審計長遠和近期發展規劃,企業集團年度內部控制計劃及工作目標和重點,報董事會或總經理批準后執行;制定專項內部審計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年度聯合內部控制、交叉內部控制等重大內部控制項目,組織開展全集團范圍內的內部控制調查項目、檢查和考核年度內部控制計劃執行情況,總結內部審計工作。(2)直接負責實施對下一級全資和控股子公司經營成果和經濟責任內部審計。對企業集團各部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考核評價各企業內控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及有關事項,根據內部控制結果對被內部控制企業負責人的任用和獎懲向企業集團提出內部審計意見。(3)加強對企業集團本級資本性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的評價,并提出內部審計意見供決策層參考;參與或指導下一級子公司對資本性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的評價;(4)負責監督企業集團財務計劃草案的制定以及年度財務計劃的執行,審簽企業集團公司財務決算報表和匯總財務決算報表,配合民間審計組織對企業集團會計報表的審計等。(5)參與企業集團內控制度和各種管理辦法的制定以及投資、撤資、收益分配、所屬企業破產清算等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必要時開展專項內部審計。
[1]閆曉斌.企業集團內部控制改進的研究[J].工業經濟,2015,(26).
[2]王溥霖.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研究[J].財政監督,2010,(10).
[3]習鋒智.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問題解析[J].經營者,2015,(29).
(作者單位:金健農產品(湖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