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賽平,靖小琴
(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430023)
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問題的解決途徑探析
呼賽平,靖小琴
(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430023)
鄉村建設滯后阻礙了城鎮化進程。為了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解決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問題,必須拓寬就業渠道,使鄉村能留住人;優化資源配置,使鄉村能發展人;改善生態環境,使鄉村能吸引人;強化宗族觀念,使鄉村能感染人。
城鎮化;鄉村建設;土地政策
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現象越來越明顯,許多鄉村出現了空心化、老齡化、病態化和破敗化等問題,制約和影響了城鎮化的進程。造成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原因錯綜復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就業渠道狹窄、文化資源有限、環境污染嚴重和宗族意識淡薄。鄉村建設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繁榮鄉村經濟可以推進城鎮化的進程,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為此,針對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出現的滯后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團結起來,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共同繁榮鄉村經濟推進城鎮化進程。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在利益驅動下的全球化時代,城鄉差距日益拉大,鄉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就業空間狹小,這是導致大量鄉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根本原因。為此,首先,政府要積極引導鄉村人民走出傳統的就業模式,向工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貿易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第一、二、三產融合互動。其次,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以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主體,以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優化組合鄉村生產要素,使農業走上專業化、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產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拓寬就業渠道,使鄉村能留住人。最后,政府必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落實政策實施,給返鄉創業的青年人提供政策優惠和一定的資金支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擴大農村就業容量,吸引人才,促使年輕勞動力回流,實現鄉村人口結構的合理化。
(一)統籌規劃,大力籌集建設資金[4]
發展是目的,資金是支柱。一方面,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鄉村資源配置,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又要鼓勵企業和各組織向鄉村投資,激發民間投資的熱情,爭取資金多渠道、多方式注入,使鄉村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二)貫徹落實土地政策,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應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第一,要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保證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第二,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土地承包權人對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第三,放活土地經營權,經營主體有權使用流轉土地自主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獲得相應收益。鼓勵農民將承包的土地向專業大戶、合作農場和農業園區流轉,鼓勵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使農村土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防止土地長期撂荒、違規占用等。
(三)大力促進鄉村文化資源優化配置
鄉村文化資源紛繁復雜,其多樣性與復雜性甚至難于分類界別,因此,鄉村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現在正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時期,必須抓好線、牽好頭,力爭正確引導基層文化工作的前進方向,將繁榮農村文化培養新型農民作為使命,全面把握現有的農村文化資源并對其進行合理整合,創新性地開發潛在的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文化,激發鄉村文化的活力。通過優化鄉村文化資源配置,使鄉村能留住人,以便更好地建設鄉村經濟,更好地推動城鎮化建設。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我們世代生存的鄉村環境,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尊重鄉村原始風貌,盡可能在原有鄉村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讓城鄉居民在社會生活中建立更多認同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一)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群眾思想認識
增強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治理工作提上日程。一是要做好環境保護重要性的宣傳,讓群眾充分認識到環境與自身健康的利害關系,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加強對鄉村環境污染的管理
設立專門處理固體廢棄物的中轉站并安排專人負責監督,人畜糞便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農用。將養殖場規模化,推行糞便干、濕分離,干糞回收生產有機肥,廢水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進行無害化處置,最終使畜禽糞便和污水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同時,結合文明鄉村建設,協同各級各職能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扶持。
(三)加強鄉村環境法制建設,搞好建章立制
政府要制定出臺相關的鄉村環境污染治理規章制度,依照環境保護和衛生、農、畜牧業等法律法規,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保護鄉村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護和改善鄉村環境。
當代的宗族組織,其族長一般是族中德高望重或行輩最高者;有的還下設房長或家長,他們一般由廣大族眾選舉產生,或者是廣大族眾直接推選他們所尊敬與擁護的人來擔任。但當代宗族組織中的族長、房長或家長都已不具有封建社會宗族組織中的各種特權,宗族組織也已不再是封建社會條件下進行宗族統治的工具。現在它是以普通族眾為主體組成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基層社會組織,僅起到一種組織、聯絡族眾以及調解族間糾紛等作用,成為廣大族眾在經濟上尋求幫助、在精神上尋求寄托的一種多功能的社會組織。要強化宗族觀念,宗族經濟和教育是兩大基石。強化宗族觀念能夠增強對鄉村人們的凝聚力,促使人們能夠在各方面推進鄉村發展,使鄉村更能感染人。
宗族經濟的繁榮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基層民心穩定和社會安定起著重要的作用。宗族經濟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宗族成員的共同努力,同時,宗族經濟發展可帶動宗族成員富起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宗族經濟的繁榮發展可以穩固宗族組織的發展,族產的設置及其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彌補國家社會救濟的不足,解決部分社會問題,有益于撫育兒童、贍養老人、照顧貧困族人和殘破家庭等,有利于緩和社會生活矛盾、穩定社會經濟秩序。
宗族組織作為一種基層社會組織,把同族人組織成一個嚴密、固定的社會群體,其宗族教育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宗族組織普遍教育其族人恪守本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用優秀傳統倫理觀教育其族眾,促進了我國鄉村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宗族族規要求族眾遵守相關政策法規,有利于基層人民政府的社會管理工作。此外,宗族教育還強調責任義務、重視親情與血緣關系、極力維護穩定的政權、反對社會動蕩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人們的凝聚力,為鄉村成員提供了一種精神寄托。
城鎮化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有效解決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現象是推進城鎮化進程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社會各界更要積極主動、互幫互助,共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推動城鄉建設一體化貢獻力量。
[1]新華社.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K].2014-03-16.
[2]國家統計局.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網,2015-04-29.
[3]黃益彬.淺談農村文化資源整合[J].大眾文藝,2010,(19):189-189.
[4]袁兆春.中國傳統宗法家族觀念在當代的表現及影響[J].河北法學,2001,(5):2-5.
Analysis of the way to solve the lag problem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U Sai-ping,JING Xiao-qin
(Marxism Institute,Wuhan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Wuhan 430023,China)
Rural construction lag hinder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rural construction to solve the delay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we must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employment,so that the country can retain people;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ergy;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make the country attractive;strengthen clan consciousness,make the country can infect people.
urbanization;rural construction;land policy
F28
A
1673-291X(2017)26-0029-02
[責任編輯 興華]
2017-07-15
呼賽平(1992-),女,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靖小琴(1976-),女,湖北武漢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