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琦
論社會經濟增長與美術的發展狀況
劉小琦
(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渭南714099)
結合不同國家、地區在不同時期的美術發展情況來看,美術必然和當時的社會經濟增長呈相關聯系,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美術繁榮和發展必然以社會經濟基礎為動力,相應的,其也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為推動我國當前的美術發展,在分析美術史的相關案例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增長實際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使得我國當前的美術發展能夠走在正確路徑上,獲得長足的繁榮和發展。因此,首先闡述了不同國家和時期社會經濟增長與美術發展的關聯性,進而指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增長下的美術發展狀況,并提出了社會經濟增長背景下我國美術發展的具體路徑。
社會經濟;增長;美術;發展
美術的發展是和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這已經獲得了美術史諸多案例的支持,成為推動美術歷史研究和美術發展的重要理念。結合歷史時期美術發展特點來看,均是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態的藝術化表達,同時也是在社會經濟由衰落向發展過程驅動下產生的復興。從中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可知,我國的美術事業必然會擁有空前的機遇,只要通過有效的路徑,便能夠實現健康、長足發展。
(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經濟增長下的美術發展
意大利文藝復興源于當時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使得意大利的經濟基礎較為穩固,新的經濟形勢推動了階級發展,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共存、新興的市民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之間的矛盾激化,推動了社會革命和思想解放。政黨間的斗爭為當時的藝術革命和高度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新的經濟基礎使得思想意識發生相應轉變,人文主義思想興起,將自然之美和科學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地位,使得原有的神權獨裁被解構,文藝復興擁有了思想基礎,思想解放和藝術解放得以發生,美術巨匠應運而生,出現了以拉斐爾和達芬奇等為代表的杰出美術繪畫藝術家[1]。綜合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發展是以當時的經濟基礎轉變為開始的,資本主義興起帶動了經濟騰飛,進而推動了意識思潮和藝術思潮的興起。
(二)法國大革命時期社會經濟增長下的美術發展
英國工業革命之后資本主義經濟不斷向歐洲大陸蔓延,機器生產帶來的生產水平提升使得歐洲許多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提升。對于法國而言,自1789年開始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使得法國社會經濟出現空前的高漲。在這一大背景下,法國在思想上有了保守的唯心主義和民主主義、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基礎扎實,使得法國成為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美術運動便在當時產生,美術繁榮,出現了多種美術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等。從美術作品來看,既有古典主義大師大衛的《球廳宣誓》、《馬拉之死》,又有浪漫主義先鋒德拉克落瓦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2]。其他的如革命寫實主義和政治諷刺作品均成為法國當時美術發展的重要代表。
(三)中國古代盛唐時期社會經濟增長下的美術發展
以中國古代的美術發展為例進行分析,尤其是古代盛唐時期的美術發展。在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繁榮,在政治和文化、經濟方面均取得杰出成就。國力強盛且商業發達,對外貿易頻繁,思想方面也空前開放和先進。經濟的有效增長帶動了社會思想的發展,和藝術相關的社會思想結合了多種宗教文化,儒教、道教和佛教并存,多種教義思想的融合為美術的空前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美術的發展體現在多個方面,在建筑和工藝美術、雕刻、繪畫與壁畫等方面均擁有極高成就。正因為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才為藝術和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經濟基礎,為我國后世的文化發展和美術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社會經濟發展激發美術需求
我國的社會經濟在改革開放政策制定實施后得到了迅速崛起,從原來的羸弱一步步走向強盛。不僅在三大產業方面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在綜合國力和社會經濟基礎方面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在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經濟體制后,經濟規律作用于經濟發展,經濟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得到釋放,再加上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改革措施,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已經居于世界前列[3]。在社會經濟基礎得到不斷夯實的同時,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較大滿足,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就不斷增加。無論是在美術創作還是在美術欣賞、美術產品交易等方面均取得了空前的發展。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活躍的社會思想帶來了藝術上的百家爭鳴,美術產業從弱變強。
(二)網絡信息時代信息傳播推廣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帶動了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網絡普及率在近年內呈翻番狀態,從一線城市到鄉鎮地區均有相當的網絡覆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實現了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轉變,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還同時為我國美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力。美術資訊借助于網絡信息平臺得到了廣泛傳播,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等活動盛事的推動下,建筑、雕刻和繪畫等諸多美術領域都得到了巨大發展,并經由網絡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普羅大眾對于美術的接觸度更高,相當多的美術創作者又借助網絡的力量實現了作品的推廣和自我品牌的建立。
(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美術創作經濟發展
在社會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雖然我國美術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要想實現其長足發展,就需要借助政府的推動力,在美術創作和經濟發展方面獲得更大突破。首先,從美術創作方面,政府應當對鼓勵藝術高校做好美術教育工作,通過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優化美術教育。同時,應當鼓勵民間創作,讓有天分和有興趣的美術創作者進行自我創作,并通過打造相應渠道供優秀作品展出,以獲得更大關注,為作品的經濟化創造條件。其次,應當進一步推動美術經濟的發展,通過推動美術展覽館和美術經濟中介機構等的建設為美術發展創造足夠的平臺,并通過產業鏈的發展和經濟人才的培養打造出完整的美術經濟運轉機制[4]。
(二)建立健全美術經濟機制,完善基礎經濟運作體系
美術經濟機制以及相應的經濟運作體系是實現美術產業長足發展、構建完整美術產業鏈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應當基于現有的美術經濟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發現經濟運轉機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發現美術作品宣傳推廣和交易方面的機制問題,如是否存在因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監管體系不完善而出現的虛假交易、盲目炒作等惡劣行為。通過消除經濟環境中的不利因素,結合對美術創作者的經濟鼓勵和對美術企業的政策支持,逐步完善美術經濟產業鏈,打造基礎經濟的運作體系[5]。另一方面,應當通過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學習和借鑒,掌握其美術經濟的發展經驗,為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美術產業打下堅實基礎。美術經濟運作機制不斷完善,美術的產業化發展也就更加便捷。
(三)加強美術教育普及宣傳,擴大美術經濟的覆蓋面
社會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國對于美術的相應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而要想滿足相應的需求,推動美術產業的發展,就應當借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宣傳體系的完善,使得美術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美術藝術在大眾中的普及率更高。為此,政府應當在鼓勵高校進行美術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為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足夠的美術教育資源,讓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機會[6]。同時,在美術宣傳方面,除了借助高校力量進行青年人的美術藝術普及外,還應當通過社會宣傳方式,借助多媒體的宣傳優勢,向大眾展現美術之美,使得大眾能夠更加輕易地接觸美術、欣賞美術,并逐步成為美術產業的一分子。美術經濟在社會中的覆蓋面更廣,參與的交易個體和群體越多,美術產業的發展也就有了越深厚的關鍵性基礎,在今后的發展當中就能夠擁有更大的可持續性。
我國期待著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的形成。我國美術的強勢發展,即將是世界美術繁榮發展的開始。美術離不開經濟基礎,社會經濟需要美術的刺激。一個文化藝術中心的形成也能促成社會經濟的快速復蘇,以至于給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精神享受。在大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推動美術事業發展,是有著足夠的基礎條件和發展優勢的,應當充分把握機會實現我國美術事業的繁榮。
[1]王弘瑜.現代傳媒對美術傳播與發展的影響探析[J].中國報業,2012,(6):119-120.
[2]李金領,侯雙慶.改革開放下的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形態(1978—1988)[J].設計藝術研究,2012,(6):60-64.
[3]何靜.關于推動群眾美術發展的幾點探索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3,(1):5.
[4]張松濤,曹昊.變革與發展——中國美術現代化認識[J].科技視界,2014,(3):159.
[5]陳秉龍.中國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6):173-174.
[6]張慎成.近代中國民間美術發展態勢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6,(3):86-91.
[責任編輯 王燕文]
J21.22
A
1673-291X(2017)26-0055-02
2017-05-25
劉小琦(1987-),女,遼寧錦州人,碩士,教師,從事當代美術發展與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