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金清,蘇憲國,張海旺,鄧秀武,梁志強
(1.灤平縣中興路街道辦事處,河北灤平068250;2.灤平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河北灤平068250;3.灤平縣園林綠化管理局,河北灤平068250;4.灤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灤平068250;5.灤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河北灤平068250)
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動對生育率影響的統計研究
索金清1,蘇憲國2,張海旺3,鄧秀武4,梁志強5
(1.灤平縣中興路街道辦事處,河北灤平068250;2.灤平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河北灤平068250;3.灤平縣園林綠化管理局,河北灤平068250;4.灤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灤平068250;5.灤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河北灤平068250)
隨著近年來城鎮化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城鎮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生育率已經穩定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社會整體呈現明顯的老齡化趨勢。我國人口生育率不僅受社會經濟因素、政策變化和宗教原因的影響,人口流動情況也會或多或少影響區域生育水平。通過建立人口流動對生育率影響的理論模型,采用協方差分析法對遷入地、遷出地的生育水平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并運用Amos軟件分析模型,從而得到人口流動對生育率的影響。分析探討二者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人口流動對生育率的影響特點,從而能更好制定或者調整一系列相關的社會民生政策,為外來流動人口提供更加優質的社會醫療服務,向外來流動人口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
生育率;人口流動情況;協方差分析;統計研究
通過分析研究出人口流動對生育率的影響,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從時間坐標上來看,我國生育率的變化具有的階段性。(2)從地理坐標上來看,我國的生育水平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區別。(3)我國流動人口呈現高速增長模式,并且現階段我國流動人口主要為勞動力人口和經濟型流動人口。人口流動方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人口流動的動力主要是經濟因素。(4)人口流入到某地區后,該地區的生育率則會緩步下降,來自于經濟、社會的因素對總體生育水平的影響始終小于人口流動情況對總體生育水平的影響。(5)預計我國流動人口數量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狀態,生育率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下降速度變慢。
隨著近年來城鎮化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進步,以及中國戶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動現象變得更加活躍,流動人口規模也隨之逐漸擴大。1982—1987、1985—1990、1991—1995年期間我國省際流動人口數量年均分別是126.3萬、221.3萬和239.7萬。自1990年以后,我國人口流動規模急劇變大。1995—2000年期間我國省際人口流動數量達到了3 398.1萬。不難發現,我國生育率的下降與流動人口的大規模擴張在時間軸上出現了耦合現象。這絕不是巧合,人口流動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人口流動對生育率的影響對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為我國流動人口的管理制度添磚加瓦,也為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和戶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證依據。
(一)人口遷移是一個比較泛泛的概念,包括時間、空間和定居目的等方面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把流動人口定義為非戶籍的人口遷移,即“(1)戶口在外地但已在本地常住一年以上;(2)離開戶口登記地一年以上,并且在本市常住時間不滿一年;(3)人口普查時居住在本縣市,戶口待定;(4)原住地是本縣市,人口普查時在國外工作或學習。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關于人口普查的定義有了明顯的差異,體現在這兩個方面:a.普查空間區間變小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已統計到了鄉鎮一級。b.普查時間區間變小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把流動人口的定義減少至半年。從這種角度來看我國流動人口的規模正在變大,人口遷移現象更加頻繁。我們可以把流動人口進一步分為跨省流動人口、省內跨地區流動人口、市內跨縣流動人口和縣內流動人口等。
(二)流動人口基本特征
我國流動人口目前主要的特征是:(1)流動人口以青壯年為主。20—40歲的青壯勞動力占據總流動人口相當大的比例,在2000年人口流動中,20—40歲人口占整體的57.6%。(2)流動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流動人口整體學歷水平在不斷提高,領先于全國水平。(3)從鄉村向城市仍是目前流動人口的遷移的主要方向。1995—2000年期間全國鄉村流出人口為58.7%,達到一半以上。在省內流動人口中,遷出地為農村的人口為4 980萬人,所占比重52%,基本接近城鎮流入人口總量;經濟型人口比例占據半壁江山。2000年統計數據顯示,85%的人口出于經濟上的考慮而流動。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更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生活空間。因此,在我國目前城鄉差異懸殊的大環境下,經濟差異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動力。(4)人口遷入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1982—2005年期間,長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比例綜合從11.3%升至21%,珠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比例總和從5%升至20%。沿海地區目前集中了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當地的豐富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自改革開放以來,沿海開放地區一直是探索市場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這些地區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的優秀人才是理所當然的。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和普及,“優生優育,少生少育”觀念深入人心。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人口進入了穩定的低生育階段。2000年左右,出生率穩定在1.4%,2006年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的1.2%。但地域差異日益明顯,我國中西部地區生育水平遙遙領先于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省份。近年來,各省區的生育水平都有所下降,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生育率則進一步下降。
根據以上對流動人口的研究和我國生育水平狀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流動人口與生育水平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具體表現為:(1)我國人口流動現象在20世紀90年代左右進入了相對頻繁的階段,而我國出生率也是在此時出現明顯降低趨勢,二者在時間軸上的交集就是它們之間存在內在聯系的外在體現。(2)從流動人口基本特征角度看,人口的遷移工作以及當前生存環境導致了他們難以找到閑暇時間結婚備孕,從而降低生育水平。(3)一些流動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逐漸入鄉隨俗,經濟、生活觀念逐漸同步于城鎮人口,改變了傳統的生育理念。所以,人口流動現象對降低生育水平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人口流動現象對生育率產生影響的具體原因
從上面的研究結果不難發現,人口流動對生育率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流動人口的主力軍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由于目前的生活環境相對較差,滿足不了他們對就業、婚姻、生子等各方面發展的需求,為了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因此,他們會把主要精力投注在工作當中來實現自我生存價值,會有節制地選擇婚姻和進行性行為,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者把生子計劃向后推遲,從而導致流動人口整體生育水平較為低下。(2)部分農村男性青壯勞動力獨自來到城市打拼,夫妻暫時分離,相聚時間僅限于傳統節日,性生活得不到滿足,受孕幾率則會大大降低。夫妻分離的局面同時也會降低遷出地的生育水平。(3)流動人口進入遷入地也有一個適應階段。生存環境的變遷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變化,精神文明生活也隨之改變,由于耳濡目染,城鎮的相對科學先進逐漸深入人心,傳統的生育理念慢慢被拋棄,穩定下來以后流動人口的生育理念逐漸向遷入地水平靠攏,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后流動人口的生育水平會逐漸接近遷入地水平。簡而言之,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1)人口遷移對流動人口生育水平產生影響;(2)人口遷移對性行為和生育行為帶來影響;(3)人口遷移對流動人口的生育理念造成影響。
(二)可以將人口流動看成是人力資源在區域間的流動現象
根據上面的分析,人口流動可以看作是人力資源在區域之間的流通現象,人口流動現象不僅為沿海發達地區或城鎮帶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經濟社會的建設也隨著流動人口的到來而充滿勃勃生機,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會日益密切,區域經濟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口流動現象對社會經濟因素和生育水平之間是單向因果關系。人口流動現象不僅直接影響生育行為,降低人口生育率,還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間接影響人口生育率。
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人口流動現象和我國生育水平進行探究分析,總結二者的發展特征,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內在聯系,流動人口無論對流入地還是流出地,都使其生育率下降,從而得到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人口流動對生育率影響的因素。整合本文在探究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一)調整生育政策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低生育階段,并且呈現繼續下降的整體態勢。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會影響生育水平繼續走下坡路,因此,政府決策部門應當審時度勢,充分研究目前我國穩步處于低生育水平、人口老齡化現象等帶來的就業和醫療保障問題,根據區域經濟文化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適時調整生育政策。
(二)進一步解決流動人口發展就業問題,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
為流動人口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機會,如果有社會政策扶持以及社會福利的幫助來消除外來流動人口的“后顧之憂”,不想生甚至不敢生的消極想法必將會被拋之腦后。隨著更加科學合理的生育觀念的普及和宣傳,外部流動人口生育率低下的情況必將得到解決。
(三)在流動人口密集地區建立健全服務管理機構
根據目前態勢,流動人口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所以,必須建立健全服務管理機構,建立流動人口管理小組,協調流動人口與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積極解決流動人口在該地生育子女的就醫就學、入托等困難,使流動人口的生育率保持相對穩定。
[1]李丁,郭志剛.中國流動人口的生育水平——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4,(3).
[2]石人炳,熊波.遷移流動人口生育特點及相關理論——中外研究述評[J].人口與發展,2011,(3).
[3]周皓.人口流動對生育水平的影響:基于選擇性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5,(1).
[責任編輯 王燕文]
C912
A
1673-291X(2017)26-0101-02
2017-05-23
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動對生育率影響的統計研究”(201701A187)
索金清(1969.-),女,河北承德人,統計師,從事人口統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