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娟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在EPC合同中的納稅籌劃
李妙娟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在EPC合同方面,為避免由于混業經營未分開核算可能導致的從高適用稅率繳納增值稅的風險。從拆分EPC合同和調整EPC合同中不同業務價款兩種方式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以期最大化降低建筑企業的稅負。
“營改增”;納稅籌劃;建筑企業;EPC
營業稅改收增值稅(簡稱為“營改增”)的改革腳步遵循“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指示有條不紊向前推進,我國各個行業將在“十二五”期間逐步推行并徹底完成“營改增”,而建筑業的改革序幕也已在2015年拉開,2016年營業稅已被增值稅全面取代。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合同是指建筑企業受業主委托簽訂的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合同。EPC合同在建筑企業混業銷售中最具有代表性,使用非常廣泛,對EPC合同進行合理的拆分和調整對建筑企業增值稅的銷項稅額有著重要影響。
建筑企業的EPC合同通常包括勘察、設計、施工、采購、安裝等等,一般由具有總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與業主簽訂,EPC合同中并沒有將設計、施工、設備的價款分開列示,只列示了合同的總價;有的EPC合同雖列示了設計、設備、施工的清單量,但并未分別列示價款,只有一個合同總價。
“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EPC合同中的全部項目都按3%稅率交付營業稅。“營改增”后設計、施工、設備業務的適用稅率分別為6%、17%、11%。對于總承包方與業主簽訂單一EPC合同,含有以上兩種或三種不同稅率的業務,應該對每種業務單獨進行核算。若不如此的話,有可能導致從高適用稅率的發生。
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項目總承包方在與業主進行溝通協商之后,將EPC合同分成稅率不同的三個合同(分別為設計合同、采購合同和施工合同)分別簽訂。
擁有總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在EPC項目核算下分別對以上三種業務設置明細科目,分別按照6%、17%及11%稅率對設計價款、設備價款、工程價款進行價稅分離,分別核算EPC三種項目的收入和銷項稅。
案例1:擁有總承包資質的建筑公司X與業主簽訂金額為1億元的EPC合同,而當中設的設計項目金額為2 000萬元、設備項目為4 500萬元、工程項目為3 500萬元。
方案一,未分開核算。X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10 000*17%=1 700萬元。
方案二,分開核算。X公司在與業主進行溝通協商之后,分別簽訂三個不同合同。如此,EPC項目核算下分別對三種業務設置明細科目,分別按照6%、17%及11%稅率對設計價款、設備價款、工程價款進行價稅分離,分別核算EPC三種項目的收入和銷項稅。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
2 000×6%+4 500×17%+3 500×11%=1 270萬元。
經過上面的計算,顯然分開核算比未分開核算降低了公司的增值稅銷項稅金額,為1 700-1 270=430萬元。
前面已經提到EPC項目的三種不同業務的適用稅率大小也各不相同,因而建筑承包商在增值稅納稅籌劃時可以合理運用上述提到的稅率的差別。具體做法為在分開核算時,合理劃分設計、采購、施工三部分的款項,可適當增加稅率低的業務的款項,減少稅率高的業務的款項,以降低項目整體稅負。
案例2:B公司是擁有總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與業主簽訂總金額為1億元的EPC合同,而當中設的設計項目金額為2 000萬元、設備項目為4 500萬元、工程項目為3 500萬元。
方案一,未分開核算。B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10 000×17%=1 700萬元。
方案二,分開核算。B公司在與業主進行溝通協商之后,分別簽訂三個不同合同。如此,EPC項目核算下分別對三種業務設置明細科目,分別按照6%、17%及11%稅率對設計價款、設備價款、工程價款進行價稅分離,分別核算EPC三種項目的收入和銷項稅。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
2 000×6%+4 500×17%+3 500×11%=1 270萬元。
方案三,B公司在與業主進行商議后,做出如下調整:減少設備項目金額500萬元,與此同時增加設計項目金額500萬元,即EPC合同變為設計項目金額為2 500萬元、設備項目為款4 000萬元、工程款價款3 500萬元,并分別進行核算。
B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
2 500×6%+4 000×17%+3 500×11%=1 215萬元。
很明顯,經過調整后相比方案二,方案三可以減少B公司增值稅銷項稅的金額,為1 270-1 215=55萬元。
EPC合同在建筑企業混業經營中具有代表性,使用非常廣泛。本文從納稅籌劃的理論依據著手,對建筑企業EPC合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歸納及實例分析,科學地運用企業納稅籌劃的一般技術和方法,結合建筑業的特點,分析已經實行“營改增”行業的政策,從微觀角度為建筑企業運營提供了增值稅納稅籌劃的新思路。
[1]胡怡建,田志偉.“營改增”對各行業稅負影響的動態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財經論叢,2013,(4):29-34.
[2]彭清清,泮靜怡.我國建筑服務業營改增稅制設計研究[J].國際商務研究,2013,(4):69-76.
[3]李士俊.直面危機、從容應對,搞好建筑行業“營改增”工作[N].中國建設報,2013-06-03.
[4]盧強,梅生偉,孫元章.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李曉燦.淺議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公路運輸企業的納稅籌劃[J].現代商業,2012,(8):194-195.
[6]鄢春春.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效應分析[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1):55-57.
[7]胡常青.建筑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與避稅籌劃技巧及典型案例分析實務全書[M].北京:當代中國音像出版社,2012.
[8]國家稅務總局.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Z].2013-05-24.
[責任編輯 陳丹丹]
F275
A
1673-291X(2017)21-0064-02
2017-02-07
李妙娟(1979-),女,陜西咸陽人,講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