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紅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議
張炳紅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熱點。傳統的金融行業管理模式逐漸無法切實地符合新時期的要求,其中,關于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議的研究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以至于提高其防范以及管理水平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個熱門課題。參照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借助于合理的措施,提高盈余管理的質量及水平,規范、科學管理,可以推動企業更加快速、穩定發展。著重探討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的有關對策,以期為加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參考。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措施
眾所周知,隨著現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在社會實際應用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的金融行業,已經得到國際上諸多相關學者的高度重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過程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管理水平的好壞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我國上市公司,適度的盈余管理已成為上市公司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上市公司通過盈余管理能達到平衡利潤、合理避稅等目的。我國目前市場機制不完善,因此,對于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讓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議,以至于更好地開展一系列相關的整治工作,進而為廣大人民群眾舒適與健康的生活保駕護航。
盈余管理行為引起的基礎是參照會計行為的特點,會計準則中對會計方法與會計政策的直接選擇,這個是無法避免的。新會計準則通過提高披露要求、縮減會計處理選項等措施進一步壓縮了企業利用會計準則漏洞操縱利潤進而誤導投資者的空間和余地,提高了財務報告的使用價值。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新準則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以及對固定資產折舊等準則進行了修訂,并且給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來調整其會計政策。現階段,在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總體素質較低、監管力量薄弱以及治理機制不夠完善的條件下,新的準則也有擴大企業盈余管理空間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對新準則進行補充和完善。
從長遠而言,最主要的應該是要讓企業自身合理地運用各種會計手段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促進市場資源合理配置,增強市場中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切實地反映可靠的會計信息。在我國市場治理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如何明確企業運用會計選擇的條件和范圍,科學合理地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特色的制度以及準則,就成為會計準則制定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旨在從有效的方向為企業提供正確的財務信息。
1.準則的制定必須要對于未來經濟環境的變化存在一定的準備空間,具有延續性及前瞻性,減小準則變動過大對整個體系造成的制約。
2.針對受主觀性制約不大的準則,有必要盡可能地減小其運用的空間,制定更加詳盡的條款。
3.制定會計規范、準則的人員選擇必須要更加廣泛,增強準則制定的公開性,從結合本國國情到借鑒國外經驗,從民間到政府,從理論界到具體實踐人員,各個方面均要考慮,以至于準則的制定具備相對廣泛的代表性,防止準則使用的過程當中出現差異。除此之外,還能夠加強不同行業對準則的認識。
4.對于不確定性相對較強,主要還是借助于會計人員主觀判斷以及主觀選擇的準則,同時要細化與明確運用各項準則選擇條款時所借助的條件。
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執行,即使會計準則制定得再好,最終也會變成紙上談兵。然而在發展中,國家經常欠缺這種合理的執行機制以確保會計準則的制定以及執行能與初衷相同。應鼓勵有誠信的公司有必要充分地利用會計準則體系向市場傳遞更加實用的信息,有效的執行能夠極大地加大上述那些不誠信的經營者的風險與成本,同時減小它們的資本成本。從很大意義上來說,準則的執行比制定更加重要。準則執行中的問題是由諸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包括法律環境、監管機制、公司內部治理和外部審計以及會計人員的素質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從企業角度,轉軌時期的上市公司內部存在較為嚴重的治理結構的缺陷和內部人控制行為,短期化成為普遍傾向,短期利益是其主要的追求,因而導致了大量的違規和機會主義行為。從注冊會計師角度而言,有的是片面追求利益而不顧職業道德,有的是迫于自己的威望和規模不夠,從而使得會計準則執行的過程當中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問題。從事后懲罰的機制來看,虛假信息披露者的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收益,現階段證券法律責任沒有真正落實,因此出現了虛假會計信息披露屢禁不止的現象。
1.我國上市公司一般情況下表現為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為防止在這一方面產生問題,有必要注意如下幾個措施:明文規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設立管理層與董事會之間一種以合約的委托代理關系為基礎。對公司經營與財務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設立審計委員會,同時擁有聘用注冊會計師的決定權等。建立健全和完善董事會,就高層管理的股份回購、重大關聯交易、吸收合并以及報酬和聘用等重大事項發表意見,在董事會中引入獨立董事。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監控機制,提高監事會和董事會等非經理人員信息評判、收集能力,從而切實地加強對公司管理部門的認識,降低信息不對稱。
2.完善公司產權制度。大量文獻指出,在我國普遍存在國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制度安排,因為特殊的委托代理鏈(官員作為第一層代理人,全民股東高度分散),國家控股會對上市公司的投融資行為、公司效率和業績、治理結構引起重要影響。只有完善的產權制度,從而成為真實財務報告的需求主體,才可以使投資者成為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的行為主體。這種產權結構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國家股比例過高和國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過高不利于經理層在更大范圍內接受多元化產權主體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和約束,董事會獨立性無法得到保障,小股東利益難以得到保障;股權的過分集中造成了政企不分;而且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
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的這種情況,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如下幾個措施:有效地解決法人股以及國有股的流通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強股東參與以及股權的分散化上市公司監控的能力與動機,從而更好地形成其有效運作機制;設立非行政性,即純經濟性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以解決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東實際缺位問題。
總之,通過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使上市公司管理的成本極大地減少,程序更加便捷。與此同時,隨著金融行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預見的是其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綜上所述,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在當前已經逐漸成為金融行業發展領域的一項至關重要的課題。與此同時,必須不斷加強其在相關領域中的應用,以發揮其應有的巨大效能,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企業更加穩定、快速地發展。針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已經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現階段,我國的上市公司盈余的管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進程任重道遠。現階段,我國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作當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及矛盾,并不斷被解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本文通過分析與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旨在讓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為人們的生活健康和舒適服務。與此同時,我們堅信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中的相關制度和有關技術的精進,將為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巨大的幫助。
[1]孟焰,張秀梅.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盈余管理與關聯方利益轉移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6,(4):37-43.
[2]于李勝.盈余管理動機、信息質量與政府監管[J].會計研究,2007,(9):42-43.
[3]劉牧野.基于盈余管理的博弈淺析[J].財會月刊,2008,(7):86-87.
[4]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8).
[5]賈小鶴.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及管控策略[J].管理研究,2014,(5).
[責任編輯 陳丹丹]
F830.91
A
1673-291X(2017)21-0071-02
2017-02-07
張炳紅(1978-),女,甘肅天水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從事會計及教學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