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會保險工作中的數據統計口徑問題
尹增軍
信息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社會保險的數據統計工作更加快捷便利,同時也為社會保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據和支持。在社會保險數據統計中,要努力確保數據口徑的正確性,確保保險數據的科學有效。本文主要分析了社會保險工作中數據統計口徑的相關問題,希望能夠促進社會保險工作的健康發展。
社會保險;數據統計;口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保險統計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發展,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險統計工作制度和社會保險統計報表制度,使社會保險統計工作逐步趨向制度化、規范化,逐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基金為核心,全方位地描述了參保覆蓋面、基金收入和支出等情況,為基金收繳率和負擔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但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統計指標體系不健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險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涉及的參保人員也越來越多,但現有的統計指標很難滿足社會保險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建設系統的、完善的統計指標框架,建立統一的統計口徑,科學地分析社會保險的統計資料。
2.部分社保統計口徑需修正
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依賴于統一規范統計口徑,同一指標因統計口徑的不同,統計的結果相去甚遠。如:目前不少地區在統計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時,僅將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在崗職工納入統計范圍,那些工資較低、用工數量龐大的眾多中小民營企業未能納入統計范圍,導致統計數據嚴重失真,由此導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連年大幅上漲,多數職工工資達不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多數企業和個人反映社保繳費基數太高,繳費太多而難以承受。
3.統計軟件水平較低
目前,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和基金管理等方面基本上各自處于封閉狀態,信息無法共享,受傳統統計思維的限制,統計軟件水平較低,且獨立于數據庫系統之外,制約了社會保險統計數據的進一步應用,不利于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社會保險統計數據反映了社會保險的現狀和發展情況。目前我國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參保人員大幅增長,各項社會保險制度運行安全平穩。2016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約為53563億元,比2012年增加22824億元,年均增長14.9%;基金總支出約為46888億元,比2012年增加23557億元,年均增長19.1%。社會保險在保障與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將更加顯著。統計數據是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據,對統計數據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能夠提高保險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將進一步推動社保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統計口徑是指統計數據所采用的標準,即進行數據的統計工作所依照的指標體系,統計口徑包括統計方式、統計范圍等指標。同口徑的數據參照不同,統計口徑也不相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因此,建立同口徑的統計指標體系對統計工作的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
大數據時代,只有做好同口徑的數據分析才能夠在海量的數據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計算技術的使用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能夠追溯到每一項具體的業務,通過不同需求、不同口徑的分析以及動態分析,能夠更加準確、科學地分析這些數據,掌握全局。
2.準確把握統一口徑
完整科學的統計口徑是社保數據質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統計工作不僅僅報表格、報數據,而是通過數據分析出社會保險的情況。如果所統計的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做出的決策就會延誤、不科學。因此,要保證使用統一的通用口徑,才能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真實、全面地反應社保的發展現狀。
3.社保統計數據口徑的分析
要積極利用同口徑數據,根據業務、財務中的數據,從邏輯關系、對比關系等進行對比分析,挖掘數據的價值。要留存精細的數據,挖掘數據背后的數據,從數字和數字的關系中揭露社會保險的發展規模、水平和結構等狀況,發現社會保險發展的規律,以此更好地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
1.努力提高社會保險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社會保險的數據統計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基礎的工作,是社會保障部門制訂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社會保險工作開展情況的真實反應。一方面,夯實數據統計基礎。要從基層入手,抓好基層的統計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統計體系。同時還要加強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計算機和軟件的操作能力,加快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嚴格查核數據。要制定嚴格的數據審核制度,在各統計環節設置嚴格的數據質量保護屏障,將虛假的數據屏蔽在外。要從邏輯關系、對比關系和平衡關系中對數據進行評估,確保數據統計 的質量;要制定嚴格的數據質量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建立定期的社保信息披露制度、監督制度,定期公開社保覆蓋、基金收支運營等情況。
2.努力提高數據統計方法的適應性
社會保險工作中的數據統計既關系到數據的質量,又關系到統計工作的效率,因此要堅持優化統計方法,確保其適應性。首先,健全社會保險數據統計指標體系。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整合社保統計指標體系,建立一套指標簡易、易于操作等指標體系,全面、準確地反應社會保險發展的特點,增強數據統計工作的服務性。例如,在做好滿足上級的數據統計指標外,還要滿足政府部門的需要,在社保、就業等多領域滿足監測和評價的要求。第二,在面對市場經濟的變化時還要根據新問題、新情況、新對象采取不同的調查方法,以靈活的調查方式滿足多層次、多部門的統計需求。第三,創新社保統計調查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為統計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學高效的方法,也為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提供了便利。
3.確保數據統計的高效性
社會保險工作中的數據統計為政府制定全面的、可持續的政策提供了依據,為群眾的理性行為提供科學的、準確的社保信息。首先,要做好對社保形式的監督職能。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掌握真實情況,獲得一手資料,保證數據質量;要加強社保形式的分析和判斷,密切關注重點指標的變化,隨時關注社保事件對社會保險事業的影響;建立月報告、季報告制度,提高社保監測水平。其次,加強咨詢功能建設。要利用統計信息資源深入開展研究,做好數字背后的信息分析工作,探索社保發展規律。第三,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務載體。要把握正確的方向,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服務,采取不同的措施、確立不同的重點,將社會保險信息服務引入到更加廣闊的領域,增強公眾對社會保險數據統計的認可度,使社會保險的數據統計發揮更大的作用。
社會保險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的生活,所涉及的各項社保數據十分繁雜。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險各險種的覆蓋人數將進一步增多,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認真研究數據統計口徑的相關問題,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數據指標體系和數據統計分析工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保工作決策的前瞻性、有效性,推動社保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昌邑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山東 濰坊 261300)
[1] 張璠.新形勢下做好煤炭企業社會保險工作之我見[J].經營管理者.2013(12).
[2] 關虹.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社會保險工作中的應用[J].就業與保障.2011(06).
[3] 陳娟娟.淺談新形勢下企業社會保險工作[J].經營管理者.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