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問責要盡責
王小平
中央頒發實施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闡明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體現了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嚴格要求。要落實好問責條例,筆者認為:必須樹立盡責意識,把問責變成盡責。
問責要盡責,要對焦問責。打靶要打靶心,問責要對準焦點,焦點抓住了,才能捏住要害,實現重點突破。當前要根據問責條例所列舉的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維護“六項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等焦點問題,嚴肅追責問責,使黨的干部為黨的工作盡職盡責,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加大黨的建設力度、落實“兩個責任”、維護黨的紀律。就審計工作而言,就是要圍繞推進改革措施落實不力、促進政令暢通不力等問題進行跟蹤問責,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問責要盡責,要精準問責。問責問準了,把板子拍實了,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才能起到賞罰分明的功效。問責條例明確了問責對象,并對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成員的責任進行了區分,明確了問責的情形,為問責的實施提供了基本依據。實行精準問責,就是要針對一些違規問題如:以集體決策犯錯為“擋箭牌”的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班子成立承擔不同責任進行處理,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班子成員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施其權、展其能、擔其責,更加明確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更好地履職盡責。作為審計機關對發現的問題要處理不同性質的關系:要處理故意與過失的關系。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謹慎處理;要處理好不會與不為的關系,把主觀上的消極松懈與受客觀因素的限制區別開來;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不能因為某個人的違紀違法問題,就對被審單位進行全盤否定;要保護好改革者懲處腐敗者,激勵干部敢于負責、勇于盡責。
問責要盡責,要制度問責。黨內問責程序的啟動,是問責工作的關鍵環節,實踐中往往存在上級交辦易、自己啟動難;對下級問責易、對同級問責難;對分管同志問責易、對一把手問責難;對輿論反應強烈的問責易、對群眾不知情的問責難。這就要求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用一把尺子量事量人,用黨的紀律約束問責于事問責于人,實行“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促使領導干部更好地為民掌好權、用好權、盡好責。就審計工作而言,就是要建立各項監管制度,以審計項目為載體,以審計監督為重點,按照“審前抓教育、審中抓督查、審后抓整改”的要求,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干部盡職盡責。
問責要盡責,要終身問責。問責條例明確規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的、后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嚴肅問責。實行終身問責制,補齊了黨內問責制的一個“短板”,體現了黨中央的鮮明態度,改變了以往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帶走個人利益、留下“爛尾樓”現象。更好地促進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開門決策、理性決策。作為審計機關就要深挖細找違法亂紀的人和事,不做無底線、無原則的“老好人”,不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的“小圈子”,不當危急關頭、急難險重的“退逃兵”,發現違紀違法線索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遷就,為造福一方履職用權、盡責用權。
問責要盡責,落實要擔當。問責是手段,盡責才是目的,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職負其責。黨的干部不擔當不盡責就要被追責,誰也不能例外,誰都必須盡責。領導干部只有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才能樹立合格黨員好樣子,立起領導干部好形象、努力為黨和人民用好權、履好職、盡好責、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