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劉本明養兔實現“三級跳”
在諸城市孟疃社區,有一片郁郁蔥蔥、占地百畝的銀杏園。在這片宛如世外桃源的銀杏園里,當地土生土長的劉本明建起了SPF級實驗兔生產基地(注:SPF級動物,指無特定病原體級實驗動物)。從養普通的商品兔,到清潔級的實驗兔,再到養SPF級實驗兔,劉本明實現了養兔的“三級跳”,用了30多年。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從院子里搭的露天兔舍,到占地百余畝的現代化兔場,他,有什么成功的秘密呢?日前,劉本明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選擇什么行業,要與當地產業相結合
劉本明是諸城市孟疃社區莊稼村人,初中畢業就輟學在家。那時,剛剛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人長期被禁錮的思想迸發出無限活力,大家都在想如何盡快發家致富。作為毛頭小伙子的劉本明,也不例外,他養過狐貍、貉子,倒騰過珍珠雞、七彩烏龜等……折騰了足有四五年,他發現這些東西,都不能長遠發展。因為,賣種只能賣一時,而最終的商品沒有銷路。

“那時候,我們諸城,連同周圍的安丘、蒙陰、沂水家家戶戶養兔子,每個鎮上都有商品兔收購站,諸城外貿(即“諸城外貿有限公司”,以下同——記者注)的兔肉出口量能達到全國出口量的1/4。”劉本明說起這些,頗有些自豪,“那時候,在我們這里,兔皮、兔肉、兔肉就都有人收購。”
開始,劉本明也和周圍人一樣,家里養了三五只兔子。到認準了這條路,他加快了發展的步伐。1991年,劉本明母兔存欄達到了1000只,成了方圓百里屈指可數的養兔大戶。
會養兔子,有好兔子,不愁銷路。依托當地兔肉大量出口的獨特優勢,劉本明賣種兔、回收商品兔,帶領無數父老鄉親走上了致富路。他,漸漸有了名氣。
為別人解決難題,才能為自己找到方向
從1990到2000年,雖然商品兔行情也是高一陣兒低一陣兒,但因為有諸城外貿,背靠大樹好乘涼,劉本明連同周邊的養兔戶,日子過得相對安穩——不管好孬總能賣得了,砸不到手里。
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諸城外貿慢慢不收兔子了,開始主營肉雞。
“兔子賣不掉怎么辦?”自己帶起來的養兔戶開始發愁,劉本明也有些發愁。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劉本明和家里人一合計,決定拿出全部家當,自己收購、自己屠宰、自己銷售!
2000年,在大下坡村西北角,劉本明建起屠宰廠,滿負荷屠宰量2000只,2004年屠宰量增加到6000只,到現在,經過第三次改進,滿負荷屠宰量已達到20000只。
建起屠宰廠,解決了養兔戶的銷路問題,但銷售兔肉這副擔子,壓得劉本明幾乎直不起腰。他南下四川、重慶找銷路,在本地推廣開兔肉直營店、把兔肉送到各大飯店……
“那時候真不知道什么是累,有時候一天只睡一兩個小時。”憶起曾經的倥傯歲月,劉本明無限感慨。
在建屠宰廠的同時,劉本明注冊了“本明兔業開發有限公司”,同時建起占地4公頃的養殖場。
幫別人,就等于幫自己。劉本明幫養兔戶解決了銷路,也為自己在兔業發展上找到了出路,并且是一條寬闊的大路,雖有荊棘,但陽光在前。
與別人走不一樣的路,才能發現別樣的風景
投資少,見效快,門檻低。這是2000年最初幾年,大多數人對養兔業的認識,為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養兔大軍中。在這股熱潮中,劉本明開始另辟蹊徑。
2002年,劉本明開始把兔子銷往上海,每年一兩萬只。這些兔子,是從普通的商品兔中挑選的大耳白,毛色整齊,身體健康,銷售價格比一般商品兔高一半,買家是日本一家醫藥公司駐上海的分支機構。
2005年,國內各大制藥公司,也開始用兔子做實驗。劉本明的兔子,因為質量好、供貨及時、價格合理,贏得了省內及山西、陜西、黑龍江、江蘇、貴州、廣西等10多家生物公司和高等院校的青睞,并與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2007年,國內實驗兔用量高峰期,劉本明一年銷售實驗兔20萬只。
2011年,銷售量達到30萬只。實驗兔的銷售收入,在本明兔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總收入中,占到了六七成。
大多數人在養兔子時,劉本明在收兔子、賣兔肉;大多數人滿足于一只商品兔賺三元兩元錢時,劉本明已經琢磨上了實驗兔。當大多數人眼饞實驗兔的利潤時,劉本明又有了新想法。
“當大家一窩蜂都干什么事時,你千萬別跟著,八成掙不著錢。”劉本明說,在市場競爭中,這是自己總結出的規律。
花別人不愿花的錢,贏得未來發展空間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劉本明發現,普通級和清潔級的實驗兔,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各大藥廠、醫學科研單位的需求。科研水平的提高,讓SPF級實驗動物,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建新廠,需要新地方。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好在,劉本明有儲備。
2000年,劉本明拿出全部積蓄建養殖場和屠宰廠時,孟家屋子村有7公頃地準備發展規模養殖,但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土地流轉了,沒有搞養殖。當地政府找到劉本明,希望他能接手。在建新場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下,劉本明又接手了這7公頃地。七拼八湊交上第一年的流轉費,劉本明讓郯城的苗木商送來了5萬棵銀杏苗。10年過去了,銀杏樹枝繁葉茂,胸徑大都達到了15厘米以上。
就在銀杏園里建SPF級生產車間!打定主意后,劉本明開始買鋼材、水泥、沙子,聯系國內最先進的凈化科技有限公司,請省內實驗動物專家竇如海、抗體制備專家劉永慶參與規劃建設。2016年下半年,投資1000多萬元,占地750平方的SPF車間連同4棟現代化、全封閉、全自動的養兔車間建成。他又高薪聘請有10年SPF車間管理經驗的李曉杰做車間主管,引進上海斯萊克標準SPF實驗兔品種日本大耳白和新西蘭。現在,本明生物有限公司具備了每年供應100萬只實驗兔、500只實驗羊的能力。
在養兔業風吹浪打30多年,劉本明的為人和眼光讓為他贏得廣泛的人脈。“劉本明做得很不錯!”曾任省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的竇如海說: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劉本明有膽略,有眼光,一直在引領當地兔業的發展,現在新上的SPF實驗兔生產車間,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來說,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標準。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劉本明對土地感情很深。現在的他,在現代化的兔場步入正軌后,在著手推動兔糞生物肥的研發。“讓兔糞去改良土壤”,這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特約記者 魏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