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汪力
從大紅大紫的新聞主播到褪盡鉛華走在屬于自己的《丹行線》上,朱丹花了10年時間。她曾竭盡所能去取得他人的認可以獲取安全感,笨拙而用力地度過了漫長煎熬的主持生涯。如今,36歲的朱丹對這個世界重新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在勇敢地撕掉了別人設定的標簽后,她覺得:“人生第一次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逃一樣的離開
2012年,浙江衛視主持“一姐”朱丹出走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直到3年后的一次演講人們才知道,這個陽光愛笑的主持人背后的膽怯和卑微。
2015年12月4日,她站在北大一個窄窄的講臺前,在誠誠懇懇地說了一番掏心窩的話后,突然語塞,一度思路混亂并全然忘詞。她哽咽落淚,幾乎崩潰,鞠躬稱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她說自己是農村出來、非科班出身的孩子,讀大學之前從沒站上過講臺侃侃而談。作為替補生進入浙江衛視,當有一天很多人開始叫她“一姐”時,她渾身一抖:“我對于第一是有敬畏的,怎么可能是我呢。如果我要成為第一就要非常努力,但每次做完我就知道,朱丹你根本達不到,還差得遠。”
為了小心安放好自卑的情緒,朱丹也戴上了與之匹配的自信假面。大概是厭倦了舞臺上被推著走的心浮氣躁,她逃也似的離開了奮斗10年的戰場。她說:“就像你在人群中很想回頭,很想停一停,但人群一直轟著你往前,你便只能越走越忐忑,因為你不知道會被帶到什么地方。”
野生的百合花
1981年8月,朱丹出生于浙江金華。出生后沒多久,父親就患了肺病,慢慢轉變為肺癌。由于怕傳染給年幼的女兒,朱丹被送到外婆家。直到6年后,父親去世,媽媽才把她接了回來。
8歲那年,朱丹擁有了一個新家。繼父的前妻也是因為胃癌去世的,留下一個比朱丹年齡還小的女孩。

朱丹從小就能體諒父母的不易,除了盡量為家里減輕負擔,還拼命地想成為父母的驕傲。高中時期,本來只是陪同學去考浙江傳媒學院,卻沒想到自己因為沒有壓力,大方應考誤打誤撞被播音主持專業錄取。但文藝生的“奢華”,是一個小鎮出來的姑娘無力承受的,朱丹感覺自己是一只再普通不過的丑小鴨。
為了賺取學費,朱丹拼命打工。大學還沒畢業,她去浙江衛視實習,倒水、打字,所有打雜的瑣事都認真去做。2003年,因為新招的人無故毀約,老師便想到了隱忍努力的她。從此,她成為浙江衛視的女主播。一開始并不容易,朱丹每天都嘴里含著鵝卵石、橄欖不停地練口齒,苦練基本功。靠著勤奮,她終于找到了女主播的感覺。
2003年,在浙江衛視的內部春節聯歡會上,朱丹表演的節目是用紹興方言播天氣預報。臺下的觀眾捧腹間打量著這個新面孔:“那個姑娘是誰啊?笑得蠻甜的,就是長得有些黑,不過紹興話說得挺溜的,臉皮也夠厚!”領導們也注意到了她:“這個姑娘挺好玩的,有娛樂精神,是一個苗子。”
轉機出現在2007年。浙江衛視推出新節目《我愛記歌詞》,她也沒想到,這檔節目會讓全國觀眾都認識了她。2008年,《我愛記歌詞》的收視率攀升到全國第一,朱丹也獲得了全國最佳主持新人獎。只花了5年,朱丹就登上了“綜藝一姐”的寶座。
自我拉扯
朱丹和她的舞臺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急速前進。
一個星期要做4檔綜藝節目,一天一般要錄兩期,一期節目4個小時的錄制,在臺上高跟鞋一踩就是10個小時。隨著曝光率猛漲,浙江衛視在她身上啟動主持人藝人化,“允許”她拍電影、演電視、接代言,朱丹于是有了自己的專屬經紀人、助理、化妝師。
然而,風言風語也跟著來了,連大學同學都來“問候”她走紅的真相。她那不易從內心根除的自卑感又浮出了水面。她在夜晚反省自己:“你憑什么站在這個位置上?憑什么讓那么多人喜歡你?”她無法容忍自己出一丁點兒錯,變得忙碌又焦躁。
她發現,自己在做一檔充滿仁心的夢想秀,是每個人夢想的助力者;但自己最平凡真實的夢想卻從來沒實現過。好勝心拖著她一直向前,缺乏安全感的自卑卻握緊了她的腳踝。
朱丹想要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因此毅然選擇辭職。
與自己和解
辭職后的第一件事,朱丹選擇了去澳門旅行,這是她憧憬過的悠閑生活,但她很快發現,換個狀態,仍是迷惘纏身。旅行回來后她也焦慮,“辭職時沒有給自己找后路,啪一下就辭了,心里面好慌。”
沒休息多久,2012年朱丹簽約湖南衛視。后來在一檔節目中念短信號碼時,她習慣性地念成了老東家浙江衛視的號碼,這一口誤導致臺里損失慘重,她一度被大家風傳說被雪藏了。曾經在主持界風生水起的朱丹,開始慢慢地把自己的事業中心轉移到了演戲上。做演員也讓朱丹拓寬了自己的人生緯度,知道了原來人可以這樣活著,她做了很多想做的事。
她開始主持一些安靜的節目。只為了像小時候一樣,在田里干活而去嘗試真人秀《喜從天降》;參與了一個叫《心路》的慢綜藝,在安靜的廟里跟嘉賓相處3天,在青煙繚然間輕聲訪談;沒有工作的時候就呆在家里,做做飯,聽聽音樂,看看書。減少了驚慌失措的忙亂和沒由來的狂熱,她不再著急地往前趕路,而是按照自己內心的節奏行走。
愛情溫柔了歲月
2016年,她開始制作一檔以女性視覺為主題、行走旅行為模式的人文探索類節目《丹行線》。這個節目不同于以往的旅行節目單純介紹景點、美食,更主要是以貼近當地生活的方式,去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感。
而關于旅行的意義,是周一圍教她的。她稱他為“周先生”,他們相戀于《繡春刀》的片場。
朱丹觀察到周一圍有一種靜謐的力量。和他一起的旅行,朱丹不再不停地拍拍拍,不再用照片慌張地抓住每一刻的回憶:“他看葉子就是看葉子,告訴我說這是什么葉子;拍照片很文藝,就和文藝書旅行書里的一樣。我才發現,噢,旅行要這樣子。”
她看周一圍騎摩托車出去只為了買榴蓮,然后回來繼續看書,這與她的風風火火不一樣。兩人在海邊打坐時,他告訴朱丹怎么安安靜靜地聽風聲、看浪潮。原本內心的不安在周一圍的帶動下變得平靜。
如今,已成人母的朱丹在微博上曬著與孩子、與丈夫、與溫暖小時光有關的一切,終于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盛放之地。曾經用光了力氣拼命前行,卻始終孤身一人;現在身邊圍繞著甜蜜的負擔,她卻輕松上陣,與最好的自己久別重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