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金
摘 要: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事業發生巨大變化,中學班主任工作也頗受影響,因此,我們只有明確當前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意義,找出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題,才能推動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不僅有利于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中學生;中學班主任工作
一、 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一) 中學班主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
學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尤其是當代的中學生,他們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受多方面的影響,其思想的關注點日趨寬泛和分散,價值取向更加多元,為此社會對他們寄予厚望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中學班主任應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中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懷和健康的生活情操,以使他們在意識形態日趨復雜的今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 中學班主任是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力量的協調統一者
中學班主任是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力量的協調統一者,其主要表現如下:第一,就社會而言,中學班主任在社會各種教育力量的綜合作用中,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第二,就學校而言,中學班主任是學校領導進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因此中學班主任的工作成效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全局工作,而且直接影響校風校貌以及整個教學質量。第三,就家庭而言,中學班主任只有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協調與配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出更大的教育功能。
(三) 中學班主任是中學生健康發展的引路人
中學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工作者把具有不同背景、年齡相當、不同個性的學生編成一個班級,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培養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班集體,在班級建設中,特別是中學班主任負有專門的責任。中學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在當今時代,中學班主任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開發潛能。因此,中學班主任是中學生健康發展的引路人,在其成長過程中著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 中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 中學班主任的工作觀念陳舊化
當前有些中學班主任仍沿用傳統方法進行班級管理,不僅使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而且與當代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在班級管理中,中學班主任擁有絕對權威,充當著“管家”或“警察”的角色。中學生常成為被班主任管制的對象,沒有機會參加班級管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保障。第二,中學班主任過分強調嚴格教育而忽視愛心教育。中學班主任常常不能全面了解和關心每一個學生,不能充分了解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 中學班主任的工作素養單一化
中學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中,由于缺乏深厚的理論和德育素養,使之與當今社會素質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不同步的現象。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中學班主任隊伍學歷層次較高,但不少中學班主任頭腦中并未完全具備整體的德育意識,因而導致一些班主任在工作效果不佳時,就悲觀失望,埋怨社會大環境不好,這是客觀事實。但從主觀上看,如果中學班主任能具有整體的德育意識,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現實社會中的社會人,而不僅僅是班集體中的個體,那么班主任在擁有較高學歷與較新德育觀念的雙重作用下,或許會作出新的反思。第二,當前,中學教師爭做班主任的現象非常普遍,但卻忽視了一名優秀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這說明某些教師爭做班主任工作的動機還存在著偏見,也就是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師德建設問題。可見,如何把爭做班主任工作與班主任應具有的素質統一起來,是當前值得研究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 中學班主任的工作決策片面化
在班級管理中,中學班主任常常缺乏明確的班級管理目標,僅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和經驗管理班級,使班級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中學班主任僅重視維持班級運轉的常規管理,而忽視了當今社會要求學生應具有的能力,因而不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第二,中學班主任只重視學生的學習要求而忽視學習指導,只重視管理學習秩序而忽視學習管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缺乏有效培養和指導。因此,在班級管理中,中學班主任會出現各種偏差,使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其班級管理決策亟待提高。第三,中學班主任只注重班級的社會化功能,忽視班級的個性化功能,導致班級活動中出現管理主義傾向,如中學班主任過分強調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和權利絕對化,忽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它強調班級管理的模式化、標準化和整齊劃一,而忽視對學生內在潛能的挖掘,使班級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功能無法得以協調發展。第四,中學班主任只重視處境占優勢的學生,忽視處境不利的學生,久而久之,極易形成教育資源不能共享的現象,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的局面。
三、 推進中學班主任工作對策研究
(一) 中學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要不斷地與時俱進
首先,中學班主任應不斷地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知識觀,認識到在社會中知識的意義及知識與人的關系,并考慮教育對知識的態度和立場,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全方位實施。其次,“中學班主任應以學生為本,確立科學的學生觀。新課程下的學生觀是指在尊重學生的存在價值和人格尊嚴、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尊重學生的心靈和感受中進行教育教學的一種教育理論。”因此,中學班主任應確立科學的學生觀,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再次,中學班主任應樹立綠色教育的理念,倡導多樣化的人才觀。在新課程改革下,中學班主任應立足于激發學生的活力,促使學生形成現代教育理念,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及創新能力。
(二) 中學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新時代下的素質教育要求中學教育者要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中學班主任必須具備更廣、更深的業務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首先,中學班主任要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明銳的洞察力。其次,中學班主任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淵博的知識和專業理論水平,還應有高尚的行為準則、思想情操、道德規范,這樣不僅有利于中學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而且也有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最后,中學班主任還應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法、黨的教育方針等有關文件,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提高對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三) 中學班主任應運用智慧和策略開展工作
面對復雜的教育現實,中學班主任不僅需要愛心和思想,還需運用智慧管理班級。首先,中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多表揚、獎勵,少批評、處罰,這不僅符合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教育原則,而且也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宏觀要求。其次,中學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并能及時改正錯誤,使學生在不斷的自我調節與自我激勵中,達到自我完善等,只有這樣,中學班主任才能自如地應對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四) 中學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中學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熟悉學生情況,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并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具體方法如下:第一,觀察法,即中學班主任仔細觀察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及情緒,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對班級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較準確的分析和評價。第二,談話法,即中學班主任應用真心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才可能把真實的心聲向班主任吐露。第三,調查法,即中學班主任應細心觀察學生學習和生活,經常找部分學生談心,詳細了解班級情況,以真正走近并了解學生。第四,書面材料分析法,即中學班主任只有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已經了解的情況和材料進行分析、定論,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 中學班主任應立志追求教育公平
中學班主任應樹立公平的理念,立志追求教育公平。首先,中學班主任應秉持“無歧視原則”,同時還應更多地同情、幫助處境不利的學生。其次,中學班主任應成為一名心理衛生工作者,不僅要指導學生健康的生活,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心理問題,同時還應在學生遭受心理挫折后,通過對他們提供幫助、咨詢和診斷,及時治療他們的心理創傷,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中學班主任要加強對自身工作和班級管理的研究,要認真分析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李猛.從新課改視角看中學班主任工作的創新[J].讀與寫雜志,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