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娜
(新密市稅源管理辦公室,鄭州452370)
淺議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鄭麗娜
(新密市稅源管理辦公室,鄭州452370)
現階段中國所采取的財政稅收體制是在1994年分稅制管理體制中演變來的,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目前所采取的管理原則是“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當前,中國財政稅收體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與不足,嚴重影響了財政體制的進步。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意義及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構建分級、分權的財政體制;制定完善的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國稅與地稅的協調機制等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措施,以期完善國家稅收體制。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問題;對策
在中國,財政稅收在整體收入中占據重要位置,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在財政稅收體系建設中,財政稅收管理是重要環節之一,其能夠平衡社會資源,合理分配收入,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有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積極探究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已經成為現階段最為關鍵的內容。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步,經濟結構的主體框架得以有效穩定,保證社會主義社會向更好的方向建設。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完善財政支出體制
開展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國庫支付采用集中支付,提升了國庫的優化空間;政府采購過程是在傳統的方法基礎上更加透明、公開。政府在社會服務和公共基礎建設方面加大投入,這樣既優化了支出結構,又增強了財務管理的成效,加快了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腳步。逐步實現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二)優化預算管理體制
完善預算體制改革,要從根本上加強對預算的監管制度。開展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單一賬戶、收支兩條線,在現有預算管理體制上,完善預算制度,提升預算監督體制效率,實現規范性運作。促進預算體制改革才能將預算體制上升一個高度,強有力的支持社會主義稅收制度。
(三)實現稅制的轉型
首先,統一稅收制度,使得企業展開公平競爭,優化平衡各種資源配置。其次,形成以增值稅為主的新型稅收體系,消費稅與營業稅作為補充,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型稅制替代具有計劃經濟特色的產品稅制,保障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最后,建立分稅制度辦法,加強財務分配,增強財務管理主動性,發揮財政職能。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離不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通過改革,能夠調節收入的平衡、改進資源的配置、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健全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了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是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減輕了企業負擔,企業就有充足資金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建立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二是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實現了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三是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提高了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一)缺乏完善的財政稅收體制
目前,國家財政稅收體制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財政收入分配方面呈現出集中向上的趨勢,這種模式無法進一步保證分稅制度的有效落實,除此之外,因為地方財政收支劃分不合理,從而會對中央宏觀調控的力度有所影響。二是很多比較重要的稅種并沒有納入到稅負征收范圍之內,比如資源以及環境稅,這種情況下則會導致稅收調節的社會分配功能出現失效現象。三是各類非稅收收入,包括國有資產收入,并沒有在政府財政收入管理體系范圍之中。
(二)未對財政稅收加以管理
從當前財政稅收管理體制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很多情況下管理人員因為受到業務、行政雙重管理體制的影響,各類弊端層出不窮。并且難以對財政稅收管理加以控制,這種情況下則會導致無法嚴格按照相關準則,沒有根據實際的法律法規,且因為當前并沒有形成財政稅收管理制度,缺乏監督與管理。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在國家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有非常多地區財政稅收管理力度逐漸被削弱,甚至有諸多地區的財政稅收管理機構撤銷,這樣便會導致整個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隊伍呈現出不穩定現象,且缺乏工作積極性,嚴重制約了國家財政稅收工作的有序發展。
(三)缺乏規范的轉移支付
通常情況下轉移支付是構建在分稅制之上的,且主要是由集中程度比較高的中央財政進行支出,這種行為的目的是進一步緩解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現象。但是當前中國轉移支付規范性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對轉移支付工作加以監督與管理,長此以往則會導致中央財政向地方政府支出的過程中出現糊涂賬現象。二是轉移支付的類型比例不規范,難以對地方利益加以維護,且還會導致稅收返還比例較高,無法真正實現財政支出的均等化。
(一)構建分級、分權的財政體制
毫無疑問,在當前構建分級、分權的財政體制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甚至還能夠實現國家財政支出的穩定發展。第一,中央需要賦予地方政府財政實權,從根本上促進地方政府在稅種范圍內實施稅收減免以及稅收立法的權利。第二,在進一步保障中央財政快速發展的趨勢下,要實現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有效劃分。第三,需要建立在相關政府部門財政劃分的基礎上,實現對財政支出的直接管理,如此才能真正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才能盡可能的減少支出的責任。
(二)制定完善的財政管理體制
從基本屬性分析,財政稅收政策屬于經濟政策,需要嚴格按照市場、優化、服務的基本準則,對管理范圍加以確定。其中在制定財政管理體制的時候需要做到:第一,實現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分類管理,根據現實情況制定公共債務管理制度,可以讓地方政府對相關項目實施融資,這樣一來才能緩解地方財政的壓力;第二,要將省級、市級、縣級財政統一管理,構建自上而下的財政稅收一體化管理模式;第三,財政稅收部門需要在整個管理中將稅收管理積極納入到管理體制之中,不斷創新財政稅收的管理職能,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與要求,真正實現財政稅收管理的科學性與高效性。
(三)完善國稅與地稅的協調機制
對于稅務機關來說,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就是要明確國稅與地稅間的關聯,確保彼此間的有效協調。在實行分稅制體制改革下,各地都設置了國稅與地稅兩套稅收征管機關,因此,對政策出現不同理解時,彼此之間應充分開展信息交流、共同探討、合力解決問題,良好協調國稅與地稅的關系。
(四)制定有效的轉移支付體系
正如上文所言,現階段轉移支付體系的目的是緩解經濟不均衡現象,當前轉移支付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專項轉移支付、財力轉移支付、稅收返還與體制補助。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兩點:第一,因為缺乏有效的制度,無法對轉移制度工作的有效監督與管理,這樣則會導致出現各種類型的糊涂賬。第二,因為轉移支付類型不合理,會對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收益造成影響,會導致財政支出均等化原則逐漸喪失作用,無法實現均等化發展,因此,需制定有效的轉移支付體系,完成發展戰略目標。
(五)科學制定財政稅收收支范圍
依據優化、服務原則,明確財稅管理范圍、稅負比例,切實加快公共服務均衡化過程。明確責任和權力的財稅管理,確保稅管部門行使權利責任,擴大稅收管理范圍。此外,要結合實際,以及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逐步將財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中。
(六)不斷提高相關管理者的素養
在國家財政稅收管理體制不斷創新與發展的進程中,管理人員已經成為了整個財政稅收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在新時期,積極提高管理人員的素養,提高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已經成為了時代賦予的要求。此外,在提高財政人員管理能力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財政稅收管理的法制化,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財政稅收法制體系,不斷提高監督力度,積極構建完善的財政稅收管理秩序,才能真正保證財政稅收管理的有效發展,實現財政稅收管理的有效性。
在整個財政中,財政稅收是一個重要部分,其發展直接影響整個財政的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結合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財政稅收體制。在新形勢下,運用創新思維,為其改革提供幫助,完善革新力度和支付制度,全面實施稅收轉型方案。
[1]申紅.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管理,2015(6).
[2]郭淼.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的認識與探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1).
[3]張素寧.創新思維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分析[J].現代商業,2014(2).
[責任編輯:龐林]
F830
A
1005-913X(2017)09-0087-02
2017-06-07
鄭麗娜(1985-),女,鄭州人,經濟師,研究方向:財政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