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序光
(三明市清流縣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福建清流365300)
社會養老保險的財政風險及其對策研究
李序光
(三明市清流縣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福建清流365300)
現從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財政現狀及問題分析入手,探究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財政風險形成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了合理延長退休年齡和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減慢人口老齡化進程;改革現有公職人員不合理的離退休經費制度;合理促進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降低流通中貨幣供給量;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等措施。
社會養老保險;財政風險;對策;研究
近些年來,社會福利因其直接關系著每個人的利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項目。養老保險支出在社會保障體系占有較大比例,其財政狀況決定了社會保險及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財政狀況。然而,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改革,養老保險已覆蓋全民,既包括公職人員,也包括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農民,政府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保險資金,導致政府財政風險的發生。因此,為了預防和避免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的發生,解決養老保險的財政風險問題,保證政治穩定,現從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財政現狀及問題分析入手,探究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財政風險形成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了應對社會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的具體措施,為社會養老保險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自2000年開始至今,中國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超過GDP的增長速度。通過對財政支出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隨著我國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改革,特別是在最近幾年,養老保險覆蓋范圍逐年在擴大,現已將全民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的范圍中。盡管農民的養老金沒有固定的標準,基數較少,但是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數量較多,仍然會使財政補貼支出負擔較大。
為了維持財政支出與收入的穩定,在支出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收入也要隨之增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我國出現了稅收增長的現狀,可是稅收水平處在亞洲最頂端,甚至高于世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同時,高水平的稅收水平會阻礙經濟增長,引起財政收入降低,因此,增加稅收水平不是理想的增加財政收入的策略。由此可見,政府財政支出會逐年增長,而財政收入在逐漸下降,最終導致財政風險的發生。
在我國的財政支出中,有一部分固定支出用于公職人員的養老保險。由于公職人員擁有一定的社會保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員參與公務員考試,公職人員的數量在大量增長,導致政府養老保險的壓力越來越大,有關數據顯示,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費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目前我國人口比例較適宜,適齡勞動人口數量相對理想,從數字方面考慮,每一年的養老保險基金存在較大經濟利益,然而存在一種現象,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資金的缺口較大。事實表明,即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所有結余資金都用于填補個人賬戶,仍然會有空賬。我國財政在新農保支出方面,每個農民的額度只有55元,然而農民的數量相當多,在財政支出中也占有較大比例。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形勢嚴峻,巨額的財政支出壓力必然引起財政赤字,如果出現債務危機將會出現財政風險的狀況,只有將有效預防和避免財政風險,才會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
自20世紀末期起,我國已成為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人口每年以較快的速度增加。老齡化人口數目的增加,退休人員的數目必然也在增加,從養老保險方面考慮,繳納者的數量減少,而使用者增多,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增大。如果養老保險的支出大于收入時,政府則需要增加財政開支來彌補缺口,因而政府財政出現風險。另外,自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了較多的“421”家庭,對于一個家庭而言,養老壓力是極大的,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家庭養老不符合實際,老人的養老問題往往需要社會養老系統來解決,這些社會養老系統的運轉是需要由財政出資完成的,增加我國財政風險的發生機率。
(二)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成為一種趨勢。實踐證明,近些年我國城鎮化進程較快。城鎮化發展的結果是城鎮人口數量增加而農村人口數量減少。在我國,城鎮與農村的養老基數差別很大,農村養老金大大少于城鎮的養老金。我國城鎮化進程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而不能只是“表面工程”。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只是數據上的城鎮化,基礎設施設計不符合規范,不但沒有帶動經濟的發展,反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浪費國家財產,損失較大。因此,城鎮化快速、不合理的發展會增加國家財政中養老保險的支出,甚至引起財政風險。
(三)通貨膨脹的非預期發生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社會供給大于社會需求。適當的通貨膨脹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超過一定的界限,通貨膨脹會帶來危害,物價飛漲,阻礙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宏觀調控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自2011年開始直至現在,存在通貨膨脹的現狀,生活用品、房價等在持續增長,居民生活成本顯然增加,必然導致工資的上漲,退休金也會增加,則引起財政支出的增加,導致財政風險。
(四)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不合理
在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統籌資金缺乏,而個人賬戶處于“空賬”運行狀態。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盈余在一定階段比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少,年終盈余在很大程度上比個人賬戶總額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形勢嚴峻。“空賬”運行表明,個人賬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符合代際公平的要求和“統賬結合”制度的規定,使養老保險支出存在風險。其次,養老保險繳納分配比例不合理,資金源頭少。在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繳納中,職工所在企業、單位的繳費比例相當高,而職工承擔的低于企業承擔的50%。另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納來源由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構成,若開發不到別的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渠道,在繳費人數不斷增加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勢必導致財政風險的發生。
(一)合理延長退休年齡和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減慢人口老齡化進程
退休年齡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隨著社會、經濟、人口素質等具體情況具體制定。現階段我國現在的退休年齡是在1978年規定的,其中男60歲,女50歲,女干部55歲,但隨著人口壽命的增加,規定顯然不符合我國的現實狀況。而很多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是高于中國的。如果合理延長退休年齡,可增加繳納養老保險收入,減少養老保險的支出,有效維持養老保險收入與支出間的平衡。自2015年10月起,“二孩政策”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人口老齡化進程,有效避免我國發生養老保險財政風險。
(二)改革現有公職人員不合理的離退休經費制度
有關專業人士預測,自2025年起,我國政府每年需要承擔5 000億元~14 000億元的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為減輕國家財政壓力,采取了相關的改革措施,公職人員如果每月繳納一定的養老保險費才能享受退休后養老保險費用的使用權。這種改革措施不僅有利于國家,同時也是符合現實狀況的。與大多人員相比,公職人員的工資是較高的,適當繳納社會保障費不僅符合權利、義務平衡的原則,也符合公平的原則,促進社會的穩定,減慢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發生的進程。
(三)合理促進我國城鎮化的發展
城鎮化的發展狀況體現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合理的城鎮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保持協調一致。我國要根據各個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開發,避免浪費資源。對于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勞動力需求量增加時,可鼓勵農民進城工作。然而,當城鎮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與經濟水平相符或超越其需要后,就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減慢其發展速度。這種情況下,農民不應進城,而是尋求其他的工作,有效減慢城鎮化進程,進而減少養老保險支出,避免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現象的發生。
(四)降低流通中貨幣供給量
要降低貨幣供給量和投資速度,控制物價可適當提高存貸款利率。存貸款利率的升高使交易成本和投資成本增加,則有效減少了交易量和投資量,物價會被控制,人們的生活成本不再增加,減輕了國家財政中工資壓力,退休金的壓力隨之減少,則減慢了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的發生進程。
(五)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
一是完善與養老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使養老保險的財政監督工作有法可依。合理規劃統籌資金和個人賬戶資金,避免“空賬”運行。二是完善養老保險基金監督體系,建立養老保險基金監督機構,并由專人負責,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透明。三是對于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工作,要做到全民參與和監督,不僅使每個參保人員明白基金的運行狀況、繳費明細和個人賬戶余額,而且要通過相關培訓使無論參保人員還是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都能明白養老保險的相關知識和基金狀況。從而降低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的發生概率。
隨著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擴大和對養老保險的不斷改革,養老保險的財政風險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現從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通貨膨脹的非預期發生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不合理四方面分析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財政風險形成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通過合理延長退休年齡和適當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合理促進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降低流通中貨幣供給量和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等解決措施,進而有效避免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的發生。
[1]岳公正,王俊停.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及新型補償制度改革[J].經濟學家,2016(12):30-36.
[2]賈占標,劉進財.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財政負擔與可持續性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12):28-31.
[3]程紹翀,程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吉林市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23):6-7+9.
[4]宮曉霞,崔華泰,王洋.財政支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國外經驗及其啟示[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2):44-52.
[5]梁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風險及其對策分析——以甘肅省武威市L區為例[J].現代婦女(下旬),2014(4):39-42.
[責任編輯:王鑫]
F325.1
A
1005-913X(2017)09-0089-02
2017-07-21
李序光(1970-)男,福建清流人,經濟師,研究方向: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