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廈門361000)
互聯網金融的構建模式與風險
張梅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廈門361000)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行業網絡化的發展,具有金融行業的普遍性特征,同時又比一般性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更復雜、更多元化。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針對性的從建立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管理體系三方面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模式構建策略。實現了從抗風險角度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研究目的。
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展開的資金融通以及金融服務的現代創新式金融。互聯網金融最早形成于1995年,至今歷經三個主要發展階段。互聯網金融的初級階段是從1995年全球第一家網絡銀行建立至2003年,在這一階段互聯網金融以簡單的業務模式不斷探索發展之路,網絡銀行、網絡保險以及網絡證券是這一互聯網初級階段的主要業務范疇。由于當時世界范圍內的計算機應用并不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隨著計算機用戶的普及以及社會各領域對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了2002至2012年的高速發展階段,在網絡證券、網絡銀行等基本業務基礎之上,互聯網金融開發并推廣出電子商務、搜索引擎、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高新技術下的業務形式。通過對這些高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互聯網金融極大地拓展了發展空間,為社會提供了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從2012年互聯網行業的爆發開始,互聯網經濟模式下的企業與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在這種市場需求推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第三階段。包括大數據金融、第三方金融、P2P等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主流。
網絡環境下的金融行業能夠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優勢以及互聯網經濟發展實現自身的不斷演進,互聯網金融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根據市場經濟特點以及政策趨向來設定發展戰略,結合互聯網技術以及金融市場需求來構建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金融用戶需求的變化而逐漸升級。這些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為金融客戶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同時也從多個層面貢獻著互聯網金融的社會效益。
(一)P2P網貸模式
P2P網貸模式在2005年形成于英國,并因其靈活的業務形式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迅速推廣。P2P網貸模式突破了傳統銀行作為融資媒介的形式,借款人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當中發布借款信息進行招標,投資者能夠在掌握借款人詳細資料及資金流向的前提下,對投資行為進行的自行分析與決策。拍拍貸成立于2007年,是中國首家P2P網貸平臺。在隨之而來的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實體金融信貸市場資金流動不足推動了P2P網貸模式的發展。P2P網貸模式因借貸形式的靈活性而獲得廣泛的認可,這也是推動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眾籌平臺模式
眾籌平臺模式能夠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優勢,將借款者與投資者之間建立的更加立體的銜接。借款者可以通過眾籌平臺模式展示某種創業項目或者某種藝術創意,用以吸引投資者的投資興趣。投資者可以根據對項目或者創意的判斷而酌情設定投資金額,投資形式包括“團購”“預購”等形式。眾籌平臺模式下金融業務形式能夠滿足更多的創業者,為創業初始階段的商人、藝術家等人群提供了資金融匯渠道。眾籌平臺模式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社會效應被放大,為社會提供了超越金融領域的現實價值。當前的眾籌平臺模式更加趨于服務性和公益性。
(三)第三方金融模式
第三方金融模式并不局限于互聯網平臺,而是采用線上與線下以及移動端的協同模式。如:財付通、支付寶等形式。第三方金融模式按照發展路徑來劃分可分為兩類,分別是獨立第三方模式和平臺依托模式。獨立第三方模式完全獨立于電子商務平臺,只為交易行為提供的資金支付方案或者資金預付方案。獨立第三方模式在運行過程當中并不為交易雙方提供擔保服務,這為獨立第三方金融模式減小了金融風險。同時強化了獨立第三方金融的靈活性,使其更具有發揮空間。平臺依托模式在獨立第三方模式上增加了資金保管功能,也就是增加了擔保服務。買賣雙方未對貨物進行共同確認的情況下,金融平臺可以暫時代管資金,待買賣雙方確認之后將資金轉移給賣方。第三方金融模式能夠為電子商務活動增添更多的交易形式,進而使得第三方金融模式獲得了極大的推廣。
(四)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網站利用平臺權威性和公信力優勢銷售各種金融機構產品。互聯網金融門戶以“比價+搜索”模式為經營策略核心,將多種金融產品及其關鍵信息在門戶網站中發布,投資者可以將多種金融產品信息進行對比分析,進而選擇適合自身投資需要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門戶網站是金融產品銷售的媒介平臺,實質上并不負責金融產品的銷售,所以互聯網金融門戶能夠最大化避免政策風險。同時互聯網金融門戶也不提供第三方資金管控功能,由金融產品的買賣雙方直接進行資金流動。金融渠道功能是互聯網金融門戶的核心價值體現,正是基于互聯網金融門戶在互聯網金融市場當中金融渠道作用的發揮,推動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
(一)客觀性風險因素
首先,互聯網金融缺乏相應的標準規范。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較快,但是整體市場架構并不成熟。互聯網金融的市場運作形式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對于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較高的難度。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制度嚴重缺乏,市場幾乎處于無法管理的狀態。但是現在缺乏相應的規范制度進行管制的前提下,對行業的持續良性發展極為不利。其次,技術架構的復雜性。技術問題始終是困擾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主要因素,不僅從兼容技術角度制約著互聯網金融的向前發展,更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生成的溫床。互聯網金融不僅要應對病毒、黑客等安全因素,更要面對新舊技術交替銜接時的系統漏洞問題。綜上所述,政策保障與技術安全是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客觀性風險因素。
(二)主觀性風險因素
互聯網金融行業本身的特點就具有高風險性,其內在風險成因往往是導致其經濟利益損失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互聯網金融主體對信用風險的評估管理上,金融行業的市場運行對于用戶的信用過于依賴,如果沒有科學而系統化的信用管理機制為其進行風險支撐,那么互聯網金融主體將處于極大的風險之中。而且由于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互聯網金融主體對信用風險評估大幅度放寬而導致大量利益損失的實力不勝枚舉。
(一)建立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
互聯網安全體系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當中的基本構成,從網絡技術角度維護互聯網金融的運行安全與穩定。主要針對影響互聯網金融安全的病毒和黑客等惡意攻擊,同時能夠對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系統更新過程當中出現的銜接漏洞進行及時處理。為跟隨當前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構建誠信安全識別體系來對用戶個性化大數據進行分析,進而能夠為風險管理提供具有高價值的大數據參考依據。加強對移動客戶端口的技術控制,最大化的保證金融主體與移動用戶之間的金融資本往來安全。
(二)建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代表著隱形資本的信用成為了繼貨幣之后的主要價值交易對象。對于個人或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管理是影響當前、更是影響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課題。以央行征信系統為核心依據、以相關網絡調查信息為輔助依據,通過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時代尖端技術的應用來實現精確化的信用評估。不僅能夠為互聯網金融主體有效降低信用風險,更能夠為互聯網金融主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納入更多的信用安全用戶,進而通過對信用風險的科學管理來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效益。在中國未來的金融行業發展當中,對于信用的管理將成為決定互聯網金融主體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因素。所以在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當中,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議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三)建立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管理體系
互聯網金融面對的眾多大小風險之中唯有運行管理風險最高,而且互聯網金融主體的內部運營管理也是其市場發展問題的核心。對運行策略進行優化并進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當前的互聯網金融主體的運行管理問題,但是若要實現互聯網金融主體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科學而系統化的互聯網金融運行管理體系,進而對信息機制的運行實現科學化管理、對資金監管做到合理化管理、對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以及網絡完全體系都能夠做到系統化把控。進而使互聯網金融得決策能夠實現系統化和長效化。互聯網金融的抗風險模式的構建,是基于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形勢以及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而針對性提出的發展策略。通過互聯網金融主體對運營管理體系的把控,進而實現對整體互聯網金融的抗風險模式運行的科學掌控,從而在市場運行過程當中有效的應對各種風險因素,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金融風險是限制互聯網金融實現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主觀性風險因素和客觀性風險因素的探析得知,規范制度、網絡技術、信用管理以及運營管理是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依據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實際發展特點和金融市場客觀規律,有針對性的實施互聯網金融的抗風險模式,能夠幫助互聯網金融主體實現持續性發展。
[1]姚國章,趙剛.互聯網金融及其風險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
[2]劉秀光.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安全系統的構建[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責任編輯:王旸]
F830
A
1005-913X(2017)09-0107-02
2017-06-07
張梅(1978-),女,哈爾濱人,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