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霞
(中共淄博市委黨校,山東淄博255033)
推動淄博市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研究
梅紅霞
(中共淄博市委黨校,山東淄博255033)
淄博市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總體上投入不足、文化產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和創新度不夠等原因,制約了淄博市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對此,今后淄博市必須切實加大文化產業發展投入、培養高素質的文化產人才隊伍、實施文化資源和產業功能整合創新工程等措施,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淄博;文化產業;問題;對策措施
近年來,淄博市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并以此推動淄博這座重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文化產業日益成為淄博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個定位三個著力”的總體要求,在“一園二帶三基地十大產業”的政策指導下,將“231”戰略、“326工程”作為核心工作來抓,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一)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近些年,淄博市先后制定下發了《淄博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近二十個政策文件,不斷加強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還積極按照“創業者出一點、財政補貼一點、稅收減免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的“四個一”的思路,加大對文化企業的減免稅支持和信貸扶持。去年稅務部門對全市近50家文化企業減免稅7356.6萬元,多家銀行給全市165家企業提供了信貸業務,貸款金額共計20.59億元,授信金額達28.13億元。
(二)特色文化品牌優勢開始顯現
目前,全市已擁有十多個區域文化品牌,超過三十個工業文化品牌和十多個文化節文化品牌。有像齊文化、聊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飲食文化及周邊民俗文化等區域文化品牌,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齊文化旅游節、聊齋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為代表的節日文化品牌,有“齊風陶韻·生態淄博”“淄博陶瓷·當代國窯”等文化品牌,也有突出淄博市“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品牌的陶瓷琉璃、周村絲綢、臨淄仿古蹴鞠、淄硯、鼻煙壺內畫和刻瓷等包含濃郁區域特征的作品,淄博歷史和當地習俗相結合的五音戲、聊齋俚曲、古代足球等歷史文化產品,更有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齊文化旅游節、聊齋文化旅游節、旱碼頭旅游文化節等節日文化品牌。
(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實現突破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升級,淄博市不斷加大研發、引進吸收力度,并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文化產業進行改造,大力扶持創意、會展、資訊等新興文化產業。淄博市放寬市場準入,以優惠政策為支持,網絡文化信息產業迅猛崛起。目前,全市共有WWW網站1 300余個;上網用戶30多萬戶,其中寬帶上網戶22萬余戶;數字、網絡服務公司近50家,卓創資訊、海爾兄弟、泰寶鐳射、盛唐文化、美圖生活傳媒、盛世天元數碼動畫、新火炬信息、凱拓和隆眾等涉及信息咨詢、創意策劃、軟件開發、網絡運營、動漫設計的新興文化企業呈現出較好地發展態勢。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淄博市文化產業已經躋身全省前列,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一)文化產業發展總體上投入不足
資金問題一直制約著淄博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單一的投資主體投資金額小、過度依賴政府,無法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導致產業發展資金短缺。資金不足不僅使一些文化產業項目規劃起點不高,規模不大、產出有限,而且使許多文化設施、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項目啟動緩慢,有些項目開發進度慢層次低,甚至處于停滯狀態,造成許多文化資源浪費。
(二)文化產業發展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目前,淄博市在現代傳媒、數字視聽、文化產品創意等新的文化產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引進不夠,離文化產業需要的人才和技術目標仍差距甚遠,這嚴重抑制了文化產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其次,文化產業的大多數經營者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窄,仍然使用傳統的文化管理工具,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知識和實踐經驗比較缺失。
(三)文化產業創新度不夠
一方面表現在創意水平不強,在創意活躍的數字音樂、影視、動漫等領域鮮有作為,而工藝技術以傳統工藝技術為主,很難形成產業化。另一方面產業增加值不高。據統計,2016年淄博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統計已達303.67億元,而體現文化產業核心層增加值僅為幾十億元,特別表現在影視業、演藝業、新聞業增加值不是很高。
(一)切實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投入
在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上,對于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財稅政策要抓緊改善落實,切實增加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要積極加速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建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支持發展新媒體及先進的文化業態,支持文化企業兼并重組及改制上市。要加快財政文化資金投入,更好地完善文化產業的財政資金供給結構,進一步提高重點文化領域資金保障,在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中增加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經費,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財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重點加強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落實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壯大文化企業整體實力,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
(二)培養高素質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
今后要按照淄博市提出的《關于著力建設文化名城的意見》的要求,創建合理的文化人員培育、使用、選拔和引進機制,重心放在引進緊缺人員和戰略人員,找準時機努力培育一些精通專業的人員及懂管理的人員,并推動其中一部分優秀人員逐漸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師與領軍人物。加強與國內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聯系合作,探索實行“一對一、面對面”柔性引進機制,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規模質量,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堅持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充分激發人才創造活力。注重通過培養、吸納、聯姻等途徑,造就一批創意人才、經營人才、經紀人及企業家隊伍。
今后還要不斷改善文化專業人員培育吸引制度,倡導設立“淄博市文化人才”信息庫,電視臺、廣播電臺、淄博日報、淄博晚報要制定地域文化推廣介紹宣傳專用頻道、欄目,向外界介紹淄博市的文化產業大師。積極加快緊需人才引進計劃、緊缺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向文化領域傾斜,重心放在引進緊缺人員和戰略人員,找準時機努力培育一些精通專業的人員及懂管理的人員,并推動其中優秀人員逐漸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師。加強市、區尤其是農村、鄉鎮、社區、街道等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規劃,將各基層文化部門人員配備齊全,積極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廣、完善文化協管員制度。大力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發揮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主力軍作用,調動文化企業、科研院所和職業培訓等機構和單位的積極性,挖掘和培養一批職業人才,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庫,為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積蓄人力資本。
(三)實施區域文化資源和產業功能創新整合工程
1.加快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要以高新區、文昌湖旅游度假區建設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為依托,創新“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積極推薦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二是加強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要加大齊文化等重點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力度,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演藝精品和旅游商品。三是加強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鼓勵新聞媒體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印刷新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優化媒體采編、內容制作、存儲、出版、分發流程,提升數據處理能力。
2.加快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一是實施齊文化、聊齋文化等優秀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全面盤清文化資源家底,探索建立完善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積極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二是完善“圖書館+書院”模式,實施鄉村儒學、社區儒學推進計劃,鞏固提升稷下書院平臺設施。三是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建設。積極扶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0個。積極評選認定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實施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創建一批文化生態名村、名鎮。扶持101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
3.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要促進淄博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一是要打造文化創意產業與本地區域文化資源的一致化,創造有影響力的品牌。二是要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三是重視政策法規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四是加快文化傳創意產業的集團規模和集群效應,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代產業發展的一種趨向。例如,有關部門要積極組織舉辦“淄博文化創意大賽暨文化創意周”活動,推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文化創意作品,引導以數字、網絡、動漫為主創意成果找到合作企業,促進創意成果的產業化,形成創意文化產品及衍生品,加快形成創意產業鏈發展。
[責任編輯:胡冰]
F592
A
1005-913X(2017)09-0118-02
2017-07-06
2017年淄博市百題調研課題:推動我市文化產跨越式發展研究
梅紅霞(1972-),女,山東淄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建設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