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勝
(黎明職業大學,福建泉州362000)
助推泉州制造2025優化地方政府金融扶持路徑
楊國勝
(黎明職業大學,福建泉州362000)
制造業是我國優勢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2年,國務院將泉州設為第三個“金改”試驗區,意在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2015年,中國工程院將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旨在推進泉州城市升級,打造智能化、創新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結合的城市。雖然泉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6年保持全省第一,并占福建省的1/4強,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面臨嚴峻挑戰,亟需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利用政策紅利,拓寬金融對接通道,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營造金融宏觀環境,鼓勵個金融機構擴充金融業務,積極進行金改創新,并健立健全金融風險監管體系,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從而為泉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大步跨入全國制造業強市行業提供重要保障。
泉州制造2025;泉州“金改”試驗區;金融服務實體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泉州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尤其在制造業等傳統產業,創造出“晉江經驗”和“泉州現象”的泉州民營經濟,成為地方經濟的主導力量,成為泉州經濟最大的活力源泉。
(一)“中國制造2025”研究文獻綜述
近年來,全球主要大國紛紛高度重視制造業,并用新技術重塑制造業,制造業和工業的強大對任何一個強國而言都是“立國之本”。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重構和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展開,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推動“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業整體能力升級成為攸關未來國家命運的重中之重。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這是強化高端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規劃。它是著眼于國際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變革大趨勢制定的長期戰略規劃,不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在應對新技術變革中實現高端跨越發展。《中國制造2025》將深化體制改革作為戰略支撐和保障,努力破除我國制造業發展體制機制障礙,解決制約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層次矛盾,激發市場活力。在資金投入方面,將運用政府和社會化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并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逐步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制造2025”將給金融業帶來什么?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金融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技術進步的沖擊。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存在著“互助互推”的“雙向創新驅動”的關系。也就是說,既要制造業強國,也要金融業強國。在“互聯網+”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下,金融資本與生產資本將高度耦合。
2012年末泉州正式獲批成為第三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泉州金改的最大特色在于“金融扶持實體經濟”,旨在通過一系列改革,以改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為重點,以深化金改項目化運作為抓手,打通金融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兩個通道”,建設具有泉州特色的實體金融服務體系。泉州被列為“中國制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和實踐范例,把握機遇,結合前期金改方案,努力拓寬泉州制造業的融資渠道,降低制造業融資成本,加強和改善金融對推進“泉州2025”的支持,努力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體制機制,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政府金融行為研究文獻綜述
關于地方政府金融行為,國內外學者從總部經濟的興起、定義、功能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取得一些成果。通常認為,現代金融學始于50年代初,對其有重要貢獻的原創性理論主要包括:Arrow-Debreu的一般經濟均衡理論,Markowitz的投資組合理論,關于公司財務的Modigliani-Miller理論,Sharpe等人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Fama的有效市場理論,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權定價理論和Ross的套利定價理論等。行為金融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學術界公認的嚴格定義。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后,行為金融的研究進入黃金時期。90年代后涌現出一批學者,其中Odean(1998)對趨向性效應的研究,Ritter(1991)對IPO異常現象的研究,Kahneman等(1998)對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切換機制的研究都得到廣泛關注,他們的研究對行為金融進一步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國分稅制改革后,由于地方之間經濟競爭日益激烈,而可用于發展經濟的地方財源有限,因此地方政府強化其金融努力以支持經濟發展。一般認為地方政府行為與地方金融發展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的行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地方金融繁榮,地方金融的發展繁榮又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和服務保障。
(一)外部因素視角
1.“三期疊加”對泉州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經濟增長壓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2015年泉州第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構成為:2.9:60. 97:36.12,呈“二、三、一”型產業結構,作為第二產業主體的工業,仍以傳統制造業占主導地位,其發展受工業化和城市化滯后的瓶頸制約。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少。二是城市集聚輻射力弱。從空間看,目前中心市區170平方公里規劃區內,真正能開發利用的土地不足20平方公里,嚴重制約了中心城市的發展。三是城市建設管理水平不高,針對在泉非公人才的問卷調查顯示,認為最吸引的工作地點是廈門的占54.5%,而選擇留在泉州的僅有7.9%。四是專項扶持資金諸多不足。財政部門在項目審核和資金監管上,很難形成統籌規劃、集中投入,難以使有限資金形成規模效應和發揮應有作用。
2.省內發展格局對泉州經濟的倒逼
隨著福州、廈門自貿區相繼成立,區域競爭更趨白熱化,將對泉州構成“虹吸”效應。經濟缺乏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由于縣域經濟實力較強的晉江、石獅、南安等市區面積分別只有12.8、8.5、10.4平方公里,集聚和輻射功能弱,難于發揮縣域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沿海山區發展不平衡,形成沿海和山區兩個不同發展層面,其中晉江、石獅等沿海縣(市)發展較快,安溪、永春、德化等山區縣發展較緩,城鄉差別明顯。
(二)內部因素視角
1.產業綜合競爭力有待提升
泉州市產業集群的主體依然是傳統產業,2015年五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20%,而五大傳統產業同比增長僅為7.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業增加值2.3%,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95%以上,比重過高。
2.企業融資渠道有限,資金不足
企業融資分為直接融資(上市、發債)和間接融資(銀行貸款)兩大融資方式,對國內中小企業,特別是泉州民營中小企業來說,這兩大融資方式困難大。
(三)企業經營者視角
1.缺乏創新支持的環境
一是民營企業家在真正產品研發創新的主動性還不足。二是創新環境不適應。社會關注、資金支持、自主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三是創新動力不足。創新周期長、見效慢;對企業創新者、經營者激勵力度不大。
2.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
1-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應付職工薪酬比增23%,比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增幅高20.2個百分點。勞動力成本占總運營成本的比例從前兩年的10%,提升到目前的15%-20%,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大增。
3.人力資源不足,高級專業管理人才缺乏
鄰近的省會福州和特區廈門,對泉州人才產生較大的“虹吸效應”,造成直接沖擊。
(一)政策紅利仍未充分利用
泉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八個相關鼓勵政策,以《關于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見》為核心,但是政府推進金改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的部分政策舉措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二)金融發展所需的環境支撐體系亟待完善
近年來,泉州城區面積不斷擴大,相應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前進步伐。目前的硬件和軟件水平,難以吸引國內、國際較高水平的金融機構平臺來泉設立公司或者分支機構。
(三)金融支撐力度不足
2015年,受年中證監會暫停IPO影響,新增上市企業數量明顯下降。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多屬傳統產業,企業上市后勁不足。引進海絲沿線國家(地區)金融機構等一些金改項目進展不大,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等一些創新舉措需要加大協調推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仍較突出。個別銀行抽貸、壓貸、惜貸現象仍然存在;企業融資渠道仍較單一,社會融資規模出現收縮;原本采用的互保聯保風險凸顯,抵押擔保難的問題難以突破。
(四)金融風險日益凸顯
金融風險防控壓力加大。企業資金鏈風險更加凸顯,不良貸款持續暴露,至2015年12月末,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140.34億元,比年初增加88. 72億元;不良貸款率2.58%,比年初上升1.53個百分點,金融風險形勢不容樂觀。
(一)充分利用政策紅利,拓寬金融對接通道
泉州金改可為商業銀行創新和探索集團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體制機制提供了試驗空間。商業銀行可以利用政策扶持相關業務發展的機會,探索與創新有利于推動總分行、境內外業務聯動及資源共享的體制機制,深入挖掘在泉業務潛力,并根據業務實踐檢驗體制機制創新的成效,以待條件成熟時向其他地區推廣。
(二)發揮政府導向作用,扶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加大對小微企業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規范民間融資,推動民間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重點向中小微企業發放首筆貸款和信用貸款。二是健全融資擔保體系,組建政府發起或支持的再擔保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提升融資擔保有效性,并鼓勵金融機構對市場前景好、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三是支持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鼓勵商業銀行到社區和農村增加服務網點。四是加快設立中國金融租賃登記流轉平臺和中國融資租賃資產登記流轉平臺,支持設立融資租賃產業基金和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基金,支持金融租賃總部機構做大做強,鞏固全市金融租賃公司在全國的行業領先地位。五是積極推動完善租賃公司和租賃資產的稅收政策。支持租賃公司利用自貿試驗區政策加快發展,創新與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合作模式,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六是積極發展離岸租賃、保稅租賃、聯合租賃等創新業務,探索開展融資租賃與風險投資相結合的風險租賃業務,引導租賃公司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七是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推動租賃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立統一共享的綜合信息統計分析體系,搭建“專家+管家”式綜合服務平臺,構建租賃業創新服務基地,健全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三)增強政府運作能力,營造金融宏觀環境
一是加強經濟金融運行監測分析,做好信息反饋。金融部門建立和完善經濟金融監測制度,及時分析預測本地經濟金融運行趨勢,掌握區塊信貸運行情況,及時了解企業信貸需求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報告。二是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把握好產業政策,用好用足信貸政策。突出加快“綠色信貸”建設,突出加大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服務業、居民消費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積極推動支農服務創新,加大“三農”支持力度。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切實保證對“三農”資金有效需求的信貸支持。四是改善企業融資結構,拓展直接融資渠道。鑒于橫店集團短期融資券成功發行的經驗,積極引導企業選用短期融資券、債券、信托等多種融資工具,不斷拓展直接融資渠道。五是出臺鼓勵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意見,積極引進專業私募股權投資資金,并努力幫助擬上市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六是創造金融服務所需的支撐環境,如提升城市品位,引進高端人才,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營造資本營運國際化環境。
[1]金碚.中國制造2025[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7).
[2]吳曉波,朱克力.讀懂中國制造2025[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67.
[3]周濟.智能制造——中國2025的主攻方向[J].中國機械工程,2015(17):2273-2284.
[4]歐陽日輝.“中國制造2025”將給金融業帶來什么?[J].銀行家,2015(7):32-35.
[5]姚余棟.既要制造業強國,也要金融業強國[J].經濟研究參考,2016(13):32-35.
[6]劉志陽.西方行為金融理論:一個文獻綜述[J].Academic Research,2002(2):12-15.
[責任編輯:龐林]
F830
A
1005-913X(2017)09-0127-03
2017-07-22
楊國勝(1960-),男,福建泉州人,副教授,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