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飛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使用,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制造和能源消耗國,能源發展一直都保持著迅猛狀態,這也是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行業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光伏、風電等行業保持了持續擴張的態勢,更打破了傳統能源企業之前長期壟斷的局勢。因此,傳統能源企業應當借助當今的資本市場,走產融結合之路,從而才能夠更快地獲得資本、業務等方面的資源,這是一條真正能夠繼續存活下去的途徑。
新時代背景下,傳統能源企業采用產融結合的發展方式對其長久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改善融資困難問題及縮減交易成本
目前,傳統能源行業的發展限制主要來自于銀行的信貸政策,這是因為企業的發展需要的資金支持大多來自于銀行信貸。近年來,銀行信貸不斷縮緊,而能源企業的投資規模卻反呈擴大趨勢,且其投入周期性較長,這預示著能源企業對資金的大量依賴性在短期內難以改變,而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面臨著體制轉型,這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通過產融結合手段能夠有效的在產業集團內部注入資金,從而提高了產業集團對資金的掌控力,并且能夠極大的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資金使用更加有效安全。
(二)有利于服務主業的發展
我國大型的傳統能源企業主業主要是煤炭業,輔助行業主要有機械裝備加工、物流運輸、電力、化學化工等。采取產融結合手段更有利于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靈活使用,也有利于金融服務的開展。并且產業集團能夠自由選擇符合自身狀況的融資形式,采取產融結合手段對現代能源企業的發展極其有利,對現代化綜合產業集團的建立具有極大的幫助。
(三)有助于平滑能源行業的周期性轉變
能源行業周期性較為明顯,金融行業雖然也與經濟周期性波動密切相關,但其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因其業務分布不僅局限于單一企業,也關聯于企業的附屬行業的業務規模等。因此,其資金投放分布較廣,風險也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經營穩定性的特點。產融結合模式能夠享受到金融業的高回報,又能夠做到有效平衡能源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對金融行業與產業板塊的協同發展極為有利。
(四)有助于降低管理風險
能源企業因存在多年,其在自身領域的經營方面經驗極為豐富,而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面臨著嚴峻的資產不良的形勢。在此大背景下,通過產融結合模式再加上能源企業豐富的產業經營經驗,便能夠幫助其下屬企業加強業務能力、分散風險,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風險控制能力。
近些年來,我國規模較大的能源企業,尤其是央企級別的能源企業,也開始逐步提升自身在金融產業方面的投入,雖然通過產融結合能夠有效的幫助能源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轉變,從而獲得了其它企業所難以獲得的優勢力量。但是,應當看到的是產融結合模式并非是萬能的,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存在著弊端,若想要其產融結合之路走的順暢,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一)主業與金融業發展存有矛盾
一個企業在初始進入金融行業時可能因金融行業的高利潤而脫離自身的目標定位,往往會忽視了自身主業的發展而在金融的跑馬圈中大力狂奔。這從德隆系大廈的崩塌過程中可以獲得深刻的認識,德隆系其主營業務是與工業相關,通過多年的收購兼并,逐步成為了一個擁有證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多家金融機構的大型公司,并開始在金融界大肆擴張,這樣導致了其主營行業發展日趨變弱,逐步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埋下了巨大的經營風險。后期德隆試圖將主營業務轉變為金融行業,通過商業銀行和信托在二級市場進行融資操作,導致了最終局面無法掌控,以倒閉告終。相對于德隆的最終轟然倒塌,美國制造業巨頭通用電氣的產融之路是更值得借鑒的。通用電氣的產融結合之路走的可謂極其成功,堪稱行業典范,但卻在2015年對世界宣布除去大部分旗下金融業務,將重心放在高端制造業上。但在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年代,通用電氣公司為保證公司利潤,開始大力進入金融行業,這也在短期內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金融利潤。但是,近年來通用電氣的大量金融業務導致其逐步偏離主營業務,也給其財務帶來了高耗現金流的特性,而金融部門占有了通用電氣90%左右的資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金融部門收入驟減、評級下滑,這導致了通用電氣的股價狂降83%,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為了降低財務風險,及早降低危機的影響,通用電氣開始逐步剝離旗下金融業務并改變企業戰略,通過減少投資規模、金融資產剝離等方式實現快速瘦身,將資金有效集中在制造業上,從而逐步擺脫金融風險,實現再次騰飛。通用電氣采取的金融業務剝離方法,并非脫離產融結合模式,而是在美國外部金融業強大的服務保障基礎下,采取矯正“輕實業重金融”的戰略手段。
(二)金融服務中隱藏風險
產融結合有利于資本的協同發展,也帶來了產業經營與金融業務更替的風險。金融業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其自身的高杠桿、易擴散的特性,此特性決定了其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而能源行業近年來發展處于低谷期,其資產負債率越來越高,自身營救能力不足,也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并且在產融結合的過程中,內部交易的存在也將風險擴大化,若沒有一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一旦引爆金融風險便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產融結合的企業比傳統的純實業公司會產生更大的危機。
(三)產業與金融業文化融合性問題
因能源產業與金融業屬于不同行業,其業務也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在風險防范及風險承受方面的文化有著較大的差異性,這也是目前我國產融結合所存在的較大的問題。當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二者之間的股權、人力關系等逐步建立時,從一方面來說,這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放貸風險問題,但是這種情況的存在也導致了放貸審批的放寬,甚至存在私自交易或被迫放貸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造成了產融結合的實際效用小于理論效用,難以做到在文化上的完全融合,達不到最優的組合效果。
產融結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的效果,能夠促進產業的發展,也適合當代互聯網金融的時代特性,但若要做好產融結合,仍需要做好很多工作,現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主業為基礎并保證戰略一致
在開展金融業務初期,傳統能源企業應當要十分清楚自身的戰略目標及未來公司的走向,在進行自我定位時應當同時考慮企業的實際需求及資源布置狀況,一切均需要服從企業戰略目標。
(二)做好產融結合經濟體的審核工作
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設置“障礙”,盡量讓實業經營的企業避開金融市場,通過采取建立專門金融機構的方式來進行產融結合工作,由專業的財務公司或金融機構來負責管理各類金融資產。同時加強對采用產融結合模式企業的審核,優先考慮經濟實力較強、經營穩定性好、防范風險能力強的企業。
(三)要重視產融文化的協調發展
發展產融結合應當首先要滿足市場的運行規律,一切都需符合實業和金融的文化本質規律,要保證二者發展的協調性,遵守相關金融、稅收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并能夠取二者之長,加速二者文化的融合,尋找發展的平衡點。
[1] 楊增夫.樹立科學發展觀、服務能源工業[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4(4).
[2] 迪 生.能源工業努力適應變化的技術[J].國外科技動態,1997(5).
[3] 陳琳琳,楊 宇,洪 輝,金鳳君.中國能源工業空間分布、基地識別與演變特征[J].資源科學,2016(12).
[4] 齊 慧.能源工業10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J].能源研究與利用,2012(6).
[5] 周一工.低碳經濟下的能源工業與新能源發展[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11(4).
[6] 王秋彬.中國能源工業內部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15).
[7] 李 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速建設新型能源工業基地[J].中國行政管理,2009(6).
[8]阿拉騰敖其爾.關于我區能源工業實現科學發展的幾個問題[J].實踐:思想理論版,2009(10).
[9]江時學.能源工業“國有化”難成拉美主流[J].中國企業家,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