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CircuitBreaker)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是指為控制股票、期貨或其他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風險,為其單日價格波動幅度規定區間限制,一旦成交價觸及區間上下限,交易則自動中斷一段時間(“熔即斷”),或就此“躺平”而不得超過上限或下限(“熔而不斷”)。狹義則專指指數期貨的“熔斷”。之所以叫“熔斷”,是因為這一機制的原理和電路保險攤類似,一旦電壓異常,保險絲會自動熔斷以免電器受損。而金融交易中的“熔斷機制”,其作用同樣是避免金融交易產品價格波動過度,給市場一定時間的冷靜期,向投資者警示風險,并為有關方面采取相關的風險控制手段和措施贏得時間和機會所謂熔斷機制,是指金融市場在交易過程中,當價格波動幅度達到某一限定目標是,交易將暫停一段時間,或者交易可以繼續進行,但報價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內。
第一種是漲跌停板制。例如我國股票市場的漲跌停板制度規定,當個股價格漲跌幅度觸及10%時(ST股票為5%時),交易繼續進行,但報價限制在10%之內。第二種是個股交易暫停制。例如美國股票市場的暫停交易制度規定,當個股價格偏離前五分鐘交易平均價格的幅度大于區間限制,且沒有在15秒內回到區間限制內,將被暫停交易5分鐘。第三種是市場交易暫停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熔斷機制。當有代表性的市場指數漲跌超過預先設定的幅度后,市場暫停交易一段時間。
2015年中國股市愁云慘淡。從牛市起步到瘋牛的形成,再到股災爆發流動性完全喪失,8月下旬開始,中國股市經歷了又一波大幅下挫……9月為預防今后金融市場劇烈異常波動,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征求意見通知,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數熔斷機制。并于2015年12月4日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機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設計的熔斷機制設置有5%、7%兩檔閥值,當觸發5%熔斷閥值時,暫停交易15分鐘,熔斷結束時進行集合競價,之后繼續當日交易。14:45及之后觸發5%熔斷閥值,以及全天任何時段觸發7%熔斷閥值的,將暫停交易至收市。
(一)熔斷幅度過小
世界各國對熔斷幅度的設置在5%~40%。我國設置為:5%和7%。就目前來看,這兩檔閥值已經沒有什么區別,到3%就會到5%,也就必然會到7%。除非大規模行之有效的救市,否則基于磁吸效應和羊群效應,設置這兩檔熔斷幅度就會形同虛設。
(二)漲跌幅閥值為同一檔
根據統計,在2015年6月15日開始的這輪大跌中,一共有20個交易日可以觸發熔斷,其中6個交易日因為上漲、14個交易日因為下跌。據中金所統計,滬深300指數11年來有105次可以觸動熔斷閥值,其中觸碰跌幅閥值的次數明顯高于漲幅閥值。因此將漲跌幅閥值為同一值是極其不合理的。
(三)T+1交易模式先天不足,容易造成流動性危機T+1是非對稱的,即今日賣掉的股票可以兌換成現金,但是今日買入的股票必須明日才能自由交易。對于買方而言,增加了其持倉過夜的風險。一旦出現問題,更多人會選擇賣而不是買,這便會造成流動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