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宗禮(內科主任醫師)
8個身體小細節發現心臟病的“蛛絲馬跡”
文/趙宗禮(內科主任醫師)

雖然一葉可以障目,但是知微卻也能夠見著。有時人身體一些細小的、并不起眼的變化,卻使我們順藤摸瓜,找到了心臟病的依據。那么以下細小的身體變化,就足以引起我們警惕了。
1.耳折征:是指耳葉和耳廓邊緣的耳垂上,有一個明顯折痕,呈45度向后方延伸。這個說法是1973年Frank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也叫作Frank's征。在我國也稱為冠心溝、腦動脈硬化耳褶征。研究報告指出,之所以耳折征和心臟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關性,是因為耳垂為身體要端部位,由結締組織構成,對缺血相當敏感。動脈硬化導致的血流減少會引起耳垂血管斷裂,造成側向的皺紋。約有2/3的冠心病人耳折征陽性;男性冠心病人更為多見。但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假陽性。耳折征也可見于一些腦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部分健康人,尤其是健康老人。《新英格蘭醫學》在2013年6月13日刊發文章確認,“耳折征”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種表現,而且不僅僅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征象,也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雖然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一種方式,但要準確判斷的話還是應該通過血脂、CT、造影、心電圖等檢查方式,結果較為準確。
2.手診:冠心病人在中指和無名指下方、感情線上方,尤其是食指縫下,出現米字紋,提示病人可能有心肌缺血、心絞痛。
手指末端或腳趾端明顯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患者。
無名指短粗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如果無名指與食指的長度相同,那么在四五十歲期間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要比那些無名指比食指長的人高出很多。無名指較長與男性的心臟病發病率較低之間存在著相關性,這種相關性在女性并不明顯。
3.口臭:美國《預防醫學雜志》刊登相關研究顯示,由牙齦疾病引起的口臭問題可能“連累”心臟。牙齦炎癥,牙周袋內細菌每天都在通過破損的上皮組織進入血液而引發一過性菌血癥。在細菌的作用下,牙周病患者的血管形成動脈硬化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更容易出現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因此保護好牙齒和口腔,也就保護好了心臟。
4.運動時打呵欠:紐約州立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打哈欠有助于促進血氧和大腦降溫。但如果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停打哈欠可能預示著你身體的循環系統出了問題,無法將運動產生的熱量有效地散發出去。如果在運動時不停打哈欠,提示可能心臟或循環系統出現問題。
5.起身頭暈:突然站起來頭暈可能是“體位性低血壓”。如果頭暈持續了幾分鐘,而且年齡小于55歲,這可能表明存在潛在的血流量的問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發現,起身頭暈的人比不存在這種征兆的人患心臟病的概率高54%。
6.紫舌:國際和平醫院發現冠心病舌紫者占84%,可疑冠心病舌紫者占85%。血氣分析亦證明紫舌者確實存在血氧含量明顯下降。阜外醫院對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表明,在發病早期舌質顏色偏暗或紫色占93.0%,有瘀斑點的33%。
7.臉色: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兩側顴骨處明顯,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征。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征象。先天性心病人常有口唇紫紺。
8.是否痤瘡滿臉:青春期長滿臉痘痘,會降低心臟病發病率。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如果你在青少年時期長痤瘡,說明青春期睪丸激素含量較高,而今后患冠心病的風險會下降33%。
這些細小的身體變化,提供了一些心臟病的蛛絲馬跡。但還不能就依此而診斷心臟病。可以順著這些蛛絲馬跡,請心內科醫生做心電圖、動態心電監護、心臟彩超,甚至做冠脈造影等相關檢查來確定有無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