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延群
急性崴腳怎么治最可靠
文/王延群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損傷,俗稱“崴腳”,尤其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更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受傷后切忌推拿按摩受傷部位,切忌立即熱敷,熱敷需在受傷24小時后開始進行。如果此時按揉或熱敷傷處,不但不能消腫止痛,反而會加重患部的損傷,致使傷處血管擴張,增加出血量,使傷情進一步惡化。那么,當我們崴腳后應該怎樣做才能科學合理,不加重病情呢?
1.休息。立刻停止行走,盡快找個平穩的地方坐下來,如果可能找到可以充做拐杖的支撐物,至少在24~48小時內向它借力,不要讓受傷的踝關節承受重量。受傷的踝關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痊愈,這段時間里最好停止工作。使踝關節迅速痊愈的最好辦法就是休息。
2.冷敷。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控制傷勢發展,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最初的48小時內,可以用冰袋或者毛巾包裹冰塊敷在腳踝,特別是腫得厲害或者疼痛最厲害的部位,每小時冷敷10分鐘。記住要在皮膚和冷敷包之間放一塊濕布,同時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出現發紫、麻木時立即停用。剛受傷時不要熱敷,以免擴張血管,增加出血量。當疼痛和腫脹趨于穩定,放低患腳時感覺不太脹,傷處皮膚的溫度恢復正常,一般是在48~72小時之后,出血停止了,可以使用熱敷幫助消散瘀血。
3.保護傷處。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后可用繃帶、三角巾等布料加壓包扎踝關節周圍。亦可用數條寬膠布從足底向踝關節及足背部粘貼、固定踝關節,以減少活動度。無論包扎或用膠布粘貼均應使受傷的外踝形成足外翻或受傷的內踝形成足內翻,以減輕對受傷的副韌帶或肌肉的牽拉,從而減輕或避免加重損傷。繃帶要纏緊,但別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時間可在一周以上。
4.抬高患腳。坐下或躺著休息時,用枕頭、沙發扶手或背包抬高受傷的下肢,要讓你的腳略高于心臟,并且把身體伸直。這樣可以促進靜脈回流,加快血液、淋巴液循環,不會瘀積在血管破損的地方,從而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
5.用藥。止血:剛受傷時,可以用“好得快”噴在傷處,同時服云南白藥膠囊。鎮痛: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幫助舒緩發炎或疼痛。活血散瘀:48小時以后,出血停止,腫脹也穩定了,可以外敷五虎丹、內服活血止痛散等散瘀。也可以試一些自然療法,用花椒、姜、鹽加水煎煮后浸泡受傷的地方。
6.按摩。一般受傷后經過24小時才可以按摩。可先點按太溪、昆侖、解溪、太沖等穴。局部血腫明顯的,可用輕手法在損傷部按、揉、推,然后外敷活血中藥。
7.適當活動。受傷最初兩天,最好不要活動。等到腫脹和疼痛逐漸減輕時,就應該增加一些柔和的運動,例如抬高腿時,做足部前伸、后屈、左右伸展、順逆時針旋轉的活動,以幫助局部腫脹的吸收。
特別提醒:如果受傷后30分鐘內出現明顯腫脹,或經過48小時在家治療,腫脹情況沒有改善,就應該去醫院了。若患足壓痛局限,隨著腫脹消退而疼痛不減,應去醫院檢查,拍X光片,判斷有無骨折。
為了預防踝關節扭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些準備動作,活動關節,使全身肌肉協調活動。下坡、下樓、走不平坦道路時要當心,防止踩空、絆腳。女性朋友盡量少穿或不穿高跟鞋。對有創傷性骨關節病的運動者,應嚴格要求以繃帶裹踝和足才能參加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