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 周江華 李 星 董碧蓉2,
(成都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老年綜合評估軟件在社區老人多維評估中的實用性
楊 穎1,2周江華1,2李 星3董碧蓉2,3
(成都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區中和社區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同時檢驗自制老年綜合評估(CGA)軟件的可操作性。方法按照人口學基本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能力等設計問卷調查表對263名老年人(≥60歲)進行調查,每位老年人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評估員采用老年人群疾病與功能評估的流程,完成CGA。結果3.4%的老人能力完好,36.8%輕度失能,27.1%中度失能,32.7%重度失能。日常生活能力受損老人最多(90.5%),感知覺與溝通能力受損老人相對較少(71.1%)。年齡、文化程度、婚姻、宗教信仰、居住情況、經濟來源與失能有相關性(Plt;0.05,Plt;0.01)。結論成都市高新區中和街道老年人的健康素養狀況不容樂觀,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老年綜合評估;失能;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綜合評估(CGA)由英國米德爾塞克斯醫院的Marjory Warren于20世紀40年代首次提出〔1〕,CGA全面關注老年人健康、功能狀態、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2〕,多項研究報告表明CGA是老年醫學中重要診療手段,并廣泛應用于臨床〔3〕。本研究采用自制軟件對成都市高新區中和社區,年齡≥60歲的老人進行CGA,旨在了解老人功能狀況。
1.1對象 2015年5月根據成都市高新區中和社區政府提供的資料(身份證登記),選擇該社區自愿報名參與評估項目,年齡≥60歲的老年人共263人。其中男96人,女167人,年齡(85.07±5.84)歲。
1.2方法 采用自制的CGA軟件,制作基于國家《民政行業標準——老年人能力評估》,組織專家進行了適當優化和修訂,并經預試驗,對發現的問題反復修訂,最后由專業軟件公司制作成為用于社區CGA。對每位老年人的能力評定是根據老人回答問題、知情人提供信息和調查員觀察的結果綜合而成。評估內容包括4項: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估、精神狀態評估、感知覺與溝通評估、社會參與能力評估。每項結果均根據得分分為能力完好、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再據民政行業標準要求,綜合四項情況將老人能力等級劃分為4種程度,即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結果在軟件制作時已輸入程序,評估者只需在問卷過程中選擇符合老人的選項,輸入軟件,將自動生成結果。評估員根據老人健康情況,采取集中和入戶兩種方式,利用評估設備對老人進行評估。數據由評估員統一上傳,后由高級評估員進一步審核,最終以報告形式提交給政府和被評估的老人或其家屬。參與評估老人或其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質量控制 課題組對參與評估的評估員有嚴格要求,必須是有執照的醫護人員(醫師資格證、護士資格證),并從事老年醫護工作3年以上;且統一由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老年科博士團隊講授培訓知識,共8次(24個學時);現場評估時,要求評估員對資料進行每日自查,由參與問卷制定的相關部分實施質量控制并核實數據,且隨機對已經評估的老人抽查再評估,核對進行評估數據是否一致,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秩和檢驗。
2.1老年人群的單維健康狀況評定 ADL以較費力的沐浴為例,不需任何幫助者120人,需要幫助者143人。認知功能下降的老人最多(62.7%),有抑郁癥狀(29.7%),有攻擊行為(9.5%)。視力下降老人最多(79.1%),聽力下降(76.8%)、溝通能力下降(62.7%)、存在意識障礙(25.1%)。工作能力下降老人最多(96.2%),其余下降比例為時間與空間定向能力(73.4%)、生活能力(72.2%)、社會交往能力(69.2%)、人物定向(39.2%)。ADL、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的綜合評估見表1。
2.2影響老年人群失能的主要因素 171例自報患有慢性疾病,其中女性位于前3位的慢性疾患依次為高血壓(41.2%),冠心病(16.0%),糖尿病(10.9%),男性前3位慢性疾患同樣依次是高血壓(29.1%),冠心病(14.5%),糖尿病(10.0%)。慢性病種數與老人綜合健康狀況間無統計學差異(Pgt;0.05)。年齡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01),且60~80歲組平均秩次為95.5,81~90歲組平均秩次為127.66,≥91歲組平均秩次為174.73,可以認為老人年齡越大,失能情況越嚴重。性別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無統計學差異(Pgt;0.05)。文化程度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5),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失能情況越嚴重。婚姻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5),在婚組平均秩次為118.1,非婚組平均秩次為140.65,可以認為非婚組失能情況較嚴重。宗教信仰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5),無宗教信仰組平均秩次為134.0,有宗教信仰組平均秩次為93.62,可以認為無宗教信仰組老人失能情況較嚴重。居住情況不同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1),獨居組平均秩次為77.1,和親人居住組平均秩次為134.6,可以和親人居住組老人失能情況較嚴重。但結合實際,不是因為和親人居住導致老人能力下降,而是失能后必須和親人居住,獨居的條件是老人沒有失能。保險不同對老人失能程度影響差異顯著(Plt;0.05),有保險組平均秩次為114.1,無保險組平均秩次為137.5,可以認為無保險組老人失能情況較嚴重,有保險保障的老人相對失能情況較輕。見表2。

表1 老年居民單維健康狀況評估比較〔n(%),n=263〕

表2 老年居民基本信息與失能結果比較(n)
本文評估發現,成都市高新區中和社區內老人失能情況較為嚴重。絕大多數老人出現了一種或多種ADL的下降或精神狀態受損的情況,超過一半老人存在視力、聽力、溝通、社會參與等感知覺與溝通能力受損的問題,并以輕度受損者比例最大;這與Arokiasamy等〔4〕對6個國家(中國、加納、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和南非)共42 236名18歲以上人群橫斷面研究基本一致,該研究顯示日常生活受損者最多(14%);抑郁者較少(5.7%),雖然該研究包括成人,但肯定了ADL是評估老人ADL較好指標之一,同時說明ADL及抑郁與老年健康狀態息息相關〔4,5〕,同時,也與劉丞等〔6〕研究視力聽力受損結果基本一致,該研究顯示 58.1%老人存在聽力受損,25.0%存在視力受損。雖然大部分老人能勉強生活或因其他原因被迫獨自生活,但生活質量已下降;同時,因ADL輕度受損沒有明顯癥狀且大部分老人能夠耐受,甚至認為輕度受損的表現是正常衰老表現,故老人及家屬容易忽略。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抵抗力下降,體質變差,患病率增高,失能人數也相應增加;文化程度越高,越懂得如何正確照顧自己,同時也越有經濟條件來面對疾病,故相對較不易失能;有老伴的老人有傾訴對象及互相照料,有宗教信仰的老人心靈有一定寄托,對老人健康是有利;有保險的老人,多了一份保障,且老人一般比較節約,保險可以報銷,故老人愿意就醫。但目前大多數學者認同慢性病對失能是有影響的,且慢性病越多,失能風險越高〔5〕。如Winkelmann等〔7~9〕研究發現,慢性病是導致老人失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Chen等〔10〕最新的研究發現自述慢性病的多少及嚴重程度對失能的影響有所下降。
建議政府組織,請專業的評估機構對老人定期做CGA,一是讓老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較全面的了解,二是利于政府科學制定相關養老政策。同時,家人應記錄老人健康狀況并監督老人改變對其健康不利的生活方式,政府可成立老人健康檔案管理中心并建立一支專業的醫學護理團隊,根據CGA結果對老人進行飲食指導、鍛煉指導、用藥指導等全面的干預建議。
1Orzechowska-Juzwenko K.Clinical drug trials in elderly persons 〔J〕.Pol Merkur Lekarski,2011;30(175):41-4.
2王秋梅,劉曉紅.老年人綜合評估的實施〔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1):13-5.
3楊永學,汪子琪.老年綜合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732-5.
4Arokiasamy P,Uttamacharya U,Jain K,etal.The impact of multimorbidity on adul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hat does the 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reveal〔J〕?BMC Med,2015;13:178-89.
5Cooper C,Bebbington P,Livingston G.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happiness in old people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results from the 10/66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4;15(12):924-8.
6劉 丞,卜行寬,刑光前,等.老年人聽力減退和耳疾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9):661-4.
7Winkelmann N,Petersen I,Kiehntopf M,etal.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effec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1;137(4):733-8.
8Neves-Silva P.Descriptive study about social and dem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ability in Latin America〔J〕.Cien Saude Colet,2014;19(12):4889-98.
9Formiga F,Ferrer A,Padrós G,etal.Diabetes mellitus as a risk factor for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very old people:the Octabaix study〔J〕.J Am Med Dir Assoc,2014;15(12):924-8.
10Chen Y,Sloan FA.Explaining disability trends in the U.S.elderly and near-elderly population〔J〕.Health Serv Res,2015;50(5):1528-49.
〔2016-12-11修回〕
(編輯 杜 娟)
R749.1
A
1005-9202(2017)22-569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95
1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2 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
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董碧蓉(1958-),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醫學研究。
楊 穎(1988-),女,碩士,主要從事疾病與衰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