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靈
550000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老年房顫及合并腦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療現狀分析
韋靈
550000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目的:探討抗栓治療用于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患者128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抗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抗栓治療用于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顯著。
老年房顫;腦梗死;抗栓治療
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是心內科常見病癥之一,對患者肢體功能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影響了骨組織結構的功能狀態。隨著現代治療技術不斷發展,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采用抗栓治療方案,利用抗栓治療方式,對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進行綜合控制,確保臨床癥狀達到預期的效果。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患者128例,對其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患者128例。年齡58~85歲,平均(63±2.6)歲。其中男88例,平均年齡(65±3.6)歲;女40例,平均年齡(60±1.8)歲。患者以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頭痛、頭昏、頭暈、眩暈、惡心、嘔吐等為主要癥狀,均有2種以上癥狀。住院時間1~12個月,平均(6±2.5)個月。對其采用分組研究,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按照患者實際治療要求,采取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抗栓治療。于6個月后回訪調查,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癥狀變化差異。
療效判定標準:按照顯效、有效、無效等3種結果,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具體標準:①顯效: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頭痛、頭昏、頭暈、眩暈、惡心、嘔吐等基本消失;②有效: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頭痛、頭昏、頭暈、眩暈、惡心、嘔吐等明顯消失;③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50例,總有效率78.1%;觀察組總有效61例,總有效率95.3%。見表1。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病種,其患病率日益增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特別是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房顫發病率逐漸升高,其主要并發癥(腦梗死)對老年人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1]。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主要表現為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頭痛、頭昏、頭暈、眩暈、惡心、嘔吐等。本次常規治療總有效50例,總有效率73.5%;抗栓治療總有效61例,總有效率95.3%。據此,抗栓治療用于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對患者個體癥狀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也是消除潛在風險的有效方式,是提高腦梗死住院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目前老年房顫中風心病和肺心病患者的比例減少,而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增加,房顫病因逐漸轉向以非瓣膜性心臟病為主[2]。血栓形成與血流類型有關,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發生于血流緩慢的條件下,如靜脈血栓,其血栓形成主要與凝血因子的激活有關,相應的治療應該用抗凝藥物;另一類血栓發生于血流速度較快的情況,如動脈內血栓形成,主要與血小板激活機制有關,可用抗血小板制劑預防。房顫時心房內血流緩慢,與靜脈內血栓類型相同,因此房顫血栓梗死的預防應該以應用抗凝藥物為適宜。
急性房顫合并腦梗死是心內科的常見疾病,由于突發性房顫引起腦梗死,阻礙了心腦血管的血流,最終產生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水平。臨床發現,此類疾病以突發性心悸為主要癥狀,伴有頭痛、頭昏、頭暈等不同類型癥狀,多數患者可多個癥狀并存[3]。目前預防房顫血栓形成的藥物有抗凝藥物華法林和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主要針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形成,因此阿司匹林主要預防TIA及輕度的缺血性腦卒中,而對房顫引起的嚴重缺血性卒中的預防效果較差。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對房顫患者進行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治療能有效預防腦卒中并發癥。華法林是目前相對理想的口服抗凝劑,可以作為抗凝的一線治療藥物。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學者均對房顫的抗栓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特別對華法林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和摸索。綜合分析表明,應用華法林預防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可使血栓梗死性腦卒中發生的危險明顯減少。這些研究者對房顫抗栓治療提出了明確、肯定的建議[4],即即對房顫患者進行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治療能有效預防腦卒中并發癥;華法林對所有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的療效是一致的,抗凝治療是比較安全的,尤其是國際標準化比率(INR)≤3.0時。甚至建議即便恢復了竇性心律,但存在腦卒中危險因素的患者同樣應堅持抗凝治療。抗凝的華法林和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成為房顫患者抗血栓治療的常用藥物。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房顫合并腦梗死容易引起多種病癥,對患者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抗栓藥物的普及應用,探討將抗栓藥物用于房顫合并腦梗死的治療效果,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構建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5]。本次50例研究中,抗栓藥物用于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不僅效果顯著,且藥物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低,體現了房顫合并腦梗死的臨床應用效果。抗栓治療用于房顫合并腦梗死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傳統治療方法,對患者臨床病癥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康復平臺。本研究通過探討抗栓治療方法用于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對其在老年房顫合并腦梗死中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改革方案。
[1]孫藝紅,郭藝芳.心房顫動抗凝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2,7(11):125.
[2]胡福莉.如何權衡老年人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的獲益/風險?[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8,29(2):178-181.
[3]劉歲豐,蹇在金.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現狀與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9):910-912.
[4]胡大一,張鶴萍,孫藝紅.華法林與阿司匹林預防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4):295-298.
[5]胡大一.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治療的適應證:應從嚴掌握[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6,6(1):218.
Analysis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ei L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yang City 550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28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W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Cerebral infarction;Antithrombotic therap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