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雁 宋敏
046000長治市人民醫院普外科
造口患者的院外延續護理分析
高大雁 宋敏
046000長治市人民醫院普外科
目的:探討造口患者的院外延續護理。方法:收治給予腸造口手術的直腸癌患者86例。常規組給予一般護理,試驗組給予院外延續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試驗組和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6.05%與62.79%(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后各個維度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常規組均明顯較高(P<0.05)。結論:對造口患者采取院外延續護理模式可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院外延續護理;造口;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對試驗組患者采取院外延續性護理模式,分析其應用效果。
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直腸癌患者86例,均給予腸造口手術。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納入本次研究,均臨床確診,術后身體順利恢復,意識清楚,無精神疾病;同時排除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依從性較差、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采取奇偶數分組模式。常規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2~78歲,平均(60.20±2.58)歲。試驗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3~77歲,平均(59.86±2.42)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方法:兩組均采取腸造口手術進行治療。于腹壁做一開口,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部位,進行翻轉并縫合,便于形成腸造口,作為糞便出口的改道。常規組采取一般護理措施,告知其手術治療前后的相關注意事項,給予適當的心理輔導、生命體征監護等。試驗組采取院外延續性護理措施。主要內容:①人員培訓: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院外延續護理培訓工作,組成護理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從事相關科室工作時間>5年,為主管護師及以上的職稱,以往參加過造口培訓工作,具備優良的護理技巧。②健康檔案的建立:患者出院前的2 d,護理小組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心理狀態、依從性、疾病認知度等,將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進行記錄,建立患者健康檔案。③電話隨訪:采取電話隨訪的方式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可在術后第1周、1個月、2個月、3個月分別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日隨訪時間控制在30 min之內,對患者的造口護理知識、身體情況、飲食情況、心理狀態、康復鍛煉等進行詳細了解,便于出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幫助患者正常進行處理;鼓勵患者參與正常的社會交往與工作,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便于幫助患者樹立回歸社會的信心。④網絡平臺健康教育: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傳播途徑,建立患者的微信群或者QQ群,建立造口小組。每周由護理小組成員與患者網上群聊,答疑解惑;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問題較多,可將其問題記錄下來,并在另外的時間進行單獨交流;嚴密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變化情況,鼓勵其在小組中交流經驗,可通過網絡平臺中的音頻、文字、圖片、視頻等,便于患者交流、學習,提高健康知識了解程度。
評價指標: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BP、VT、PF、RP、SF、MH、RE、GH 8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在0~100分,生活質量越佳則評分越高[1]。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價[2]。
統計學方法:記錄兩組腸造口患者的相關資料,護理滿意度用率(%)表示,行χ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生活質量評分: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護理滿意度: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比常規組明顯更優(P<0.05),見表2。
表1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維度 試驗組(n=43) 常規組(n=43)BP 83.55±12.52 68.55±11.22 VT 85.69±10.44 71.65±10.54 PF 66.58±12.20 52.96±12.20 RP 76.58±11.30 64.55±10.24 SF 75.56±11.20 55.96±11.45 MH 80.56±14.21 68.52±13.10 RE 84.63±12.50 70.85±12.68 GH 75.89±10.55 56.89±10.55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直腸癌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屬于一類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中75%左右的患者為低位直腸癌,且每年患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目前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患者通常采取永久性結腸造口術進行治療,便于幫助患者延續生命。但是給予手術治療后,患者排便途徑、外在形象均改變,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進而出現各種負面情緒[3]。另外,患者住院時間相對較短,多半依賴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但多數康復護理需要在出院后進行,所以,加強患者院外護理干預的意義重大。
對腸造口手術的患者采取院外延續性護理模式便于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快角色功能與社會功能的康復,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使得患者在社會、心理、生理等方面得到幫助,提高日常生活質量[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給予院外延續性護理模式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常規組均明顯較高。
院外延續性護理模式可利用多種信息化工具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護理人員通過行為設計與患者進行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其心理動態變化與健康情況,對患者提供幫助,以促進患者身心健康[5]。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
綜上可知,對造口患者采取院外延續護理模式便于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王凌娟,李愛云,于慧玲,等.院外延續護理對高齡永久性膀胱造瘺患者造口適應能力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8):68-70.
[2]賈春雨,梁濤.延續護理對直腸癌造口患者康復期抑郁程度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1):2502-2504.
[3]賈春雨,陳燕.延續護理干預對直腸癌造口術后病人焦慮狀態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2):940-941.
[4]謝玲女,蔡一波,洪小芳,等.出院后延續護理在永久性造口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7):100-102.
[5]林燕平,邱金花,林寧等.延續護理對膀胱癌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4):1671-1673.
Analysis of continuous nursing outside hospital of colostomy patients
Gao Dayan,Song M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i City 046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nursing outside hospital of colostomy patients.Methods:86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enterostomy were selected.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car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ntinuous care outside the hospital.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as 86.05%and 62.79%respectively(P<0.05).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each dimens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outside hospital of colostomy patients is convenient for improving the nurs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Continuous nursing outside hospital;Ostomy;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