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江 易嫻 李萍
(貴州省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雷山 557100)
雷公山的垂直自然帶及其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
張前江 易嫻 李萍
(貴州省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雷山 557100)
針對雷公山的垂直自然帶及其自然資源保護相關內容,做了簡單的論述。從人和自然的關系角度來說,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能夠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森林實現可持續化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基于此,加強此課題的研究,提出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策略,有著必要性。
雷公山;垂直自然帶;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
在2000年,國家按照“嚴管林、慎有錢、質為先”的總體原則,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管護力度,使得林木總量不斷增加。通過加強對林木砍伐的控制,能夠減少資源流失。通過采取系列管護措施,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獲得了不錯的成效,推動著林業經濟可持續化發展。
雷公山位于熱帶和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帶,為植物區系分布區域。區域內植被群系共計20個,垂直分布較為明顯。在1400m以下,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在1400~1800m范圍內,屬于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在1800~2000m范圍內,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在2000m以上,屬于暖溫帶高山灌叢草甸帶。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面積為47792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占據93.56%,總計44712hm2,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按照相關規定,對雷公山自然資源的管護,主要對象為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表1 林業用地情況[5]
在成立自然保護區域前,雷公山區域是黔東南州森林火災的多發區和重災區。據相關統計,在1950~1982年段內,每年平均發生80多起森林火災,最多達到90余起,威脅著自然資源總量。保護區成立后,管理局加強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加強重點時段的控制,通過建設制度機制,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控制,有效地保護了雷公山森林資源的安全。從2009~2017年10月份,保持著零火災的紀錄。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專業撲火隊和義務撲火隊。其中專業撲火隊伍總計7支,義務撲火隊總計46支,總計849人。②細化護林防火責任。通過與林農簽訂管護協議的方式,每年簽訂協議總計4471份,將護林防火責任,細化到村組戶,并且將森林管護責任,作為年度生態公益林補償兌現的主要依據,調動了林農的積極性。③完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建立了六長負責制,形成局長、四縣分管林業縣長、11個鄉鎮長、6個管理站站長、1個林場場長及區內34個行政村村長的管護體系。通過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的方式,來調動相關職能部門和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實現森林資源合理化利用,則需要更好地做好保護工作。對于不同區域,由于資源特色和差異,要明確森林資源消耗的承載能力,依據資源的自然性、生態性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凸顯自身的特色。將重點區域和稀有資源,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使實現可持續化發展。近年來,雷公山保護區保護區投入1400萬元,作為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資金。具體建設項目如下:①步道基礎設施;②科普基礎設施;③看護用房;④消防設施;⑤安防設施;⑥供電設施;⑦給排水管線;⑧垃圾處理設施等[1]。
做好雷公山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需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做好資源保護。通過與公安部門、檢察院等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配合,加大執法打擊力度,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各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近年來,在開展的“綠盾”行動、“利箭”行動、“六個嚴禁”等專項行動以來,嚴厲地打擊了各類涉林違法人員,林業案件呈逐年減小。總的來說,通過森林保護機制與執法力度不斷的增強,有效的減少森林資源損失,抑制盜伐、濫伐與破壞林地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森林資源的管護建設,屬于系統工程,不僅政策性較強,而且涉及保護區內廣大群眾的利益。基于此,為實現持續化發展,則需要提高資源管理方式及轄區群眾思想觀念,形成人人參與、群防群治的大好局面。具體從以下方面加以把控:①層層簽包保本責任狀,至管理局、基層管理站、鄉鎮、各村組、個人層層簽訂包保責任書,加強林區資源管理,防患于未然。②加強《村規民約》的修訂。把涉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列入到轄區各村制定的《村規民約》,規范群眾出行,相互監督,共同管理。③提高護林人員管護質量。對現有聘請的護林人員定期培訓,制定考核辦法和獎懲辦法,嚴格執行巡護要求,按時填記巡山記錄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匯報。
從當前森林資源管護實際來說,現行的管護體制,已經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的工作需求和要求,尤其是防火工作。若想有效解決此問題,則需要發揮村級組織的職能作用,落實村委會管護責任,提高森林資源保護的成效,達到上下聯動作用。發揮當地鄉鎮政府職能作用,積極調動廣大群眾、消防隊伍、民兵和干群力量,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保障。出于森林管護與資源保護角度來說,采取三種管護體制以及四種管護形式。具體如下:設置專職護林員,負責林區巡護和森林防火工作。三極管護體制合同簽訂為局-站-鄉鎮(村兩委),采取層級管護形式,明確各級負責人員的工作職責與內容,落實各項工作,能夠保障各項工作由專人負責,確保發生問題后,能夠清楚追究責任人。
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不僅要保證質量,還需要保障保護效益。基于此,要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力度,提高管護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對護林員的管理,發揮制度的規范作用,來規范其行為。②堅持全員參與原則,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來。③完善檢查驗收制度。加強對林區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劃片包保,定期檢查驗收,評定護林管護成效。④成立督查組,采取定期檢查或者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措施。⑤完善規章制度,做好工程建設管理行為規范,完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責任追究制度[3]。
從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實際來說,若采取傳統的人工管護方式,則需要設置大量的人員,花費大量的資金,難以保障管護的質量。利用現代化科技,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對于自然保護區域巡視工作,利用直升機、遙感、地理巡護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技術,能夠獲得區域內的各類信息,比如資源調查等,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能夠保障調查的質量。對于森林資源防火,通過建立防火監測系統,能夠及時發出警報信息,快速響應火災應急預案,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提高火災防護水平。
從森林資源安全角度來說,林區發生病蟲害,會對森林資源造成極大的損害。對此,需要做好大量的防治工作和制定具體方案,將預防林業有害物種的工作貫徹在整個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有害生物消滅的措施,提高管護人員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夠做好病蟲害防護工作。完善有害生物防護體系,健全管理制度,保證各項管護工作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得以全面落實[4]。
綜上所述,通過論述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域森林資源管護措施,列舉了森林防火措施、保護設施建設措施、聯合執法措施等,提出了森林資源管護建議。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需要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積極推廣應用科技手段,提高管護能力,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通過采取系列措施,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水平,促使森林可持續化發展。
[1]李莉,王英,潘成坤.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以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為例[J].吉林農業,2016(23):107~108.
[2]梁芬,梁英,唐秀俊.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花卉,2017(12):107~108.
[3]黃梨.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補償研究[D].貴州大學,2015.
[4]張珍明,賀紅早,張玉武,等.雷公山自然保護區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的肥力及碳含量[J].西南農業學報,2014,27(3).
[5]張華海,張旋,等.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貴州科技出版社,2007,6.
S759.94
A
1005-7897(2017)22-0164-02
2017-9-3
張前江(1972-),男,苗族,貴州雷山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