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俏
(廣東省陽春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陽春529600)
微型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
羅俏
(廣東省陽春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陽春529600)
目的探討微型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疝氣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研究組采用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研究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傳統手術;微型腹腔鏡手術;小兒疝氣;術后并發癥
小兒疝氣屬于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普外科中,該疾病的發生率約為5%,多發于男性患兒[1],主要是由于患兒在胚胎發育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擾導致異常發育。小兒疝氣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以及生長發育,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療小兒疝氣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疝氣患兒,比較對其采用傳統手術與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兒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疝氣患兒,其中男163例,女37例;年齡1~13歲,平均年齡(7.22±1.66)歲;發病部位:左側疝氣72例,右側疝氣75例,雙側疝氣53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①經術前X片、B超檢查及術中證實患有疝氣;②年齡≤15歲;③在我院完成檢查及治療的全過程;④未合并精索及睪丸鞘膜積液;⑤術前均與患兒監護人簽訂知情同意書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2 排除標準
①年齡<1歲或>15歲;②體態過小,不能耐受麻醉和氣腹;③具有出血傾向及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嚴重心臟疾病;⑤存在絞榨性疝和腸穿孔;⑥既往有腹部手術史以及腸粘連;⑦嵌頓性疝手法復位無效。
1.3.1 研究組
該組采用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前6 h禁食,取平臥位接受手術,術中墊高墩布,采用氣管插管進行復合型麻醉。30 min后采用Veress氣腹針,經肚臍窩位置穿刺直至腹腔,以8~10 mm Hg壓力建立CO2氣腹后,拔出氣腹針,選取5 mm Trocar,將腹腔鏡置入患兒氣腹中,確定患側內環口位置,在臍孔上方5 cm處橫行約5 mm切口,置入縫針用絲線將疝囊高位結扎,撤出氣腹,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
1.3.2對照組
該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經腹部皮橫紋行橫向切口,寬度約為2.5 cm,經切口至疝囊處鈍性分離后將其剝離,采用可溶性絲線進行高位結扎,復位精索后間斷縫合皮下組織直至皮膚。
觀察患兒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統計患兒的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腹脹、繼發感染、鞘膜積液、疾病復發等。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各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手術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兒的手術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 (h)住院時間(d)研究組 100 17.2±3.3 2.7±0.9 6.6±1.4 3.2±1.5對照組 100 23.5±4.0 5.9±1.3 8.4±1.2 5.7±2.1 t 12.149 20.239 9.762 9.687 P 0.000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患兒行傳統手術后發生的并發癥較多,包括繼發感染 (4例)、鞘膜積液 (2例)、腹脹 (11例)。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術后并發癥比較 [n,n(%)]
小兒疝氣也稱為小兒腹股溝疝氣,是小兒臨床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其發病率不高,約為0.8% ~4.5%[3]。由于男嬰生殖系統的特殊性,其發病率一般高于女嬰,患兒會出現腹脹、腹痛、便秘等臨床癥狀,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4]。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疝氣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傳統開放式手術與微創腹腔鏡手術。由于小兒機體的特殊性,其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自身的生理調節能力較差,傳統手術通常合并有腹部感染,術后縫合具有較大的組織張力,很容易使傷口復發,給患兒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有臨床研究[5]發現,與傳統手術比較,微創腹腔鏡手術能夠發現隱匿疝的存在,可一并行手術治療,避免患兒進行二次手術。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1)。
小兒的腹壁肌肉不堅強,當哭鬧、咳嗽或用力排便時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逐漸形成疝氣[6]。小兒疝氣典型的臨床特征是在患兒腹股溝內側具有柔軟的可復性腫物,當小兒哭鬧、咳嗽或用力排便時,腫物會出現或增大,平臥后則消失[7-8]。腫物也會進入陰囊,表現為一側陰囊腫大。因此小兒疝氣手術的關鍵是尋找疝囊。腹腔鏡下治療小兒疝氣具有微創、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極易被患兒與家屬接受。該手術通過腹腔鏡在腹腔內環口周圍縫合并結扎疝囊,能夠真正實現高位結扎,符合外科手術治療原則[9]。手術治療不會破壞小兒腹股溝解剖結構,不游離精索,對腹股溝區損傷小,有效避免了因血管神經損傷而導致缺血性睪丸炎,降低了隱形疝氣發生率,減少疝氣復發。腹腔鏡具有放大性,術野開闊清晰,不易損傷組織,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 (腹脹、繼發感染、鞘膜積液、疾病復發)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顯著高于傳統手術,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因此,臨床上建議采用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微型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有效縮短患兒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方小三,王小明,胡明華,等.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分析 [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3):235-237.
[2]雍政,姜萬玲.小兒疝氣中腹橫紋小切口手術的應用效果 [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9(1):116-118.
[3]于林峰.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在小兒疝氣治療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6):204.
[4]王鐘舟,張文廣.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8):1708-1709.
[5]李輝,徐業鳳,陳焰,等.小兒疝氣治療中腹橫紋小切口手術的應用及效果評估 [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2):1233-1234.
[6]陶毅.小切口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觀察 [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7):86-87.
[7]王發武.腹橫紋小切口手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分析 [J].大家健康:上旬刊,2017,11(3):148.
[8]張偉.評價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 [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4):73,75.
[9]劉偉.小兒疝氣應用腹橫紋小切口手術和傳統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比較 [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4):63-63,65.
[10]郝曉霞,劉燕.腹腔鏡下小兒疝氣高位結扎手術的配合及體會 [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8):96-97.
Comparison on the Effects between Micro-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rnia
LUO Qiao
(Yangch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Yangchun 5296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icro-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rnia.Methods2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er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micro-laparoscopic surger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urgery.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hildre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1).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Micro-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rnia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surgery;Micro-laparoscopic surgery;Children with hernia;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726.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515
2017-06-05
羅俏 (1982-),男,廣東陽江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通外科及小兒外科。
(責任編輯:常海慶)